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陽 張逸凡
摘?要:細密畫是一門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的繪畫門類,波斯細密畫極富裝飾性,其“平面化”的表現(xiàn)手法和華美的色彩都成為重要的裝飾語言,引起了現(xiàn)代藝術(shù)家的模仿和學習。本文以《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相會》為例,對波斯細密畫的形式、材料、色彩做分析研究,并拓展到文化交流方面的意義。
關(guān)鍵詞:波斯細密畫;裝飾;文化交流;中國風格
中圖分類號:J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1-0155-02
一、概?述
“波斯細密畫(Persian miniatures)是13~17世紀在波斯文化圈包括整個西亞流行的書籍抄本插圖”[1]。本文以《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相會》為例(以下簡稱:《波斯王子》),對波斯細密畫的工藝、材料、色彩,以及文化交流方面做分析研究。
《波斯王子》創(chuàng)作于帖木兒帝國(1440年左右),是宮廷畫師吉亞斯·埃爾丁·哈利勒為著名詩人哈珠·克爾曼尼的敘事詩《胡馬和胡馬雍》所畫的插圖,畫幅尺寸是29×17.5厘米,正是一本手卷書的大小[2]。整幅作品是艷麗而和諧的深色調(diào),表現(xiàn)方式平面化又極富裝飾性。畫面的上下兩端配以阿拉伯文字,這是波斯細密畫中常見的圖文對應(yīng)構(gòu)圖,畫面其余大部分被植物紋飾占據(jù)。畫面左上角是用散點透視的方法畫出花園的圍欄,這種描繪建筑物的透視方法也是中國畫一直沿用的方式。圍欄外映出繁星閃耀的靛藍色天空,花園中的四個人物,是中國公主、兩位侍女和波斯王子,均衣飾華美卻帶有和東方特色融合的風格。畫中人物的面貌相像,甚至包括波斯王子,都帶有秀眉長目的中國風,而線性的描繪手法也與中國畫的人物線描極為相似[3]。
二、波斯細密畫的裝飾特征
1.色彩表現(xiàn)方式。
傳統(tǒng)波斯細密畫的色彩特征在《波斯王子》中表現(xiàn)明顯,畫中一共出現(xiàn)了17種色彩,畫面具有極強的震撼力。事實上,波斯藝術(shù)家會為了畫面的效果將自然界幾乎所有的色彩都集中于同一幅作品中[4]。此外,在色彩的過渡方式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直截了當?shù)膹妼Ρ?,將高飽和度的色彩進行對比色并置。在《波斯王子》中,人物衣服與環(huán)境,以及遠處欄桿與天空背景的過渡反差很明顯。人類透過肉眼能看到單純的表面現(xiàn)象,但細密畫畫家的目標始終是“真實”的存在,盡力打破自然界本真的局限。所以,畫面的色彩定要是凝重的、深厚的、絢爛的,甚至升華的、神性的。
2.材料特征。
細密畫的繪制分為紙上和板上兩種,《波斯王子》就是在莎草紙上進行繪制的。細密畫大多都繪制的非常精細,要求紙表面質(zhì)感光華,能與作畫顏料完美結(jié)合,而且要有良好的耐久性?!恫ㄋ雇踝印酚眉堎|(zhì)地細膩,表面平整精致并有輕微的蛋白色,可以推測是在經(jīng)過二次手工打磨的莎草紙上繪制的細密畫。此外,波斯細密畫多采用天然色彩,顏料中包括礦物質(zhì)顏料,并輔以植物萃取顏色,有時為了營造金碧輝煌之感,采用大量的金箔、銀箔等,體現(xiàn)高貴之意?!恫ㄋ雇踝印房缭浇?個世紀,畫面依舊鮮艷如初,可以說天然顏料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多視角的透視原則。
藝術(shù)史家貢布里希(E.H. Gombrich)對這幅作品做了如下描述:“月下花園,一個十五世紀波斯浪漫愛情故事,充分展示畫家精湛的技藝,整幅畫如同在神話中具有了生命。與拜占庭藝術(shù)相似,看不出短縮法、明暗色調(diào),畫中的植物與人物如同彩色剪紙般,被完美地組合在畫面里,讀者賞畫如同閱讀文字一般”[2]。貢氏通過將細密畫與西方繪畫的繪制技法做比較,指出了細密畫的基本特點。事實上,波斯細密畫不講究一般繪畫的透視法則,而是以多視角的透視原則貫穿于作品的始終,以表現(xiàn)事物的本真作為創(chuàng)作宗旨。
此外,以光線統(tǒng)領(lǐng)畫面的表現(xiàn)原則,是受伊斯蘭世界中宗教信仰的影響,也是波斯細密畫的獨有特點。伊斯蘭藝術(shù)史家、美學家阿菲夫·巴哈尼斯(Afif Behnes)認為,“真主阿拉的視野無限,無所不包且無始無終……[5]”根據(jù)這個觀點來推斷,因為光源來自真主,而真主又是無形的,且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光也是無處不在的,因此,畫家沒必要在畫中強調(diào)光源之所在,像西方繪畫中那樣總是有一個固定的光源。這一點在《波斯王子》中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圖中可見畫面頂端有一彎殘月,說明畫中的幽會是在晚上,但是畫面主體的表現(xiàn)卻如白天一般清亮。顯而易見,畫家的敘事才是其真正要表現(xiàn)的核心內(nèi)容,所以,陰影和黑夜被全部被排斥在畫面之外。
4.花園與“天園”。
花園是波斯細密畫中常見的題材,其裝飾元素主要是樹和花。在細密畫中,植物主要有兩個功能:首先,它們是人們活動場所的一部分;其次,則是植物的裝飾功能。奧地利美術(shù)史家霍爾特爾在《波斯細密畫》中如此描述到,“畫中的花園包含了水、土、植物和光,在伊朗文化看來正是大自然的四個基本要素,它們分別是水、土、風、火”[6]。在《古蘭經(jīng)》中也存在類似的描述,稱之為“天園(Jannant)”。從以上描述可以判斷,伊斯蘭教中天園的原型可能也是古代伊朗的花園。天園草木旺盛,色彩豐富,極富裝飾性,豐饒華麗的天園代表了當時人們對于理想天堂的向往。此外, 波斯的細密畫中頻繁體現(xiàn)了花園成其地理環(huán)境和居民的生活習俗密切相關(guān)。中亞地區(qū)絕大部分為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天氣炎熱且干旱缺水,因此,花園成為人們躲避酷熱,休閑娛樂的最佳去處;中亞的重要城市,如大不里士、設(shè)拉子和撒馬爾罕等都形成了建造的花園傳統(tǒng),甚至在普通居民家中都建有小型花園,這些花園的構(gòu)造與細密畫中的花園的布局基本一致?!恫ㄋ辜毭墚嫛分羞@樣描述到:“花園是伊朗信仰永恒的家園,可是秋天是花園的生命的終結(jié)。但是,在細密畫里水源永遠不會枯竭,春天的綠色水在這里不存在時間的流逝和死亡,只有永恒的、充滿活力的生命”[6]。從某種程度上說,波斯畫家們在細密畫中創(chuàng)造了永恒的花園,同時也融入了自己的信仰,畫中花園更是他們永恒的精神家園。
三、波斯細密畫與文化交流
《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相會》的繪畫故事題材取自克爾曼尼所作的敘事詩《胡馬和胡馬雍》。描述了一個虛構(gòu)的愛情故事,波斯王子胡馬在夢中遇到了中國公主胡馬雍,一見傾心,他不顧旅途險阻,放棄王位到中國尋找胡馬雍。兩人的愛情經(jīng)歷了諸多波折,最終修成正果。而在同時代的中東地區(qū),還流傳著很多關(guān)于中國的文學描述,在波斯細密畫中也有所體現(xiàn),可見早期的文化交流。
作為“絲綢之路”上連接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關(guān)鍵節(jié)點,伊斯蘭藝術(shù)明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而細密畫就是這種交流中誕生的最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在《波斯王子》中,中國公主和她的侍女,長眉細目,五官纖秀,其人物畫風明顯受到了中國工筆畫的影響。早期的波斯細密畫代表了當時中亞美術(shù)方面的一個高峰,在色彩方面的大膽運用,繪畫材料方面的智慧以及空間上的夸張與想象,都具備獨一無二的裝飾特征。更為可貴的是,其成為伊斯蘭“中國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明相遇和文化交流的見證。即使在歷史的長河中細密畫形式逐漸式微,但它的裝飾手法和敘述方式仍然對現(xiàn)代藝術(shù)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慶平.東方美術(shù)史[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09:302.
[2](英)貢布里希著. 范景中譯.藝術(shù)的故事[M].桂林:廣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8:147.
[3]紙上絲綢之路——對細密畫《波斯王子胡馬與中國公主胡馬雍相會》的多維解讀[J]. 美術(shù)觀察,2017(7): 147.
[4]A·M·Kecorkian/J·P·Siscre著.帕爾維茲·瑪爾茲邦譯.幻想的花園一伊朗細密畫七百年[M].德黑蘭法爾讓出版,1998.
[5](伊朗)Afrf Bahnes 阿菲夫·巴哈尼斯.阿拉伯藝術(shù)美學[M].科威特全國文化藝術(shù)和文學委員會,1979.
[6](奧地利)霍爾特爾著.孫龍生譯.波斯細密畫[J].世界美術(shù),1981(4):2-10.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