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進,王志忠,嚴城民
(1.云南黃金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2.云南省地礦局區(qū)域地質礦產(chǎn)調查大隊,云南 玉溪 653100)
一般情況下,地質科技論文都應該編寫中文摘要和英文中文摘要。限于文體,本文僅對中文摘要進行討論。
中文摘要又稱概要、內容提要。中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準確地論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1]。中文摘要是地質科技論文必要的前置部分,只有極短的地質科技論文才能省略中文摘要。任何讀者,既要盡可能掌握浩瀚的信息海洋,又要面對自身精力十分有限。中文摘要就是解決這一對矛盾的有效手段。中文摘要的核心部分,是地質科技論文最具有學術價值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結果或結論。
為盡快提高地質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作者在搜集、學習相關資料[2~5]的基礎上,對地質科技論文中文摘要的寫作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現(xiàn)將其整理成文,供同事參考。
按中文摘要的功能,劃分為報道性中文摘要、指示性中文摘要和報道指示性中文摘要[3]。作者可根據(jù)地質科技論文的體裁,任選其中的一種形式進行摘要的編寫。中文摘要形式選用不當,往往會給文獻檢索帶來麻煩,可能失去較多的讀者,將直接妨礙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報道性中文摘要相當于簡介,是指明一次文獻的主題范圍、內容梗概的簡明中文摘要。報道性中文摘要一般用來反映地質科技論文的目的、方法、結果與結論,充分反映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報道性中文摘要以“摘錄要點”的形式,報道出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比較完整的定量與定性信息。
地質科技論文的中文摘要一般應寫成報道性文摘,從第三人稱的角度撰寫,簡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點信息。中文摘要中不得帶有第一人稱意愿的任何評論和解釋。內容、方法、結論方面有創(chuàng)新的地質科技論文,多選用報道性中文摘要。
例1:《緬甸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與特征》(李新仁,2017)[6]采用了報道性中文摘要。
為合作開發(fā)周邊國家礦產(chǎn)資源,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前人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將緬甸的大地構造單元自西向東劃分為5個Ⅰ級構造單元、10個Ⅱ級構造單元。具體是:①西克欽邦-若開邦結合帶(E-N1)(Ⅰ),進一步劃分為欽邦-若開邦結合帶(E-N1)(Ⅰ1)、西克欽邦結合帶(E-N1)(Ⅰ2);②西緬甸-蘇門答臘弧盆系(E-N1)(Ⅱ),進一步劃分為蒙育瓦—勃生島弧帶(E-N1)(Ⅱ1)、瑞保-仰光弧后盆地(E-N1)(Ⅱ2)、密支那島弧帶(E-N1)(Ⅱ3);③騰沖-馬來半島造山帶(T3-K)(Ⅲ),進一步劃分為八莫陸緣弧(T3-K)(Ⅲ1)、毛淡棉陸緣弧(T3-K)(Ⅲ2)、德林依達地塊(Pz2)(Ⅲ3);④保山-撣邦陸塊(∈-T2)(Ⅳ);⑤昌寧-孟連-清萊結合帶(C-T2)(Ⅴ)。這10個構造單元以9條斷裂為邊界。自西向東為:那加山-若開山逆沖斷裂(F1)、平梨鋪-卑謬伸展斷裂(F2)、實皆-勃固右行平移斷裂(F3)、葡萄-格杜逆沖斷裂(F4)、英昆-八莫伸展斷裂(F5)、南坎-抹谷右行平移斷裂(F6)、曼德勒-壘固左行平移斷裂(F7)、錫當-三塔左行平移斷裂(F8)、孟賓-清邁逆沖斷裂(F9)。
指示性中文摘要是指明一次文獻的陳述主題、取得成果的性質與水平的中文摘要。其目的是使讀者對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概略的了解,也就是知道“作者做了什么工作”。
指示性中文摘要一般適用于學術性期刊的簡報、問題討論。創(chuàng)新內容較少的地質科技論文,可用選指示性中文摘要。在技術性期刊中,指示性中文摘要使用較廣。
例2:《金平鎂鐵質-超鎂鐵質巖銅鎳礦床成礦條件》(蓋春寬,2007)[7]中,采用了指示性中文摘要。
按構造環(huán)境的控巖控礦特點,劃分區(qū)內的銅鎳型成礦(巖)帶,分析成礦條件,研究與該類礦床成礦有關的鎂鐵質巖、超鎂鐵質巖的分布規(guī)律及銅鎳硫化物成礦特征,指出找礦方向和建議。
報道指示性中文摘要同時具有報道性中文摘要、指示性中文摘要的特點。對地質科技論文中價值最高的內容,以報道性中文摘要的形式進行表述。其余部分以指示性中文摘要形式表達。
常見格式為:在報道性中文摘要之后,進行指示性中文摘要。即:“此外,尚對××××、××、××問題進行了研究”
中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對象、方法、結果或結論。中文摘要的核心部分,是地質科技論文最具有學術價值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結果或結論。
中文摘要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他重要的信息。
目的——說明做此課題原因。具體包括:研究、研制、調查等工作的前提、目的與任務,所涉及的主題范圍。需注意的是,目的不應重復題名的信息。例如:在《緬甸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與特征》[6]的中文摘要中,就不必說明“為查明緬甸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與特征……”。
方法——說明做此課題的方法。具體包括:所用的原理、理論、條件、對象、材料、工藝、結構、手段、裝備、程序等。
結果——說明此課題做出的結果。具體包括:實驗(試驗)、研究的結果、數(shù)據(jù),被確定的關系,研究的結果,得到的效果性分析。
結論——說明由此得出的結論。具體包括:結果分析、研究、比較、評價、應用,提出問題,今后課題、假設、啟發(fā)、建議、預測等。在行文方式上,無需機械地用公式化的語句格式。最好是自然地就把“目的”“方法”“結論”等主要內容闡述清楚。例如:本文的目的是……,所用的方法是……,結果是……。
“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項目的詳寫與略寫,是否介紹項目的“研究背景”“成果意義”等內容,都可以是因文而異,不必千篇一律。
發(fā)表地質科技論文的目的是被人利用。在當今信息激增的時代,地質科技論文進入文摘雜志、檢索數(shù)據(jù)庫,被人閱讀、引用的難度較大。如果中文摘要寫得不好,就會降低地質科技論文的影響力,甚至喪失。
中文摘要可以讓讀者盡快了解地質科技論文的主要內容,以補充題名的不足?,F(xiàn)代科技文獻信息浩如煙海。讀者檢索到地質科技論文題名后,是否會閱讀全文,主要通過閱讀中文摘要來判斷。因此,中文摘要擔負著吸引讀者和將文章的主要內容介紹給讀者的任務。
中文摘要為科技情報文獻檢索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和維護提供方便。地質科技論文發(fā)表后,文摘雜志或各種數(shù)據(jù)庫對中文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從而避免他人編寫中文摘要可能產(chǎn)生的誤解、欠缺、甚至錯誤。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Internet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網(wǎng)上查詢、檢索、下載專業(yè)數(shù)據(jù)已成為當前科技信息情報檢索的重要手段。網(wǎng)上各類全文數(shù)據(jù)庫、文摘數(shù)據(jù)庫,越來越顯示出現(xiàn)代社會信息交流的水平和發(fā)展趨勢。地質科技論文中文摘要的索引是讀者檢索文獻的重要工具。地質科技論文中文摘要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地質科技論文被檢索和被引用的頻率。
中文摘要具有獨立性、全息性、簡明性、客觀性、可檢索性[2],擁有與文獻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地質科技論文都要編寫隨文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數(shù)據(jù)和結論,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藝推廣。
在編寫地質科技論文中文摘要時,不要寫成地質科技論文的廣告詞,不要寫成地質科技論文的書評,不要寫成地質科技論文的開場白。
例3:《滇西北大地構造單元劃分與特征》(王澤傳等,2015)[8]中,介紹了項目的研究方法與結果,并對研究結果進行了客觀的評價。論文的中文摘要形成了一篇獨立的短文。
從鑒別陸塊(地塊)、結合帶邊界斷裂入手,將滇西北大地構造劃分為10個二級單元。在二級單元內據(jù)地質體屬性及重要斷裂,劃分出25個三級大地構造單元。結合西藏、滇西南部地區(qū)資料,歸并為3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10個二級大地構造單元自西向東為:獨龍江弧盆系、丙中洛地塊、莫得結合帶、崇山地塊、瀾滄江火山弧、蘭坪地塊、云嶺陸緣弧、金沙江結合帶、香格里拉地塊、甘孜-理塘弧盆系。分界斷裂自西向東為:高黎貢山斷裂、棒當斷裂、福貢斷裂、碧羅雪山斷裂、吉岔斷裂、德欽-雪龍山斷裂、羊拉-東竹林斷裂、金沙江斷裂、香格里拉斷裂、三江口斷裂。該劃分方案: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滇西北區(qū)域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的新進展,對前人劃分方案進行了有依據(jù)的修改調整,二級、三級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尺度統(tǒng)一,指明了各級大地構造單元的邊界斷裂。
例4:《云南泥盆系區(qū)域地層及有關問題探討》中文摘要的前2句話,與引言中部分內容基本重復。
云南泥盆系地層完整,發(fā)育齊全,巖相多樣,分布廣泛,出露良好,接觸界線清楚;生物群落豐富,化石保存完好。是中國南方陸相、海相泥盆系發(fā)育最好的地區(qū)之一,在國際上久負盛名?!?/p>
中文摘要的全息性又稱自含性、自明性。中文摘要必須反映地質科技論文的全部信息。不閱讀地質科技論文的全文,就可以從中文摘要中得到必要的信息[2]。
中文摘要的內容應包含與地質科技論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讀者可以根據(jù)中文摘要內容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獻采用。
太簡單的中文摘要,很難構成獨立、全息的短文。
有人認為隨文中文摘要可以寫得“概括”或“簡短”一些,理由是“全文就在后邊”。實際上,中文摘要的形式及其字數(shù)應根據(jù)論文價值的大小、刊物類型、地質科技論文中有用信息的多少來決定。否則,中文摘要就可能失去應有的作用。
例5:《老撾南部某藍寶石礦床地質特征》中,中文摘要偏重于藍寶石的礦石特征,其他信息不夠詳細。
礦床賦存于全新統(tǒng)沖積層。藍寶石具有呈藍色、粒度大、透明、瑕疵較少、加工性能良好的特征,雖與全球高檔藍寶石(A級品)相比略差,但比國內所產(chǎn)的藍寶石高一個檔次。該區(qū)具有找A級品的條件,具有一定的開發(fā)價值。
中文摘要的字數(shù)據(jù)地質科技論文的內容與體裁而定。中文摘要少則幾十字,多則幾百字。中文摘要盡量少分段。在一般情況下,中文摘要不列式,無圖表。
要實現(xiàn)簡明,必須淡化研究背景、基礎理論、基本技術的描述,突出地質科技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地質報告的核心內容。
中文摘要應簡明,它的詳細程度取決于文獻的內容。地質科技論文的中文摘要字數(shù)有較明確的規(guī)定。GB6447-1986[1]規(guī)定:報道性中文摘要和報道/指示性中文摘要一般以400字為宜,指示性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GB7713-1987[9]規(guī)定: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過200~300字;外文中文摘要不宜超過250個實詞。報道性中文摘要的字數(shù)可稍長一些,篇幅一般為正文的3%~5%。地質報告可參照報道性中文摘要,字數(shù)一般為正文的3%~5%。
例6:《滇西北獨龍江花崗巖中漿混包體特征》(李向東等,2005)[10]中,報道性中文摘要不足260字,簡明扼要地提供論文的主要信息。
經(jīng)1∶250 000區(qū)域地質調查,位于班公湖-東巧-怒江結合帶(南段)西側的獨龍江花崗巖可劃分為2個序列。早期序列(龍崗不若序列)富含混雜包體、混成包體。前者包括(石英)輝長蘇長巖、輝長巖及輝長輝綠(玢)巖,后者由閃長巖、石英閃長玢巖、安山巖、安山玄武巖組成。從地球化學特征看,這些巖石由同源巖漿分異,并與生成寄主巖石的酸性巖漿混合而成。經(jīng)地球化學圖解判別,漿混包體屬鈣堿性玄武巖系列,形成于島弧環(huán)境,與寄主巖石——龍崗不若序列的生成環(huán)境一致。該類包體的存在,進一步證明了獨龍江花崗巖早期序列(龍崗不若序列)由殼?;煸磶r漿形成。
對于使用外文(英、俄、德、日、法)書寫的一次文獻,中文摘要可以適當詳細一些。為了利于評審,學位地質科技論文可寫成變異式中文摘要,不受字數(shù)的限制。
地質科技論文中文摘要一般應寫成報道性文摘,簡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點信息。中文摘要應從第三人稱的角度撰寫,一般不要使用“本文”“筆者”等主語。中文摘要中不得帶有第一人稱意愿的任何評論和解釋[2]。
例7:《斷層面上跡線產(chǎn)狀及總斷距的確定》中,分3個自然段用第一人稱編寫論文中文摘要,并進行了不必要的評論與解釋。
……本文中數(shù)學計算方法是對前人方法的補充,精度可高達分、秒。介紹的產(chǎn)狀網(wǎng)雖屬估測,但制作簡便。
求解斷層兩盤相對運動和總斷距等方法,美國的畢令斯的畫法幾何,前蘇聯(lián)有莫爾恰諾夫和瓦依涅爾曼的圖解分析法。本文的跡線計算法避免了繁雜的作圖過程,而所得結果和美、蘇方法相同。
文章還對斷層擦痕、牽引褶皺及斷層旁側派生的節(jié)理能否指示相對運動,提出新見。
中文摘要檢索是“短文式”的檢索。通過檢索,可以獲得地質科技論文的全部信息。中文摘要的獨立性、全息性、簡明性、客觀性,是可檢索性的基礎。
高烽(2005)[2]認為:題名、關鍵詞、中文摘要的檢索是3個不同層次的檢索:題名的檢索是“標簽式”檢索,關鍵詞的檢索是“條目式”檢索,中文摘要的檢索是“短文式”檢索。
高烽(2005)[2]認為:中文摘要的獨立性、全息性、簡明性、客觀性是可檢索的基本保證;只要把地質科技論文中的重要信息,簡明、客觀地組合成獨立的短文,就是一篇高質量的中文摘要;這樣的中文摘要必然具有可檢索性。
中文摘要的編寫應該客觀、真實,切忌摻雜作者的主觀見解、解釋、評論。如果發(fā)現(xiàn)一次文獻有原則性錯誤,可加注“摘者注”。
中文摘要的編寫要求詳細見《文摘編寫規(guī)則》(GB6447-1986)[1]。編寫中文摘要時,應注意如下10個問題。
(1)中文摘要中應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切忌把引言中出現(xiàn)的內容寫入中文摘要,一般也不要對地質科技論文內容作詮釋和評論。特別是不要進行自我評價。
例8:《瀾滄江南段景洪猛龍深海紅色放射蟲硅質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中強調“瀾滄江南段(景洪)洋殼蛇綠巖套的發(fā)現(xiàn),是近年來對瀾滄江縫合帶研究的重大進展之一?!闭撐闹袥]有必要對蛇綠巖套的發(fā)現(xiàn)進行自我評價。
(2)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有的信息。
例9:地質科技論文的題名是《獨龍江花崗巖的巖石成因與巖漿作用特征》[11],中文摘要的開頭就不要再寫:“為了……,對獨龍江花崗巖的巖石成因與巖漿作用特征進行研究”。
(3)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中文摘要中要按邏輯順序來安排編寫內容。句子之間要上下連貫,互相呼應。中文摘要慎用長句,句型應力求簡單。每句話要表意明白,無空泛、籠統(tǒng)、含混之詞。中文摘要畢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電報式的寫法亦不足取。
例10:《滇西三江地區(qū)新生代主要走滑斷裂性質及特征》中,走滑斷裂是論文的主題,但對其敘述有些空泛、籠統(tǒng)。
滇西三江地區(qū),新生代主要活動斷裂以左行走滑為主,走滑作用均發(fā)生于新生代古新世之后。部分斷裂在第四紀表現(xiàn)為右行走滑。這些走滑斷裂控制了滇西三江地區(qū)新生代地塊邊界,是滇西新生代陸內變形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11:《瀾滄江南段景洪猛龍深海紅色放射蟲硅質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中,選用句型極為復雜,使人有不通順的感覺。
……瀾滄江南段(景洪)洋殼蛇綠巖套的重要組分——紅色放射蟲硅質巖和枕狀玄武巖。并與蛇綠巖套的另一端員組分——發(fā)育于南聯(lián)山、三達山之超基性、基性巖體-M型花崗巖類,共同組成蛇綠巖套。
(4)用第三人稱編寫中文摘要。建議采用“對……進行了研究”“報告了……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等記述方法標明一次文獻的性質和文獻主題,一般不要用“本文”“作者”作為主語。
例12:《瀾滄江南段景洪猛龍深海紅色放射蟲硅質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意義》中,沒有必要以筆者為主語,強調作者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筆者于1969年5月發(fā)現(xiàn)瀾滄江南段(景洪)洋殼蛇綠巖套的重要組分——紅色放射蟲硅質巖和枕狀玄武巖。
(5)使用規(guī)范化的名詞術語,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新術語尚無合適的中文術語譯名,可用原文或譯出后加括號注明原文。
(6)一般不用數(shù)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不出現(xiàn)插圖、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該文獻證實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科技文獻。
(8)縮略語、略稱、代號在首次出現(xiàn)時必須加以說明,以便相鄰專業(yè)的讀者也能清楚理解者除外。
(9)不得使用一次文獻中列出的章節(jié)號、圖號、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等,造成內容重復和編號混亂。
(10)必要提及的古生物、商品名稱應加注學名。
綜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結論。
(1)中文摘要的類型劃分為報道性中文摘要、指示性中文摘要、報道指示性中文摘要。
(2)中文摘要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對象、方法、結果或結論。
(3)中文摘要具有獨立性、全息性、簡明性、客觀性、可檢索性,擁有與文獻等量的主要信息。
(4)中文摘要的編寫應該客觀、真實,切忌摻雜作者的主觀見解、解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