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海燕 云南省永平縣政協(xié)文史委
博南山與銀江河山環(huán)水繞,亙古相依,成就了永平壩子的神奇美麗。
永平縣城壩子正西邊,有兩座山峰并肩而立,遠看如飛鳳飲江,共同形成永平壩子一個弧形的巨大屏風,這座秀麗偉岸的屏風相傳叫做照天蠟燭,是個耐人尋味的名字。后來,照天蠟燭這個名字在民間逐漸被淡忘,僅有一部分老人有記憶?,F(xiàn)在,人們普遍叫它天神廟背后了。相傳,這個名字和歷史上永平的兩大奇觀有關系,一是銀江夜月,一是上水關的瓢。
清朝大文豪趙文哲在《銀江月》中記下了“銀江夜月”的奇觀:
銀江月晦月,傳之自郡志。謂為無稽言,否或江有崇。
去夏我從軍,有客騰沖至。乃云親見之,五月日廿四。
是夜天宇晴,星緯燦相次。攔街人語喧,有月萬目視。
客亦臨江皋,江流自清駛。紛紛白毫光,波中忽鱗萃。
蕩漾既久之,圓彩爛于燧。非月無可譬,此江在城郭。
見底玉沙被,潛只不能藏。今春我北還,道出永平治。
江邊詢父老,娓娓述前事。言此不易見,見則為上瑞。
其兆為銷兵,次為大田利。憶昔金川平,垂象亦此地。
引領望太平,嘉名天所賜。我聞月之瑞,重輪及抱珥。
不知此何祥?存之可無議。獨感父老言,一灑征夫淚。
“銀江夜月”的奇妙之處在于“月終時分”,也就是天上沒有月亮的時候,水中出現(xiàn)月亮,此為永平一奇景。銀江河原名銀龍江,又叫太平河,其中飽含著趙文哲詩里所感的永平人民對和平生活的祈盼。
歷史上,銀江河水流量大,流經永平壩子的線路幾經改變,有很長一段時期,銀江河流到現(xiàn)在老機械廠就轉向東南方向,那個地方就叫上水關,上水關建有二圣宮,種植楊柳,上水關由于河流的轉彎流向,河畔楊柳依依,每到月明時分,形成“三楊六影”的美麗景觀。銀江河轉了一個彎后流到現(xiàn)在的銀江大橋附近,形成一個徑流面較大的水泊,也是觀賞銀江夜月的好地方。秋冬時節(jié),天清星朗的時候,偶爾會有天上無月、銀江河出現(xiàn)月影的奇觀。月晦時分,清凌凌的銀江河面一輪月影金光燦燦,恍若金月沉江心,瑩潤有型,似乎會隨著水流移動。
《永昌府志》中也有記載:“銀江夜月”,月終時分,銀江河中有月影,如日沉江心,然見之不易。這種奇觀,它的景致與月影有不同,像太陽落在水里。這個奇觀,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大家都說,這個就是金月亮沉到了水底。常有人不顧水深冷涼,下水打撈,可是手一觸到就成波光流散,人一離開,月影又瑩潤光亮。不停地打撈,不停地流散,又不停地打撈著銀江河的金月亮。
永平民間有句俗語“上水關的瓢,不是你想撈就能撈?!闭f的是上水關的一大奇觀。也是在天晴水清的晚上,就在上水關那個地方,會明顯地看到隨著清澈的流水,留下來一扇金光燦燦的瓢,不斷順水漂來又消失,又漂來。這個奇觀一出現(xiàn),人們就紛紛去看去撈,也像那個水中的金月亮,人去碰就散,人離開就光燦燦地在水流中出現(xiàn)。撈的人多了,就有了這句地方俗語“上水關的瓢,不是想撈就能撈?!崩弦惠叧S眠@句話教育子女,不要做徒勞無功的事情。
據(jù)說是明朝時期,外來人口大量進入永平,銀江河中的金月亮和金瓢突然就消失了。永平人議論紛紛,這金月亮和金瓢哪兒去了,也沒有看到或聽到是被誰撈了去?這可是永平的一件大事。人們仔細回想分析起了金月亮和金瓢消失的一些小細節(jié)。一些人發(fā)現(xiàn),在那一年中,有幾個好像是英國人也來看,一直在看,看得很認真,但沒有下水去撈。后來,那幾個英國人似乎隨著金月亮和金瓢的消失而消失了。
過了一段時間,人們發(fā)現(xiàn),在照天蠟燭的山頂,靠東北的地方有個新挖的山洞,似乎是挖過什么,可是洞里已經空無一物。有人比對過,按照物理學中光的原理,如果這里有寶物,那它的光線剛好直射到上水關和金月亮出現(xiàn)的地方。有人看到那幾個英國人上過山。人們恍然大悟,銀江河的金月亮和金瓢,原來是照天蠟燭里的寶物的光影。銀江河的金月亮和金瓢,被那幾個英國人挖走了,那幾個英國人沒有下水去撈,而是認真觀察,用科學原理分析了自然現(xiàn)象,最終取得寶物。但這種說法,也沒有人做過考證。
照天蠟燭是誰取的名?是什么時候取的名?它頭頂那光亮璀璨的寶物是什么?是天生就有還是人為藏匿?這些疑問讓永平人琢磨不透。難道是它頭頂?shù)膶毼锉蝗∽撸瑳]有了寶物的光華,連名字都不好稱呼了,才變成了天神廟背后。
而“上水關的瓢,不是想撈就能撈?!边@句永平的俗語,一直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