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寶樂 任順平* 劉竺華 郝海蓉(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太原 030024)
胃食管反流?。╣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胃內容物反流引起相關癥狀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癥狀為反酸、燒心、胸痛和反食等,發(fā)病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1]。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目前尚無統一定義,2014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中認為采用雙倍劑量 PPI治療8~12周后燒心和(或)反流等癥狀無明顯改善的患者屬于RGERD[2]。近年來,全球RGERD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有文獻報道,在GERD中,RGERD占10%~40%[3],且更容易出現哮喘、慢性咳嗽、喉炎等食管外表現。但RGERD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西醫(yī)以加大抑酸藥物劑量、使用促動力藥和神經調節(jié)劑、運用內鏡手術治療等方法為主[4],效果欠佳,病情反復,長期困擾患者降低其生活質量。結合我國醫(yī)療現狀,中西醫(yī)結合治療RGERD勢在必行,中醫(yī)藥“六位一體”論治RGERD,效果良好,報道如下。
中國古代沒有GERD之名,更沒有RGERD的病名,根據患者的主要癥狀可將之歸為“吐酸”“嘈雜”“噎膈”“食管癉”等范疇。本病癥候首見于《黃帝內經》,稱之為“吐酸”?!毒霸廊珪分醒裕骸案?jié)M少食,吐涎嘔惡,吞酸噯氣,譫語多思者,病在脾胃?!薄杜R證備要·吞酸》云:“肝氣犯胃導致胃中泛酸,嘈雜有燒灼感?!睙o論古籍還是現代醫(yī)家,多將本病病機責于肝、脾兩臟,實則忽略了“肺主宣降”“肺為氣之主”的概念。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亦可促使胃氣上逆,正如《醫(yī)部全錄·呃門》所言:“陽明所受谷氣,欲從肺而達表,肺氣逆還于胃,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币虼?,RGERD與肺、脾、肝三臟有關,更為貼切。
《諸病源候論》中記載“噫醋者……谷不消則脹滿而氣逆,所好噫而吞酸,氣息醋臭”指出了宿食不化所致胃失和降,氣機阻滯中焦,胃氣上逆而噯氣酸臭?!饵S帝內經》中《素問·五臟別論》所述“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可以說是“通降理論”的創(chuàng)立基礎,筆者對運用“通降理論”治療RGERD亦很推崇,且進一步提出“胃腸同治”,強調通腑氣以降胃氣。RGERD的發(fā)生常有弱酸或非酸反流,其中不可忽視膽汁反流,《沈氏尊生書》所云“嘔苦水則由邪在膽,膽上乘胃,故逆而吐膽汁,致所嘔苦水也”再次解釋了靈樞所載膽氣犯胃的病機。
因此,RGERD的發(fā)生往往是胃氣上逆、脾虛不運、肝氣郁結、膽氣上犯、肺失宣降、腑氣不通等病機單一發(fā)生或相兼發(fā)生的結果,《黃帝內經》有云:“五臟六腑皆令咳,非獨肺也”,而RGERD的發(fā)生則“非獨胃也”。筆者臨床上以“和胃、健脾、疏肝、利膽、宣肺、清腸(通腑)”之六位一體的治療策略,多維度的治法,可使RGERD患者病情更快緩解,不易復發(fā)。
RGERD患者病在食管,實則為多因素所致胃氣上逆之故,從“胃”論治,最易理解。筆者認為,RGERD其邪在胃,逆在食管,胃屬六腑,想運用好降胃氣之法,應從理解“通降理論”做起。東漢張仲景順應脾胃之升降特性,首創(chuàng)辛開苦降之法,李東垣所著《脾胃論》云:“脾胃之寒熱虛實……至于‘升降’二字,尤為緊要?!币恢钡疆敶t(yī)董建華教授的“通降論”學術思想[5],提出以降為順,因滯而病,以通祛疾,也是降胃氣治療RGERD的基本思想。孫成宏等[6]采用meta分析方法,對1990年1月—2014年2月正式發(fā)表的隨機對照研究文獻評價,結果顯示,中醫(yī)“通降和胃法”治療GERD的短期效果顯著優(yōu)于西醫(yī)治療,提升了以“通降理論”為基礎,從“胃”論治GERD的證據級別。代表方劑:平胃散合旋覆代赭湯加減[7]。平胃散可和胃運脾、理氣化痰;旋覆代赭湯能補益胃氣、降逆化痰,兩方聯用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濁。
RGERD患者可因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或久病傷脾,脾氣虛弱,諸邪結于食管,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而發(fā)病。RGERD與脾虛不運的關系密切得到了諸多醫(yī)家的共識,國醫(yī)大師徐景藩[8]認為本病病位在食管,與脾胃密切相關,再如袁紅霞教授[9]認為脾胃虛弱為本病的發(fā)病基礎,而胃虛氣逆,升降失常為其關鍵病機。筆者認為,從“脾”論治RGERD,不僅要重視脾胃虛弱作為基本病機,而且更要重視脾臟喜燥而惡濕,脾虛常因濕困,濕阻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筆者認為,濕邪往往多與他邪相兼出現,致濕熱證、寒濕證,故濕邪成為脾虛型RGERD的病因之一,顧脾胃,祛濕邪是治療RGERD的常法,濕邪得除,他邪乃去。代表方劑:香砂六君子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筆者在此方基礎上常加煅瓦楞、海螵蛸制酸和胃,或加神曲、炒二芽加強健脾消食之功。
首先,從“肝”論治法強調了木土的關系密切,肝氣犯胃、肝胃不和往往是反流性疾病的病因,注重疏肝氣、降胃氣是治療反流性疾病的途徑,這是將“通降理論”與“五行理論”相結合[10]?!杜R證備要·吞酸》有云:“胃中泛酸,增雜有燒灼感,多因于肝氣犯胃?!比~天士言:“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受病之所?!鼻摇笆撤e則化熱,氣郁則上逆”,均體現了“從肝論治”RGERD的重要性。其次,精神心理因素在RGER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精神心理因素與RGERD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11],從“肝”論治很有必要。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肝氣疏泄功能正常是胃腸運化功能正常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凡憂思惱怒,皆可致肝氣郁結,疏泄功能異常,在上則為嘔逆噯氣。代表方劑:柴平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小柴胡湯以疏利肝膽,調暢情志,用平胃散化濕和胃理氣,濕去則脾胃自健,情緒舒暢則病無反復,體現了從“肝”論治RGERD,再加旋覆代赭湯助降逆和胃之功。
隨著食管測壓監(jiān)測手段的普及,RGERD患者中非酸反流,混合反流者的比例被逐漸重視,這也是服用大量抑酸藥物所不能控制病情的原因之一,此類患者的癥狀也類似于膽汁反流性胃炎[12],常在反酸燒心的基礎上,并發(fā)嘈雜、口苦、惡心等癥。正如《靈樞》所言:“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盧GERD患者的主要病機之一為膽氣犯胃。肝與膽相表里,膽胃均屬腑,其氣以降為順,以通為用,RGERD患者病情的反復發(fā)作多為膽胃不和,虛實寒熱錯雜之故,應既要降胃氣,又要下利膽氣。代表方劑:通降湯。本方由半夏瀉心湯、左金丸、枳術丸、旋覆代赭湯化裁而成。半夏瀉心湯寒熱并用以和臟腑陰陽,辛苦合用以復氣機升降,補瀉兼施以調虛實,左金丸辛開苦降,共收清肝瀉火,降逆止嘔之效,枳術丸通腑氣以降胃氣,旋覆代赭湯降氣平逆。諸藥合用,苦辛通降,寒熱平調,膽氣得利、胃氣得降。
大部分RGERD患者內鏡檢查無陽性發(fā)現,食管pH監(jiān)測是評估RGERD的另一重要手段,RGERD包括了弱酸反流(pH:4.0~7.0)和非酸反流(pH>7)[2]。因此,治療RGERD重在抗反流,而并非單純抑制胃酸,反流癥狀多屬于中醫(yī)之氣機上逆范疇。人體氣機運行正常,其中“肝、脾”主升,“肺、胃”主降,在重視胃氣上逆的同時,切不可忽視肺氣上逆。肺為氣之主,肺胃之氣皆以下降為和,并可互為影響,如《四圣心源》云:“胃逆則肺金不降,濁氣郁塞而不納?!逼浯?,RGERD的食管外表現,如哮喘、慢性咳嗽等癥,多為肺系疾病,肺失宣降與胃氣上逆并發(fā),理應從“肺”論治,效果甚好。代表方劑:半夏厚樸湯合旋覆代赭湯加減。若RGERD患者出現咳嗽、哮喘等較重的食管外表現,酌加桔梗、枇杷葉、蘇子、桑白皮、陳皮以宣肺降逆,化痰平喘。若患者見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痰濕化熱,筆者常加小陷胸湯,以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助肺氣宣降。
RGERD患者病位看似在食管,筆者臨床論治該病一貫推崇“通降”理論,而又提出“胃腸同治”之法?!拔改c同治”法,強調通腑氣而降胃氣,是“通降理論”具體詮釋。通腑氣若用在下消化道,以通利腸道之氣為代表。“六腑以通為用”,降則和,不降則滯,反升則逆,“通降”是胃腸生理特點的集中體現,胃氣、腑氣皆以沉降為順,故通降胃腸,和胃降逆可作為治法之一。其次,筆者還需強調“通腑氣”不可等同于“攻下”,后者在脾胃病治療方面也有很多醫(yī)家在運用,但大多局限在使用大黃、承氣湯類方以達到通腑攻下的治療,三承氣湯源自于《傷寒論》,后世醫(yī)家用“攻下”之方多從三承氣湯加減而來。而“通腑氣”理論的治療目的是恢復脾胃的通降之性,應該審證求因,因勢利導,而非純用攻泄之“下”法,如邪氣偏盛,病情屬實者,“通腑氣”以祛其邪實為主,消食、清熱、通便皆可,不可誤補;正氣不足,病情屬虛者,“通腑氣”以補虛為主,健脾、滋陰、溫中皆可,不可妄攻;而虛實夾雜者,則應攻補兼施。代表方劑:枳術湯加味合旋覆代赭湯。筆者常在此方基礎上,加用焦檳榔以加強行氣通腑之功,若合并大便秘結,亦可加用大黃、承氣湯類方,以清腸通腑,胃腸同治。
綜上所述,RGERD的發(fā)生往往是胃氣上逆、脾虛不運、肝氣郁結、膽氣上犯、肺失宣降、腑氣不通等病機單一發(fā)生或相兼發(fā)生的結果,在實際臨床中并非割裂開。筆者臨床運用六位一體的治療策略,仍然是基于中醫(yī)基礎理論來論治的,如從“肺”論治RGERD,表面較難理解,實際是肺與大腸相表里的具體實踐,肺與大腸同屬金,肺為相傅之官,主氣;大腸為傳導之官,主傳導糟粕,肺氣宣降正常,可使腑氣傳導正常,而若氣機逆亂,也就導致哮喘、慢性咳嗽等RGERD食管外表現了?!傲灰惑w”治療RGERD,表面看是從多臟腑論治,但必須注意降逆治法是貫穿始終的,故處方中常常不離旋覆代赭湯。因此,RGERD的治療上需要認識到控制反流比抑制胃酸更重要,RGERD的發(fā)生邪在食管,病機在胃氣上逆,但“非獨胃也”,臨床往往多法同用,當以“和胃、健脾、疏肝、利膽、宣肺、清腸(通腑)”之“六位一體”治療策略,才能促進病情康復,防止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