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涵
冬日到廣西,一定要來碗油茶。
“油茶”原是山里的東西,更精確地說,它是在廣西靠北部一帶的瑤族、苗族、侗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日常茶飲。如今,這山里的茶飲早已進入城市的飯館茶樓,征服了越來越多人的味蕾。
延續(xù)千年的烹茶技藝
雖然廣西各地制作油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打”油茶這一說法是一種不謀而合的“共識”。若要追溯打油茶的“打”,可以在陸羽的《茶經(jīng)》中尋得淵源。
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中有“蒸罷熱搗”的描述,由此可見,用“打”的手法制作茶湯,在當時早已流行。只是,這千年前的古老烹茶技藝已逐漸消失,而在廣西一些瑤族、侗族、苗族等聚居的山區(qū),卻無意中將其保存下來。
另有考究,恭城油茶的由來與瑤族人南遷的歷史有關。據(jù)《千家峒古本書》記載,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三月,世居湖南千家峒的瑤民,因抗糧避官而集體南遷,到恭城一帶,發(fā)現(xiàn)這里依山傍水,樹木蔥蘢,便定居下來。
在古代,廣西的恭城、灌陽、三江等地,人煙罕至,樹多草長,四季潮濕,蚊蟲滋生,“瘴氣”繚繞。于是,那里的山民們發(fā)明了油茶,油茶的幾樣“主角”都是大辛大辣之物,溫燥克寒濕,有開胃消食、健脾祛濕之效。初患感冒者來上一碗,發(fā)出一身汗則感冒立止。最先油茶是作為一劑藥方廣為應用,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飲用強身健體,于是,油茶便成為了人們?nèi)粘5某允场?/p>
在油茶起源地之一的柳州三江,那里的侗族祖祖輩輩種油茶樹,家家戶戶榨有一缸一缸的茶油,“有油就可以打油茶了”。侗族老人喝不上油茶,責怪兒孫不孝,山里人一天都不能離開油茶,否則“沒力氣走路”。外出串村走寨喝不上油茶,身子感到發(fā)痧一樣不舒服,趕緊回家打油茶喝油茶。喝慣了油茶的人,離開山寨到外地工作,或嫁去外地,仍喜愛打油茶,愛喝油茶。
在喝油茶、打油茶的地區(qū),百歲人瑞并不鮮見,也許,這里的人就如這一碗油茶,不論多苦多辣,也能品出甘和香來,日子也就過得怡然自得,知足常樂,福壽綿綿了。
打出來的味蕾盛宴
油茶“三件套”是打開這場味蕾盛宴的必需品,缺一不可:一是打油茶工具,油茶鍋,油茶槌,茶葉撈;二是茶葉,通常采用清明、谷雨兩個時節(jié)采摘的茶葉,一般不采用太嫩的葉芽,茶葉老些再帶些茶梗更經(jīng)打;三是油、鹽、姜、蔥等佐料。
打油茶并非一上來就開“打”。首先要將茶葉用開水浸泡5~10分鐘,去除表層的苦澀味和煙火氣,同時把茶葉喚醒。在山里,人們?nèi)粤晳T用火塘燒火、打油茶。等火塘的火燒旺了,架上鍋子,熱鍋里下少許花生油,放入浸泡好的茶葉、老姜和蒜翻炒,再加入少量開水,熬煮片刻,濃濃的油茶香就傳到了門外。
用鍋煮好茶,茶槌登場。這是一根天然彎曲近似90°的茶樹枝干,用來把茶湯里的茶葉搗碎,釋放茶葉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再與老姜、豬油和蒜在茶湯中混合出一股濃香。
緊接著,再用竹篾篦子把殘渣過濾掉,湯水干凈的油茶就可以上桌了。此時,桌上的小碗簡直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有切好的小蔥、香菜、蒜子,有花生米、炒米花、脆果,有芋頭粑、南瓜粑、白糍粑等各色小吃。佐料小食依個人口味添加享用,每個人都有自主權,喜歡香菜的可以加一點香菜沫,不喜歡的可以避開。一碗油茶,各樣滋味,皆由自己。
當油茶端上來,一幅煙氣裊裊、香氣四溢、熱熱鬧鬧的紛繁景象。茶湯表面浮滿了黃的、白的、綠的小食,黃的是脆果(一種以面粉油炸的小圓球)、白的是米花、綠色的是香菜葉子。輕輕地撥開這一層,露出了姜黃色的略帶濃稠的茶湯,攪動一下,沉底的還有一粒粒炸香的花生米。
茶湯入口,茶湯的苦澀味混合著姜汁的辣味在口腔綻放,促使人立馬嚼上幾粒脆果花生米,頓時,滿嘴生香!這苦辣澀來得快,去得也快,香氣一熏,便跑得無影無蹤了,滿嘴只剩下香,它們倒好像不曾來過一樣。
很多人剛開始喝的時候會很難接受油茶的“苦澀辣”,會有好似喝中藥之感,但再喝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就完全愛上了這種滋味,也就相信了“一杯苦,二杯澀,三杯四杯好油茶”這一俗語所言不虛了。人們在“打”和“喝”油茶這一美妙的過程中,與家人或三五知己說說笑笑,閑聊天南地北,時間就這么在油茶的苦甜交織滋味中慢慢地劃過去了。
貫穿生活的重要儀式
很多第一次喝油茶的人多半是疑惑的:在中國文化里,飲茶一般講求口感純凈,至簡至靜。而一大堆各式各樣食物,攏到一碗濃濃的茶湯里,是飲茶還是用餐,還是某種禮儀或儀式?
在所有打油茶的區(qū)域,人們確實把吃油茶當成了一種禮儀。
一進侗鄉(xiāng),好客的侗族人往往把“打油茶”當為敬客的一道禮節(jié),侗妹們會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給你,還讓你只用一條筷子來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種吃法既獨特又受歡迎。
苗族喝油茶的習慣非常獨特:不用筷子,或只用一根筷子,除非茶碗里有湯圓、糍粑一類的大塊佐食??腿酥辽僖壬先?,主家才會笑臉相送。
瑤族的習慣是,敬客時的前兩碗不送筷子,要想獲取進食工具,吃到碗里的美味佐料,必須喝到三碗以上。主客方能皆大歡喜。
除了用來待客,對許多瑤族、侗族、苗族人來說,生活的每一天都離不開油茶,婚嫁喪娶吃油茶、小孩滿月也吃油茶,可以說是“無油茶不歡”。在侗寨,打油茶、喝油茶是婚禮上的重頭戲。侗族婚禮舉行當天,新娘要打一次油茶。晚上,新郎寨上的后生們聚到新郎家鬧吃新娘油茶。后生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鬧”得新娘非出來打油茶不可,否則就不罷休。新郎家非但不阻止,反而認為這寓意著吉祥如意。
就在這日復一日的打油茶、喝油茶中,這回味無窮的食物,成了人們味蕾上深刻的人文記憶。人們在一片感謝、祝福、懷舊、憧憬的喧鬧中,慢慢地品味著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