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討論《溫疫論》出汗情況對傳染病護理的啟發(fā)

2020-02-11 16:42:46孫巧林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安徽蕪湖241001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無汗自汗表里

★ 孫巧林(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 安徽 蕪湖 241001)

崇禎年間的瘟疫大流行導致大量百姓死亡,明代溫病學家吳又可根據其對瘟疫病的認識和診治經驗編撰成《溫疫論》一書,其所提出的“戾氣”致病學說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瘟疫認識的新時代?!稖匾哒摗吩敿氄撌隽宋烈卟⌒暗膫鞑ネ緩健⒅虏√攸c、病邪傳變、治法治則、預防手段等內容。吳又可根據“疫邪”的發(fā)病和傳變特點,指出:疫邪侵入人體伏于膜原,外傳于表則應發(fā)汗驅出,內傳于胃腸則從大便排除,因此應重視對傳染病患者有無出汗及出汗方式的觀察。筆者不揣淺陋,根據個人護理工作經驗和對《溫疫論》學習的體會,討論《溫疫論》對傳染病護理的指導價值,倘有偏頗,敬有正于同道。

“汗”是邪氣外解的一種方法,汗液是邪氣外出的一種載體,但發(fā)汗之理,除需有一定量的津液以化汗液外,還必須依靠陽氣的蒸騰,有賴于表里氣機的通暢,這樣才能氣液蒸騰,自內達表而為汗[1]。故吳又可說“從外解者,或發(fā)斑、或戰(zhàn)汗、或狂汗、或自汗、或盜汗”[2],不同的出汗情況體現(xiàn)正邪力量強弱,故通過對汗出情況的觀察可以對機體情況做大致判斷。

1 無汗

無汗即患者染病后身體無有汗出,若津液枯燥、或陽氣蒸騰無力、或里氣結滯,表里不通,都可導致無汗。在《溫疫論》中出現(xiàn)無汗主要有津液耗傷無汗出之源和邪氣內壅無汗出之路。

吳又可言:“瘟疫下后脈沉,下證未除,再下之,下后脈浮者,法當汗解,三五日不得汗者,其人預亡津液也。”[2]即感受瘟疫之邪出現(xiàn)“下證”,在多次運用下法后使邪從里而去,正氣當逐漸恢復,出現(xiàn)脈浮之象。這時汗出可使邪從外解,然而卻無汗可發(fā)。針對于此,吳又可認為“蓋緣下利日久,表里枯燥之極”[2]。下利之法最易耗傷人體津液,反復攻下以致表里津液大量丟失,內外枯燥,出現(xiàn)需發(fā)汗時卻無汗可發(fā)的局面,即“昔人以奪血者無汗、今以奪液無汗,血液雖殊,枯燥則一也”[2]。

“內壅不汗”篇指出“蓋發(fā)汗之理,自內由中以達表”,即機體汗出不僅需要津液的充沛,同時也需要內外暢通。若邪氣入里,導致氣血津液壅滯經絡,導致陽氣疏布失常,因“陽加于陰謂之汗”[3],故而出現(xiàn)汗液排泄障礙。吳又可之“今里氣結滯,陽氣不能敷布于外,即四肢未免厥逆,又安能氣液蒸蒸以達表?譬如縛足之鳥,乃欲飛升,其可得乎?蓋鳥之將飛,其身必伏,先足縱而后揚翅,方得升舉,此與戰(zhàn)汗之義同。又如水注,閉其后竅,則前竅不能涓滴,與發(fā)汗之義同”[2]論述,對邪氣內壅導致無汗論證可謂精辟而形象。

可見無汗的病因病機存在著虛實兩種情況,切不可一味將無汗認為是津液虧損造成的。故在傳染病護理中,既要重視對患者有無汗液情況進行觀察,同時也要考慮患者發(fā)病情況、病程長短以及近期是否應用損傷津液的治療方案等情況,以期對患者無汗情況有清晰認識,以免犯“虛虛實實”之戒,故在臨床護理應重視且辨證看待患者汗液排泄情況。

2 戰(zhàn)汗

吳又可言:“疫邪先傳表,后傳里忽得戰(zhàn)汗,經氣輸泄,當即脈靜身涼,煩渴脈浮?!保?]故戰(zhàn)汗是人體正氣旺盛、能驅邪外出的一種表現(xiàn)。正氣強盛,邪侵肌表,抗邪有力,正邪相爭戰(zhàn)于肌表,故戰(zhàn)汗之后邪氣被趕出體外,被阻遏之經氣得以疏通,經氣能夠正常的輸泄。戰(zhàn)汗之后正氣疲憊,脈氣趨于平靜,郁遏的陽氣得以輸泄,故身涼,此時讓患者保持平靜以待正氣逐漸恢復。

然而,邪氣內傳于里外郁于表以致內外不通,欲得戰(zhàn)汗卻不易,故此時應當先以攻下法通里以助表而得戰(zhàn)汗,即吳又可“疫邪表里分傳,里氣壅閉,非下不汗”[2]。因邪壅滯于里,里邪不除,則表里不通,強行發(fā)汗則有損傷陽氣助長邪氣的弊端,因此應當先采用下法以通里,邪去陰存、經樞通利,則可戰(zhàn)汗而使邪出。

“津汗同源”,在尋求戰(zhàn)汗排出邪氣時,切不可一味求汗而不考慮患者津液是否充足,特別在反復運用汗法而不能戰(zhàn)汗的患者,則應在汗法之中加入養(yǎng)陰補液之品,以資汗源。以免出現(xiàn)“但戰(zhàn)而不汗”,或“厥不回,汗不出”,甚則“戰(zhàn)而不復,忽痙者”等正不勝邪、甚或正氣欲脫的危候[4]。

3 自汗、盜汗

“自汗者,不因發(fā)散,自然汗也”[2]。吳又可認為自汗是不在使用發(fā)散解表治法,機體自然所出之汗,其反映內伏之邪在扶正、攻邪等綜合攻邪治法作用下,邪氣被擊潰,內外氣機得以通暢,即“伏邪中潰,氣通得汗,邪欲去也”[2]。可見自汗是邪氣欲去、正氣逐漸恢復的征象,當正氣逐漸恢復,自汗也逐漸止住。

“里證下后,續(xù)得盜汗者,表有微邪也”[2]。吳又可認為感受外邪后出現(xiàn)下證應當積極采取攻下的治法,祛除病邪。然而攻下之藥雖多寒涼,在攻下過程中卻易損耗津液?!秲冉洝吩疲骸瓣栐谕?,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保?]衛(wèi)氣夜行于陰分,表失衛(wèi)護,肌腠失于固攝,使邪氣乘此間隙外逃,正如吳氏言“衛(wèi)氣……行于陰不能衛(wèi)護其表,毫竅空疏,微邪乘間而出,邪盡而盜汗自止也”[2]。即盜汗亦為邪氣外出的一種表現(xiàn)。如果盜汗不止則陰液大傷、衛(wèi)氣擾動,此時應帶采取養(yǎng)陰解表之法以扶助正氣驅出外邪。

4 汗后調護

發(fā)汗后患者腠理處于開放狀態(tài),正氣耗傷尚未恢復,需加強護理以免汗后正脫以及邪氣再犯。出汗后要注意顧護津液,不管是運用戰(zhàn)汗、自汗抑或盜汗,都損傷津液。在里邪己除,而又津液損傷的情況下,更應通過進食梨汁、藕汁、甘蔗漿、西瓜汁等養(yǎng)陰生津之品。對于津液耗傷嚴重的患者,務必及時投以生津養(yǎng)液之劑,如清燥養(yǎng)榮湯、柴胡養(yǎng)榮湯、增液湯等[5]。

5 討論

綜上可知,無汗存在津液不足和邪氣內壅之虛實兩面;戰(zhàn)汗表示機體正氣強盛祛邪有力,邪正交爭,戰(zhàn)汗以驅出邪氣;自汗、盜汗則是內伏之邪已經潰退,正氣大傷、殘邪漸去,陰陽漸趨調和的一種表現(xiàn)。3種“汗”均提示邪氣逐漸外出,所不同者惟正氣之強弱。故在臨床護理之中重視對“汗”情況的觀察記錄,以便了解患者機體免疫力強弱、病原體是否被清除等情況,同時也為療效評價或下一步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一定參考。

猜你喜歡
無汗自汗表里
自汗、盜汗試試浮小麥湯
告別自汗用牡蠣,四季都輕松
烏梅板栗殼治久咳自汗
山河“表里”——潼關,豈止是一個地理的“關”
當代陜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24
無汗運動
愛你(2020年25期)2020-11-18 21:30:38
清涼無汗
經二重組織表里經遮蓋性不良的成因與對策
桂附四君湯治陽虛自汗
中老年健康(2015年2期)2015-10-21 00:09:55
對北洋政府新聞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
新聞傳播(2015年20期)2015-07-18 11:06:47
秋咳食療驗方二則
曲靖市| 明溪县| 玛曲县| 体育| 武隆县| 武义县| 英超| 志丹县| 保康县| 庆阳市| 双鸭山市| 都匀市| 本溪| 霍州市| 五常市| 新郑市| 台江县| 浦县| 遵义市| 渝中区| 江达县| 平果县| 仪陇县| 河南省| 高淳县| 乌海市| 平罗县| 佛冈县| 新津县| 丰镇市| 盐亭县| 安图县| 彭水| 阳新县| 和硕县| 鄂尔多斯市| 阿克| 本溪| 禄丰县| 荣昌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