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鴻
無患子
無患子,似乎是某個高僧的法號。春天,我見它紛紛如雨地落了滿地,以為“無患子”乃是“不患無子”之意,如今看來,這只是出于對草木無知的妄自揣度而已。
從佛經中走出的無患子,確與佛有緣,它又名菩提子,本性瀟灑,隨遇而安。不知出于什么樣的初衷,人們以為無患子制作的木棒可以降妖伏魔,故名無患:“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睙o患子果核所做的念珠,我的確在一些老人手中見過,但孩子們更樂意用它來玩滾珠游戲,或者拿它的果皮當肥皂玩耍。
大約秋分過后,無患子的葉子開始轉黃。也許很少人留意這種轉黃的過程是自下而上、由里到外的。遠遠望去,無患子最外層的葉子還是翠綠的,走近樹蔭,仰頭卻是一樹金黃。偶爾一陣秋風掃過,滿樹秋聲,葉片紛飛。無患子葉這種朝向秋天的突圍,在霜降前后基本結束。等到這些高大的無患子枝葉稀疏,秋天已接近尾聲,樹林也為之塌陷了一大半。
桃葉
桃樹等待春的擁抱,那樣,它的全部生命和活力才會蘇醒過來,開出粉的花朵,笑對整個世界。秋天,顯然不是桃的季節(jié)。寒露一過,桃樹就顯出無精打采的神情。
桃樹的萎靡似乎沒有中間過程,突然來臨。這讓我經常想起鄉(xiāng)間的父親,庸常的日子隔離了許多溫暖的靠近,每次回家,我都感到父親的蒼老是如此倉促,如同樹林里的一株桃樹。秋風秋雨的吹打,先把桃樹頂端的葉子弄得稀疏,然后,忽然有一天,你就會發(fā)現(xiàn),印象中伸展自如翠綠如春的葉子陡然失去往日的顏色和活力,滿樹的葉片蒼白,容顏委頓。
桃葉的失色,源自對季節(jié)的敬畏。這種敬畏徹底而且鮮明。如果認真去凝視一株秋天的桃樹,你會感到這種委頓不是表面的,而是源自某一種神秘的內部力量,這種神奇的力量傳導到葉子上,讓桃葉有了老年人臉上常有的褶皺和斑點。為什么一片小小的桃葉會具有如此強烈的隱喻功能呢?春的桃腮粉紅,秋的桃葉蒼老。生命的隱秘信息在這樣的轉化和變遷中顯露無遺。
柳葉
詩人說,二月春風似剪刀,那十月的秋風呢?
河岸的芙蓉花開得正盛的時節(jié),空氣中還有桂花的余香,柳葉開始走向生命的坡底。如果說春天柳葉發(fā)芽時生命是輕盈的,美麗的,那秋天的柳葉則是臃腫而沉重的。
秋風吹不動臃腫沉重的柳葉,便拿柳枝開刀。它先將纖細的柳條吹得日漸泛黃,直到枝條黃得油亮油亮,又將其吹干,吹廋,在某個風雨的夜晚,借著秋雨的助力,再將其折斷。失去與枝干的維系,柳葉只有向秋天低頭。這個時候,又有秋天的陽光來檢視秋風掃落葉的戰(zhàn)場,于是,柳葉一天天地干枯,掛在枝頭做最后的飛揚。
這個秋天,在注目落葉的很多瞬間里,我開始相信,每一片落葉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在奔赴大地之前,他們都是季節(jié)的講述者。所謂滿樹秋聲,無非是秋蟬、鳥兒集體失語后葉子們的相互告語。見識過花香鳥語的柳葉,經歷過蟬鳴縈繞的柳葉,在墜落枝頭的那一刻,終于完成了生命輪回的使命,等待來年春天的再次登場。
荷葉
面對一塘凋殘的荷葉,心緒會像秋水一樣清冷起來。當然,這種清冷不一定帶來悲秋的感慨。人到中年,靈魂已然有些粗糲,粗糲的清冷,是一種清醒和冷峻混合的人生體驗。
荷花盛開的時候,跟著洶涌的人群湊熱鬧去看過幾回。在新鮮美好的事物之前,人們總是顯示出無窮的興趣。我記得,這些荷花前前后后地一直開到九月。中秋過后,水面上的荷花就很少見了,剩下碧綠的荷葉在初秋的微風中翩翩起舞,任憑幾滴秋雨秋露在掌心滾來滾去。這或許是荷葉最后的一場人生游戲。
霜降前后,荷葉已經大部分凋殘。凋殘的荷葉根莖依然挺立,只是顏色逐步發(fā)暗發(fā)黑,最終萎靡傾倒在秋水之下,還目光以一汪明亮的天空。偶爾還可以看到幾片殘葉,葉邊枯黃,網一樣的葉脈給了秋風更大的馳騁空間。每當更凜冽的秋風沿著水面襲來,荷葉翻卷合攏,瑟縮如風雨中的老者。
落葉的歸宿是土,荷葉的歸宿是水。萬物的歸宿離不開一方水土。水土孕育新生包容興衰擁抱死亡。有水土在,無論風雨,無論霜雪,生也當絢爛,死也當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