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火”的隱喻
——《瑪麗·巴頓》的工業(yè)主義批判與反思

2020-02-11 00:47徐小芳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0年5期
關鍵詞:杰姆巴頓瑪麗

徐小芳

(安徽財貿(mào)職業(yè)學院 朱熹文旅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蓋斯凱爾夫人(Mrs. Gaskell,1810—1865)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閨名伊麗莎白·克萊格亨·斯蒂文森(Elizabeth Cleghorn Stevenson),以寫作“社會問題小說”、“工業(yè)小說”與“鄉(xiāng)村小說”著稱。蓋斯凱爾夫人一生發(fā)表了6 部長篇小說、1 部富有盛名的傳記《夏洛蒂·勃朗特》以及許多中篇小說?!冬旣悺ぐ皖D》(1848)是蓋斯凱爾夫人第一部長篇小說。

關于《瑪麗·巴頓》這部名著國內(nèi)外的研究與評論可謂林林總總,但小說中第五章“工廠失火——杰姆挺身救險”的結(jié)構安排、文本細節(jié),尤其是“火”的多重隱喻卻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從結(jié)構安排上看,小說前四章主要介紹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人物,尤其是通過約翰· 巴頓的家庭變故初步交代了廠主與工人冰火兩重天的生活境況,同時也奠定了怒火中燒的情感基調(diào),一場熊熊燃燒的大火勢必要粉墨登場。從第五章的文本細節(jié)來看,作者通過瑪麗·巴頓與瑪格麗脫·勤寧斯之口、之眼、之感、之想敘述了這場火災以及杰姆挺身救險的場景。頗具諷刺的是,對生命、財產(chǎn)、環(huán)境具有嚴重災難性、破壞性、危險性的大火居然反復是在這樣的語境下描述的:“當真想去看看火燒廠房”[1]62“你不看見火光嗎,卡遜家的廠房燒得才熱鬧呢”[1]62“卡遜家的廠著火了;大家都說紗廠火燒好看極了”[1]62“大家實在看得有勁”[1]63……大家想到的不是去救火、滅火,而是“看熱鬧”“看新奇”,甚至約翰·巴頓還認為“卡遜決計不在乎”[1]62“誰來救火,他們才不會感激”[1]62,個中玄機是什么呢?

學者們通過語料庫研究發(fā)現(xiàn),中英兩種語言中,“火”的字面意義的使用要比其隱喻含義的使用更為普遍。就具體比率而言,漢語中為52.3%,英語中為71.2%,這意味著英語中“火”的隱喻含義的運用要少于其在漢語中的使用,故而蓋斯凱爾夫人這篇小說中“火”的多重隱喻更顯彌足珍貴。一般認為,在中英兩種語言中,“火”的隱喻涵義有同有異,二者都可以表示憤怒的情緒, 也都喻表“激情”,同時都含有“危險、災難”之意;就不同方面而言,“fire”在英文中還有“解雇、開除”之意, 而中文中還特別含有“戰(zhàn)爭”、“ 緊急” 、“紅色” 、“ 興旺” 等意義。[2]鑒于批評界疏于這一論域,本文擬先著重挖掘這部小說中“火”之隱喻的“概念域”,繼而分析這部小說中“火”之隱喻的“目標域”,凸顯蓋斯凱爾夫人對維多利亞時代“工業(yè)主義”的批判與反思。

二、“火”的多重隱喻

蓋斯凱爾夫人以“會講故事”著稱,然而對于卡遜家工廠的失火的具體原因、火災造成的損失等很多問題卻只字未提,這種“失語”更凸顯她創(chuàng)設這一情節(jié)、這一場景隱喻意義遠遠重于其字面語義。扼要地看,她從五個層面鋪陳了“火”的不同意蘊:

(一)自然環(huán)境破壞之“火”

任何隱喻的“喻體”都不能脫離“本體”,工廠失火首先當然是一場實體意義的火災??ㄟd家工廠失火的具體原因雖然被蓋斯凱爾夫人“留白”,但這場大火的“不可避免性”卻躍然紙上,扼言之,即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瑪麗·巴頓》在開篇就通過對比描寫了城鄉(xiāng)自然環(huán)境冰火兩重天的不同世界。對于農(nóng)村的田園風光,蓋斯凱爾夫人這樣寫道:“曼徹斯特附近有一片田野……即使是一個山區(qū)的居民,離開了那忙亂囂擾的工業(yè)都市不過半個小時,來到這平淡無奇、卻是十足田園風味的農(nóng)村,也會覺得城鄉(xiāng)之間自成一種對照,不禁心向神往。這里到處可以見到黑白相間的老式農(nóng)舍。農(nóng)舍邊上還蓋著橫七豎八的披屋,好像和目前的鄰近城市人口生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在這里,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你可以見到收麥割草、耕田耘地等莊稼活兒,城里人看來都十分新奇有趣;那些被機器聲和喧嚷聲震得耳聾眼花的技工,也可以跑來聽聽各種富有鄉(xiāng)村情調(diào)的聲音——牛羊的哞叫,擠乳婦的呼喚,以及雞鴨在舊谷場上啷啷啄啄的聲音。你也就不會奇怪,每逢休假的日子,大家都喜歡到這里來消遣散心?!盵1]3-4而對于城市環(huán)境的糟糕狀況,透過蓋斯凱爾夫人對灰塵及其對水的污染的生動描寫就可見一斑?!凹怃J的東風,早把大街小巷打掃干凈;可是來了大風,灰塵又象冰屑般卷起在空中,夾著一股冷氣向人們的臉上打來,刺得人好痛。房子、天空、人身,不管什么東西都好象讓一把大刷子涂上了一層黑墨水。且不說大地是一片焦黃,人們嘴臉的骯臟也不是完全沒有來由,因為清水出了錢也買不到;可憐的洗衣婦都在鄰近的溝渠和池塘里,用盡方法想敲碎了結(jié)得厚厚的灰色冰塊取一些兒水,可是完全沒有辦法?!盵1]55-56

作者透過恬靜鄉(xiāng)村生活與城市生活的鮮明對比,通過對“尖銳的東風”、漫天飛舞的灰塵、灰色的冰塊等事物的描寫,凸顯出了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

(二)階級關系對立之“火”

《瑪麗· 巴頓》是第一部描寫資產(chǎn)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矛盾與沖突的現(xiàn)實批判主義小說。如果借用“火”的隱喻意義,那么資產(chǎn)階級與工人階級、廠主與工人之間的關系就是水火不容的互斥與對立關系,這是全書的主題與基調(diào)。小說中這樣的敘述與描寫毫不夸張地說比比皆是,不過有三個細節(jié)值得特別注意:一是前言中作者對實際狀況與理想狀況之間關系的理解;二是開篇第一章約翰·巴頓與喬治·威爾遜的對話中,約翰·巴頓的靈魂拷問以及兩者境況的教科書式的概括;三是文尾約伯· 李與卡遜的一場真正的工人與廠主的心靈對話。限于主題,同時鑒于本文第三部分還要進行這方面的具體分析,這里重點引述約翰·巴頓的靈魂拷問:“要是我生了病,他們會來服侍我嗎?要是我的孩子病得快死了(就象我們可憐的湯姆,蒼白的嘴唇瑟瑟地抖,只因我沒法給他好一些的東西吃),財主們會帶了藥酒、肉汁,來救他的小性命嗎?要是工廠生意不好,我一連幾個星期找不到工作,冬天來了,凍著寒霜,刮著大風,火爐里沒有煤塊,床上沒有鋪蓋,幾件破衣服包不住一把瘦骨頭,如果他們的宗教不是騙人,財主們不應當把他們堆積在那里的東西分一些給我嗎?要是我立刻就要斷氣,瑪麗(上帝保佑她!)焦急得走投無路……會不會有一位財主太太走來,把她帶到自已家里去暫且住下,等她精神恢復以后,再出去找事做,尋飯吃呢?”[1]11

這些“拷問”都是關于自己與妻子兒女最基本生存安全方面,要求的不多、不高、不難。廠主們會做出怎樣的解答,交出怎樣的答卷呢?小說后面一個又一個情節(jié)、一個又一個人物、一個又一個家庭的悲慘故事反復證實了約翰·巴頓的判斷—“不會的。我告訴你,窮人,只有窮人,才會幫窮人的忙。你也不必在我面前彈那種老調(diào),說什么財主們并不知道窮人遭受著這樣的苦痛。我說,他們要是真不知道,就該設法去知道。”[1]11破除這樣的幻想后,約翰·巴頓對廠主與工人的關系進行了深度的啟蒙,如同一道閃電或一束火光:“我們有氣力上一天工,就給他們做一天奴隸;我們流了血汗,他們掙了家業(yè),可是兩方面完全隔絕,象兩個不同的世界,當真的,好比《圣經(jīng)》里的財主和乞丐一樣,他們中間有著一條跨越不過的鴻溝溝……”[1]11從隱喻意義上說,這段話亦是全書最大的“火種”。

(三)社會心態(tài)怨恨之“火”

從“火”的隱喻意義來看,“怒火”、“憤怒”是其最基本、最主干的情感指向。正如當前中外生態(tài)美學家所洞見到的,我們不僅要關注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還要關注精神生態(tài)。對于《瑪麗·巴頓》的思想主題與藝術特色,長期以來國內(nèi)外的批評家主要關注的是它對階級矛盾的“寫實”方面,不同程度忽視了“兩個民族”的社會心態(tài)。在前言中,蓋斯凱爾夫人特別強調(diào),“這篇故事所要努力表述的是曼徹斯特極大多數(shù)工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情況”[3]4。

關于工人階級的情感狀態(tài),正如雷蒙·威廉斯在《文化與社會:1780-1950》一書中所高度評價的,“《瑪麗·巴頓》,特別是前幾章,是對19世紀40年代工業(yè)苦難最感人至深的文學反映。這本書真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它用自己的語言,深刻有力地記錄了勞工階層的日常生活感受”[4]97、“很少有人像蓋斯凱爾夫人那樣對工業(yè)社會窮苦階層的痛苦如此深刻地感同身受”[4]100“小說的重點幾乎全部是對于工人階級的態(tài)度”[4]101。而這種“感受、這種“態(tài)度”、這種怒火在卡遜家工廠失火中得到了極大的釋放與宣泄,被視作是一場“看熱鬧”與“看新奇”的狂歡。

需特別強調(diào)的是,蓋斯凱爾夫人對社會心態(tài)之“火”的隱喻是深邃而辯證的。一般而論,社會生存境況、社會關系狀態(tài)與情感狀態(tài)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社會生存境況、社會關系狀態(tài)決定情感狀態(tài)。但是,它們之間的關系又不能簡單化、庸俗化為機械的決定論,情感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對個體的生存境遇與社會認同有重要的形塑作用;而“過火”的、怨恨的情感心態(tài)是應該著力糾偏與克服的。小說中約翰·巴頓的善惡易位,很多程度不是“貧困”所致,而是“怨恨”的心態(tài)所致;愛麗絲的“純真”心態(tài)源于心態(tài)的平和、堅忍,把一切看作是上帝的最好的“安排”[1]58。在工廠失火的場景的后續(xù)描寫中,蓋斯凱爾夫人筆鋒一轉(zhuǎn),通過瑪麗·巴頓對于“惡毒的火焰”“駭?shù)眯念^作惡”的反應,很大程度上隱喻了失控的情感心態(tài)會招致可怕的后果。

(四)技術革新之“火”

這場大火還有深刻的時代隱喻。這期間正值英國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領域強勢主導的時期,正值英國城市化勢如破竹的大發(fā)展時期,正值英國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發(fā)展與完成的歷史大轉(zhuǎn)型時期,正值英國技術革新不斷推進的大變革時期。由是觀之,這場大火“燃燒”的是落后的機器設備,寓意的是新設備新技術的更新?lián)Q代;“燃燒”的是過剩的產(chǎn)能與庫存,呼喚的工業(yè)革命的新時代。這方面的隱喻作者唯恐讀者遺漏,反復強調(diào),比如先是在瑪麗與瑪格麗脫出門去觀看火災之前,借巴頓之口提供觀看指引:“一切全保好了險,原來的機器又是老,又是舊,他們也許還看作是一件喜事呢?!盵1]62在火災結(jié)束之后,又通過全知敘述者點破其中層層奧秘:“約翰·巴頓猜得不算錯,卡遜家并沒有為工廠失火感覺到過分悲痛。保險足額,設備又不像近年來那樣進步,比起新機器來效率要差得多。再說生意不好,棉布沒有銷路,許多貨物都打了包堆在棧房里。工廠繼續(xù)開著,不過是把肉體做的機器和金屬做的機器經(jīng)常準備著,等候時運好轉(zhuǎn)罷了。所以卡遜家倒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正可以拿保險公司大筆的賠款來裝置頭等的新機器了。他們因此并不著急。每星期要付出去的工資,照目前市場情況來說,完全是浪費,現(xiàn)在可以停止了?!盵1]72

(五)愛情的激情之“火”

《瑪麗·巴頓》是一本“工業(yè)小說”、“社會問題的小說”,同時無疑也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愛情小說,有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跌巖起伏,更有情感的蕩氣回腸、勾魂攝魄乃至視死如歸。在挺身救險之前,小說中用簡單的幾句話勾勒了杰姆對瑪麗視若生命之愛:“只是一往情深地愛著;明知沒有希望,可是偏要希望;放棄瑪麗,就等于放棄自己的生命。他不敢預期有什么圓滿的結(jié)果,他只求現(xiàn)在能時??吹剿?,接觸到她衣服的邊緣,也就心滿意足了?!盵1]54在這場大火中,當?shù)弥焕У膬蓚€人中有杰姆的父親,瑪麗“驚惶得不知所措”、“待不住了”[1]64;當杰姆背著父親跨上搖搖欲墜的“天梯”時,瑪麗“急得要命”;當杰姆第二次冒險去背著另一個人行走“天梯”猶豫與彷徨時,瑪麗緊張得“暈了過去”。而蘇醒后她的第一動作就是朝剛才“天橋”望去,關心是“大家全平安了嗎?”如果細細思來,她的緊張與暈倒是對杰姆安危過分的擔心所致,是情感深處隱藏的愛的激情所致。遺憾的是,這時候瑪麗本人并沒有意識到,小說中要等到杰姆求婚被拒后她才深切感受到。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方面的隱喻意義,雙方父親都有明確的表達。杰姆的父親深情地說,“瑪麗,要是你今天晚上碰見我的孩子,請你看在我的分上,對他說一兩句好話。你一定要依我!”[1]70瑪麗的父親自豪地表示,“如果杰姆·威爾遜真要瑪麗,明天就可以把她娶去,那怕她一個錢沒有,養(yǎng)不活她”。[1]70

三、 對工業(yè)主義的批判與反思

在傳統(tǒng)隱喻中,隱喻主要被看作是一語言修飾手段;而在現(xiàn)代隱喻理論看來,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工具,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始源域)到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目標域)的體驗與認知的過程。[5]具體到本文的研究主題而言,“火”的多重隱喻的“始源域”映射的“目標域”是什么;或者更直接地說,透過這場大火,蓋斯凱爾夫人最想揭示、最想批判、最想反思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我們認為是“工業(yè)主義”,或者說是諸如“工業(yè)主義的文化”、“工業(yè)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學”之類的概念術語或概念集簇。

從思想史、文化史的大尺度看,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是近代西方歷史演進公認的幾個重要時段,而啟蒙主義之后西方文化逐漸分化與多元,但亦有其共同底色與一般趨勢,尤其在19世紀主要表現(xiàn)為以工業(yè)革命為引擎的工業(yè)主義文化。正如雷蒙·威廉斯所洞見到的,“如果不參考一組有趣的小說,我們將無法完整地了解工業(yè)主義的影響。這些小說創(chuàng)作于19世紀中期,不僅生動地描寫了當時動蕩不安的工業(yè)社會場景,而且也闡明了當時人們直接反應中的某些共同假設?!盵4]97在雷蒙·威廉斯列舉與探究的一組“工業(yè)小說”中,蓋斯凱爾夫人的《瑪麗·巴頓》與《北方與南方》赫然在列。不過,相較于《北方與南方》,《瑪麗·巴頓》更多地被認為是反映階級矛盾的,與工業(yè)主義文化方面關涉度不大,即使是雷蒙·威廉斯也只是強調(diào)了該書“生動體現(xiàn)了一代人對工業(yè)主義帶來的新型可怕體驗的種種獨特反應”。[4]98如果我們透過“火”的多重隱喻,《瑪麗·巴頓》的工業(yè)主義文化意蘊與價值關懷我們就能知之更多、知之更深。限于篇幅,我們扼要地闡釋以下三點:

首先,在《瑪麗·巴頓》中,在蓋斯凱爾夫人看來,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工人與廠主的階級矛盾的激化乃至擦槍走火、社會心態(tài)的普遍焦慮與怨恨,是真實的“英格蘭的狀況”,是“機械時代”的歷史征兆。與蓋斯凱爾夫人同時代的英國著名的社會評論家、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對那個時代的特征做了廣為傳頌的評價:“假如我們需要用一個詞語來描繪我們自己時代的特征的話,我們不能稱之為‘英雄的時代’、‘虔誠的時代’、‘哲學的時代’或‘道德的時代’,而應當首先稱之為‘機械的時代’ (the Mechanical Age)?!盵6]100客觀地說,蓋斯凱爾夫人對“現(xiàn)金聯(lián)結(jié)”、“利益算計”、“唯利是圖”、“拜金主義”、“工具理性”、“功利主義”等等的批判與鞭撻比卡萊爾更豐滿、更形象。正是基于此,蓋斯凱爾夫人與狄更斯、薩克雷、勃朗特等人曾一道被馬克思譽為英國19 世紀的“一批杰出的小說家”,認為“他們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職業(yè)政客、政論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還要多”。[7]686

其次,在《瑪麗·巴頓》中,蓋斯凱爾夫人不僅客觀描寫了“機械時代”的“英格蘭的狀況問題”,而且深入揭示了問題的根源,并非常有見地地把矛頭指向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經(jīng)濟學。在前言中,她反諷地寫道,“我對政治經(jīng)濟學和貿(mào)易理論一竅不通。我竭力使我的寫作忠于事實,如果我的敘述附和了或是觸犯了某種制度,那么無論贊成或反對,都并非出于本意?!盵3]4在文中她多次借約翰·巴頓之口質(zhì)疑這種政治經(jīng)濟學無法解答他念茲在茲的“富與窮”的困惑,尤其是那句“勞動力也是資本”的吶喊與控訴對于“資本”政治經(jīng)濟學有釜底抽薪之效?!澳銜f(至少有很多人這樣說):他們有資本,我們沒有資本。要知道,我們的勞力就是我們的資本,我們也應當收利息。他們的資本隨時隨刻可以取得利潤,我們的資本卻始終不起息,否則他們怎么能那樣窮奢極欲呢?況且他們里面有許多全是白手起家的:卡遜、鄧康、孟杰、還有不少旁的人,他們到曼徹斯特來的時候,除了一身衣服以外,什么都沒有,他們現(xiàn)在卻有了成千成萬的家私,沒有一樣不是我們的勞力替他們掙來的……”[1]82在文尾約伯·李與卡遜的對話中,再次借約伯之口挖苦這種政治經(jīng)濟學患有失盲癥,“我雖然沒有研究過政治經(jīng)濟學,這一點我是懂得的。我知道我沒有學問,可是我有眼睛?!盵1]520在約伯·李眼里,這種政治經(jīng)濟學充其量只懂計算“市場”“供需關系”的“計量經(jīng)濟學”,完全沒有考慮人的感覺與思想。“你永遠不能把事實當作固定的數(shù)量來計算,硬說兩個事實相加,結(jié)果一定變成個什么樣子。上帝給了人類感覺和熱情,那些是不能算進問題里去的,因為它們一直在變動,永遠不會固定?!盵1]521

最后,在《瑪麗·巴頓》中,蓋斯凱爾夫人不僅批判了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的工業(yè)主義文化與政治經(jīng)濟學,而且試圖在建構“工人的道德經(jīng)濟學”?,F(xiàn)在學術界一般認為E.P.湯普森在《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一書中第一次使用“道德經(jīng)濟學”術語分析糧食騷動[8]55-61,在《共同的習慣》中對這一概念的內(nèi)涵做了系統(tǒng)的闡釋與辯護[9]。詹姆斯·C .斯科特的《農(nóng)民的道義經(jīng)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進一步擴展了這一概念的應用范圍與學術影響[10]19。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瑪麗·巴頓》中,蓋斯凱爾在批判現(xiàn)代政治經(jīng)濟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反思工人與廠主的關系、富與窮的問題過程中,提出的思路與理念與E.P.湯普森、斯科特等學者的道德經(jīng)濟學高度契合。限于主題,我們簡單剝離出蓋斯凱爾夫人在《瑪麗·巴頓》中一書中核心主張:工人與廠主“因共同利益結(jié)合在一起”,“理應緊密團結(jié)”[1]2;“需要就是權利”[1]149,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與安全是第一位;相互尊重[1]519;相互幫助的責任倫理[1]522-523等。誠然,在19世紀這樣的構思具有濃厚的烏托邦色彩。

綜上所述,蓋斯凱爾夫人在其《瑪麗·巴頓》中,從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階級關系的對立、社會生態(tài)的怨恨、技術的革新等多個層面鋪陳了“火”的不同意蘊。同時,蓋斯凱爾夫人還對當時的工業(yè)主義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她客觀描寫了“機械時代”的“英格蘭的狀況問題”,深入揭示了問題的根源,并且非常有見地地把矛頭指向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經(jīng)濟學,繼而試圖建構“工人的道德經(jīng)濟學”。

猜你喜歡
杰姆巴頓瑪麗
巴頓(上)
巴頓(下)
難忘的八個字
一雙球鞋
巴頓(下)
巴頓(上)
和我一起玩
鞋子里的友誼
特殊技能
鞋子里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