于荷 何裕民
隨著診療水平的提高,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食道胃、皮膚胃、喉癌、舌癌……我們熟知的癌癥類型越來越多。然而,有一個器官的腫瘤似乎沒聽到過,那就是心臟。有人說心臟是不會生癌癥的,因為心臟一直跳一直跳,把癌細胞都泵走了。那么,這種說法是真的嗎?它真的不會得癌嗎?
心臟也會得癌
本刊記者:心臟到底會不會得癌?
何裕民:心臟會得癌癥,只是心臟不容易得癌癥而已。有資料統(tǒng)計心臟腫瘤的發(fā)病率低于0.03%,但只要人口基數(shù)足夠大(比如中國13億人口),心臟腫瘤患者就還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大約39萬人)。因為心臟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較低,所以人們對于“心的癌癥”缺少認識。要了解心的癌癥,首先我們要知道“癌癥”的定義是一切惡性腫瘤的總稱,只要是個“壞東西”就可以叫做“癌癥”,但不是所有的癌癥都是癌?!鞍敝皇恰鞍┌Y”的其中一員,“癌”來源于上皮組織,相對應來自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則叫做“肉瘤”。
本刊記者:為什么心臟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低?
何裕民:心臟內(nèi)沒有上皮組織,而“癌”又是來源于上皮組織分化,沒有上皮組織就好比少了根據(jù)地,癌便難以在此安營扎寨。此外,由于心臟接收全身回流的血液之前,血液就在肝、脾、腎等中轉站進行過凈化加工,因此回心的血液中致癌因子等有害物質得以大幅減少,這也就降低了心臟的致癌風險。
心臟惡性腫瘤多為轉移而來
何裕民:心臟的腫瘤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之分,原發(fā)性腫瘤大多是良性腫瘤,心臟的惡性腫瘤多從其他地方轉移過來。在良性的心臟腫瘤中,左心房的黏液瘤是最多見的,而惡性腫瘤里,則是右心房的肉瘤最為多見。心臟的原發(fā)性腫瘤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并不具有特異性,如呼吸困難、胸痛、心悸、發(fā)熱等癥狀也可能指向其他疾病,因此理化檢查是重要的診斷依據(jù)。而在諸多的檢查中,以超聲心動圖、心臟核磁共振最為常用。
本刊記者:患了心臟腫瘤一般如何處理?
何裕民:由于心臟在人體中的獨特地位以及它結構的特殊性,心臟腫瘤一旦確診,就需要進行積極干預,否則腫瘤可能堵塞心臟內(nèi)腔而導致心力衰竭,或是影響正常心臟電生理活動而出現(xiàn)心律失常等種種后果。心臟的良性腫瘤,主要采用手術切除的方式,采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huán)的方式讓心臟停止跳動,以便于腫瘤的切除。對于惡性腫瘤,難以“一刀解決”,則需要手術、放療、化療等多種治療方式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本刊記者:謝謝何教授的介紹,下期見!
何裕民教授,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心身醫(yī)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民生腫瘤診療中心首席專家、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學科“中醫(yī)內(nèi)科學”的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