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長途公車從上海到烏鎮(zhèn),要在桐鄉(xiāng)換車,這時車中大抵是烏鎮(zhèn)人了。
五十年不聞鄉(xiāng)音,聽來乖異而悅耳,麻癢癢的親切感,男女老少怎么到現(xiàn)在還說著這種自以為是的話———此之謂“方言”。
“這里剛剛落呀,烏鎮(zhèn)是雪白雪白了?!?/p>
高亢清亮,中年婦女的嗓音,她從烏鎮(zhèn)來。站上不會有人在乎這句話,故像是專向我報訊的。我已登車,看不見這個報訊人。
童年,若逢連朝紛紛大雪,宅后的空地一片純白,月洞門外,亭臺樓閣恍如銀宮玉宇。此番萬里歸來,巧遇花飛六出,似乎是莫大榮寵,我品味著自己心里的喜悅和肯定。
車窗外,彌望桑地,樹矮干粗,分支處虬結(jié)成團,承著肥肥的白雪———浙江的養(yǎng)蠶業(yè)還是興旺不衰。
到站,一下車便貪婪地東張西望。
在習慣的概念中,“故鄉(xiāng)”就是“最熟識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對的,方言沒變,此外,一無是處。夜色初臨,風雪交加,我是決意不尋訪舊親故友的,即使道途相遇,沒有誰能認出我就是傳聞中早已夭亡的某某,這樣,我便等于一個隱身人,享受到那種“己知彼而彼不知己”的優(yōu)越感。
在故鄉(xiāng),食則飯店,宿則旅館,這種事在古代是不會有的。我恨這個家族,恨這塊地方,可以推想烏鎮(zhèn)尚有親戚在,小輩后裔在,好自為之,由他去吧,半個世紀以來,我始終保持這份世俗的明哲。
迷茫中踅入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餐館,座上空空,堂倌過來招呼。
“紅燒羊肉好?!薄?。
“黑魚片串湯,加點雪里蕻。”———嗯,好。
“酒,黃的還是白的?!薄S酒半斤。
“熱一熱,要加糖?!薄獰?,不要糖。
從前烏鎮(zhèn)冬令必興吃羊肉,但黑魚是不上臺面的,黃酒是不加糖的。
越吃越覺得不是滋味,飯也免了,付賬之際問問附近有什么旅館,說隔壁幾步路就有一家,還干凈的。
中國大陸的小城市,全是如此這般的宿夜處,無論你是個怎樣不平凡的人,一入這種旅館,也就整個兒平凡了。
兩瓶熱水,溫的。
側(cè)臉靠在冷枕上,我暗自通神:祖宗先人有靈,保佑我終于回來了,希望明天會找到老家,你們有什么話,就在今夜夢中對我說吧。
半夜為寒氣逼醒,再也不能入睡,夢,沒有。窗簾的縫間,透露樓下的小運河,石砌幫岸,每置橋埠,岸上人家的燈火映落在黝黑的河水里,可見河是在流的,波光微微閃動,周圍是濃重的壓抑的夜色,雪已經(jīng)停了。
我諒解著:五十年無祭奠無饗供,祖先們再有英靈也難以繼存,魂魄的絕滅,才是最后的死。我,是這個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我之后,根就斷了,傲固不足資傲、謙亦何以為謙———人的營生,猶蜘蛛之結(jié)網(wǎng),凌空起張,但必得有三個著點,才能交織成一張網(wǎng),三個著點分別是家族、婚姻、世交,到了近代現(xiàn)代,普遍是從市場買得輕金屬三腳架,匆匆結(jié)起“生活之網(wǎng)”,一旦架子倒,網(wǎng)即破散。而對于我,三個古典的著點早已隨時代的狂風而去,摩登的輕金屬架那是我所不屑不敢的,我的生活之網(wǎng)盡在空中飄,可不是嗎,一無著點———肩背小包,手提相機,單身走在故鄉(xiāng)的陌生的街上。
早晨還太早,街道幽暗,處處積雪水潭,我的左鞋裂底,吱吱作響。
寒風中冒出熱氣的無疑是點心店,而且照例是中年的店主,照例笑呵呵,照例豆?jié){粽子,我食不知味地吃完了,天色曦明,我得趕程“回家”。
付錢時,硬幣中混著一枚美國生丁,店主眼尖,挑出來放在掌中端詳。
“你是華僑吧?”
“回來了!”
“這樣早,有要緊事嗎?”
“看看老家,不知在不在?”
“你是烏鎮(zhèn)出生的呀?”
“東柵頭!”
“東柵,現(xiàn)在只有半條街,后半條一片野地了。”
“那,財神灣呢?”
“在,就到財神灣為止?!?/p>
我掏褲袋,湊齊三個幣值不同的生丁,送給他玩玩,他歡喜不迭,我更其高興,是他證言了我將不虛此行。
明清年間,烏鎮(zhèn)無疑是官商競占之埠,兵盜必爭之地,上溯則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在此讀書,斟酌《文選》?!逗鬂h書》的下半部原本是在烏鎮(zhèn)發(fā)現(xiàn)的。唐朝的銀杏樹至今布葉垂蔭、蔥蘢可愛。烏鎮(zhèn)的歷代后彥,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歸則商,豪門巨宅,林園相連,亭樹、畫舫、藏書樓……,尋常百姓也不乏出口成章、白壁題詩者,故每逢喜慶吊唁紅白事,賀幛挽聯(lián)掛得密密層層,來賓指指點點都能說出一番道理。騷士結(jié)社,清客成幫,琴棋書畫樣樣來得,而我,年年“良辰美景奈何天”,小小年紀,已不勝惆悵“賞心樂事誰家園”了。
烏鎮(zhèn)人太文,所以弱得莫名其妙,名門望族的子弟,秀則秀矣,柔靡不起,與我同輩的那些公子哥兒們,明明是在上海北京讀書,嫌不如意,弗稱心,一個個中途輟學,重歸故里,度他們優(yōu)裕從容的青春歲月,結(jié)婚生子,以為天長地久,世外桃源,孰料時代風云陡變,一夕之間,王孫末路,貧病以死,幾乎沒有例外。我的幾個表兄堂弟,原都才華出眾,滿腹經(jīng)綸,皆因貪戀生活的旖旎安逸,株守家園,卒致與家園共存亡,一字一句也留不下來。
過望佛橋,走一陣,居然就是觀音橋,我執(zhí)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
選自《木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