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yè)堅
(容縣城市照明服務中心 廣西容縣 537500)
砌體工程在工程建設中是最常見不過的施工了。只要有工程施工的地方,砌體工程都是必不可少的。砌體工程可謂無處不在。雖然現(xiàn)代施工技術已經十分先進了。但是砌體工程施工卻是一直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改進,還是傳統(tǒng)的人工手工砌筑居多。這是我國國情實際決定的。雖然我們有了很多先進的設備、工藝,但普及率還不高,機械化程度還很低。像砌磚工程這種不易普及機械化施工的工程,在許多地方還是用傳統(tǒng)的人工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必然注定了效率低,分散性大,質量控制必定更加復雜、困難。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砌體工程是施工現(xiàn)場最常見、最分散、質量控制難度最大的工程。對于我們司空見慣的框架結構,由于磚砌體是非承重的,磚砌體的質量或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但對于目前還大量存在的多層磚墻承重的磚混結構的來說,砌體的質量就直接影響到結構安全了。所以對砌體工程的質量控制,我們時刻都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對砌體工程予以足夠的重視。
以下是筆者在工作實踐中,在施工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磚砌筑施工存在的嚴重影響砌體質量(尤其是砌體強度)的問題,一起與大家分享、探討。
我們都知道,砌筑砂漿應該嚴格按照現(xiàn)場配比來拌制,隨拌隨用。水泥、灰膏、沙子等原材料的質量應嚴格把控。當不同批次的原材料的物理性質改變時還應重新確定配比。為了增加砂漿的保水性、和易性,一般設計都使用混合砂漿,也就是在配比中按比例使用石灰膏。
但實際上,為了方便施工和增加經濟效益,很多施工現(xiàn)場都隨意減少甚至根本不使用灰膏。為了獲得一定的和易性,同時還減少水泥的用量,于是便隨意地使用砂漿王等等之類的減水劑、外加劑,還隨意增大水灰比,使得砂漿更具流動性。這樣一來,帶來的后果是災難性的:本該用于增加和易性、保水性的石灰膏沒有了,砂漿的保水性大幅度的降低。這就意味著砌筑砂漿在很短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失去水分,砂漿中的水泥很快的失去水分的濕潤保養(yǎng),砂漿的強度大幅度降低。據很多資料文獻介紹,很多隨意使用砂漿王的砂漿,設計強度為MU10.0MPa,實際強度卻只有MU1.3MPa左右。這樣的后果可謂觸目驚心。一棟磚墻承重的混合結構的房子,出現(xiàn)類似的后果,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
目前市面上的砂漿王名目繁多,五花八門,個個都吹的神乎其神,但基本上都沒有相應的配型試驗。使用起來基本上是靠操作工人現(xiàn)場即興發(fā)揮。其保水性、流動性、泌水性、和易性等等根本無從考究。目前國家尚無砂漿外加劑這方面的標準,很多地方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都明文規(guī)定禁用“砂漿王”之類的砂漿外加劑。為保證質量起見,最可靠的方法無疑就是回歸傳統(tǒng),使用我們最熟悉的普通混合砂漿。
我們大家都知道,攪拌砂漿就是按配比投料進攪拌機攪拌。是的,本來就應該是。但卻人不是這樣的。而是先把沙子和灰膏先充分攪拌均勻放到一邊待用。等到砌筑需要用到砂漿了,再加水泥攪拌均勻得到砂漿。這樣有什么不妥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知道,灰膏是生石灰(氧化鈣CaO)在灰膏池里用浸泡水充分反應得到的微溶于水的膏狀氫沉淀物(氧化鈣Ca(OH)2)。當我們把它和砂漿一起攪拌并暴露在空氣中,灰膏中主要成分肯定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這樣砂漿保水性和和易性肯定會大打折扣,砂漿的強度降低就肯定是必然的。這種另類方法,在施工實踐中是應該堅決杜絕的。
《規(guī)范》里關于砌塊砌筑前的濕潤要求是這樣描述的:提前1-2d適度濕潤,燒結類砌塊含水率60%~70%,非燒結類40%~50%,混凝土砌塊宜噴水濕潤。嚴禁干磚和吸水飽和狀態(tài)磚上墻砌筑。
而在實際工作中,相當多人甚至管理人員對砌塊濕潤的認識是相當模糊的,甚至認為是可有可無的。殊不知砌塊濕潤對砌體的質量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是因為:干燥的砌塊,尤其是燒結類砌塊的吸水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砌塊未經適度濕潤,會輕而易舉地吸收干砂漿里面的水分,過快失去水分保養(yǎng)的砂漿的強度將會大幅度的降低。據實驗,干磚砌筑的磚墻砌體強度會降低50%甚至更多。因此,砌塊澆水濕潤是砌筑前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序。
而對于砌塊含水率(燒結類60%~70%,非燒結類40%~50%)的要求,很多人感覺到這個比較難掌握,怎么樣的澆水濕潤才正好這樣的要求呢?這里有一個很實用的經驗,讀者不妨在工作中結合實際情況試用:提前一天把磚充分澆水濕透,第二天把磚打斷觀察,如果水分浸入磚的深度在1.5~2.0cm之間,那么磚的含水率就剛好在《規(guī)范》要求的含水率之間。并且由于提前澆水,水分滲透得比較充分,這樣濕潤的磚既有利于保持砂漿的水分,且磚表面沒有殘留的水分,利于磚的砌筑。我們不應該使用剛剛澆水淋濕不久的砌塊砌筑,因為剛澆水即用水分濕透是不夠充分的,沒達到合適的含水率,并且表面殘留水分過多,容易導致與磚接觸的砂漿遇水稀釋流動性太大致使砌體移位變形。而如果提前太久澆水(如提前2d),到砌筑時可能磚已經太干燥、含水率太低了。
灰縫厚度對砌體質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只是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很多人對這個的問題認識是不足的,認為漿縫厚點薄點沒什么關系,最多是影響美觀而已。但這是十分錯誤的觀點:灰縫的厚度不僅僅影響外觀質量,更會嚴重影響整個砌體的強度。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灰縫的厚度在6~10mm時,砌體的強度可以達到100%,而厚度12mm以上時,強度會降低30%~60%甚至更多??梢娀铱p厚度對砌體強度影響有多大。這個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砂漿的強度遠比砌塊強度低,砂漿厚度太厚了,砂漿就變成了強度控制的主要因素了,砌體的強度就變成了砂漿的強度了,強度自然而然降低了。
《規(guī)范》規(guī)定的砌體灰縫厚度應在8~12mm之間,而實際工作中常常見有20~30mm,甚至30~40mm厚的灰縫。究其原因,無非是兩大原因造成的:①磚的原因,由于磚本身外觀歪扭,只好鋪厚灰縫來找平;②工人組砌的原因,不掛線不抄平不立皮桿數尺,不平整了靠砂漿來找平。
砌體中上下皮塊體搭接長度小于規(guī)定數值的豎向灰縫叫通縫。
《規(guī)范》中規(guī)定混水墻不得有長度超過30cm的通縫,也就是不得有超過5皮磚高通縫。通縫對砌體強度的影響也是很嚴重的。有實驗證明,對有無高度超過30cm通縫的砌體做過對比實驗,有通縫的砌體強度將會降低50%左右。這也不難理解,沒有通縫的砌體是整體受力的,有了通縫后砌體便分成兩部分,不再協(xié)同受力了,強度明顯降低是理所當然的。
外力對砌體強度的影響往往容易被忽視。外力的影響主要是指砌體在砌筑過程中或砌完后砂漿未完全硬化時受到外力作用而影響砌體的強度。外力主要有碰撞、擠壓、震動等,在砂漿凝固前致使砌體移位、傾斜等變形,導致砌體間上下錯位、分層,從而嚴重降低砌體的強度。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情況有:
(1)一天內砌筑高度過高,超出《規(guī)范》規(guī)定的1.5m內的要求,致使磚墻自重過大擠壓下層灰縫變形、移位。
(2)野蠻搬運、拆模等引起碰撞、震動導致砌體變形、移位。
(3)亂設亂搭砌筑腳手架靠墻,或把剛砌的墻體當作支撐,把自制的簡易梯形腳手架直接斜靠在墻面上致使砌體傾斜、移位。
外力作用導致的砌體強度降低往往是很嚴重的,又往往被我們忽視。
上述總結的幾點,是磚砌體工程施工中很容易被忽視卻又十分重要的幾點。在砌體施工時必須嚴格保證的項目,只有做好了這幾點,磚砌體的強度、質量才能保證。否則,其他做得再好質量都是無法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