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在丹麥,最令學生興奮的便是大片的綠地和樹林,打開教室門,便是自然。這樣天然的學校環(huán)境給予了自然教育生長的土壤。自然教育在丹麥,就是走出教室門過真實的生活。奔跑、攀爬、利用自然之物制作玩具,就是上學的常態(tài)。
在丹麥,戶外活動是很重要的事情,教師與學生每天都會在室外花費大量的時間。孩子們可以在操場上自由地探索、游戲,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感官方式,增進其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秋千、沙坑、滑梯、山坡、樹洞就像是每一個學校的標配。對于學生而言,戶外的活動空間是不設限的——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自由分散在操場的各個角落,來去自由。我們所在的小學操場上的戶外設施就像一個巨大的可攀爬的樹冠,向四面展開,孩子們一來到操場,就變成了一只只猴子,紛紛“上樹”。
盡管在學校內已經(jīng)有很多的自然元素可供孩子探索,但丹麥學校依舊認為,與學校的戶外活動環(huán)境相比,孩子在自然環(huán)境下運動時的身體活動水平會更高。因此,學校會時不時地組織同學們“日常旅行”,帶他們去森林、去海邊,更加充分地與自然接觸。據(jù)丹麥學校的老師介紹,丹麥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自然中獲得體驗,如:接觸動物的體驗和平靜安寧的體驗等。學校會基于家長的需求,讓學校盡可能尋找自由的自然空間。孩子通過與大自然實物的接觸而學習,不但觀察力變得敏銳,學習及探索動機也能將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
在丹麥的歷史文化課并非以講述為主,而是需要走出學校,走進哥本哈根的城市里去學習。整個社會系統(tǒng)都會給學校許多支持和幫助,哥本哈根市區(qū)的各個博物館及其他公共設施,只要是老師帶著學生都是免費的。
在哥本哈根的歷史文化課是走進城市里,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調動學習內驅力,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空間里對一個與自己相關的真實問題進行深入的綜合探究,也許都是些碎片化的信息,但是卻有著強烈的生活延展性。同學們有時是坐在城市的小艇上聽故事;有時候是在城市雜技團里和雜技演員們學習并了解關于雜技的歷史;有時候是在中世紀博物館里,在擦肩而過的中世紀扮相的人群閑聊中身臨其境地感受這片土地的歷史;有時候是在留著歲月痕跡的古堡里探險,找尋歷史的蛛絲馬跡;還有時候是在城市角落的比薩店里一邊做著比薩,一邊學著單詞,一邊聽匠人講述在這座城市里生活的故事……
知識可以忘記,但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卻印刻在了其間,無須完整,只需打開一扇窗戶,等你去探究。
在丹麥學校操場的地面上有不少涂鴉,每一塊涂鴉都是孩子們設計的一個游戲:迷宮探險、袋鼠跳躍、球類游戲,各種小而美的游戲充斥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在丹麥上學,能夠真實地感受到,在孩子這個年齡,玩就是一種學習。
在丹麥有一種課叫作自由游戲,其實就是一種由兒童自我內驅力推動的自發(fā)、自愿形成的一種活動方式,孩子可以完全脫離現(xiàn)實的自我想象和創(chuàng)造,也可以是現(xiàn)實生活的一個自我反映,這是絕對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游戲方式。丹麥老師說:“自由游戲有利于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規(guī)則意識、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學校就是要建構一個有趣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讓孩子在學習中玩耍?!崩脙和瘣弁娴奶煨裕谕娴恼軐W里成為自己的主人,讓每一個孩子順著自己的興趣發(fā)揮他的長處,去解決玩中遇到的問題。
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除了書寫童話,還創(chuàng)作了木偶舞臺劇和戲劇。在安徒生的成長中,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藝術對激發(fā)他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丹麥讀安徒生,就像在英國讀莎士比亞,學校里有不同樣態(tài)的閱讀課堂,城市里有許多扮演安徒生童話的小游戲,一些小型的劇院、游樂園也都在演出安徒生童話。
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習了安徒生的閱讀課,再去安徒生的故居,可以換上不同角色的服裝,來一場沉浸式的戲劇體驗。在不同的場景中,和不同的人物對話交流,回味閱讀時的場景,閱讀就開始有了更立體的戲劇呈現(xiàn)方式,課堂上的閱讀課往往也和戲劇結合在了一起。閱讀遇見戲劇,有了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即興的觸動。書不僅可以讀,也可以表演、創(chuàng)作出來。沒有預設,也沒有脫離故事,而是在情境中,潤物無聲地幫助孩子感知人與人的界線、處理矛盾和沖突、尊重每位孩子的情緒,從中產(chǎn)生語言、交流、共情、動作、想象、靈感的碰撞,激發(fā)出無數(shù)的可能與精彩,并種下熱愛閱讀的種子。
丹麥孩子的閱讀會一直持續(xù)到9年級畢業(yè),所以這種有趣、豐富、持續(xù)不斷的閱讀貫穿了一個孩子7—16歲的重要成長期,也是人生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窗口期。
在丹麥,孩子們每天早上帶著午飯去學校。到午餐時間,大家便聚在餐廳里,打開包裹樂滋滋地享用。其實丹麥人花在吃上的時間和心思非常有限,也非常簡單。丹麥人會早早地告知孩子什/厶是健康的飲食,從家庭到學校提倡的都是早就習以為常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學校會有食育課,孩子們會探究食物金字塔,了解不同食物的特質。老師和家長們相信這樣的了解可以幫助孩子們在未來選擇一個健康的生活。
在讀城課里,孩子們到學校附近的超市,通過研究超市里物品的價格發(fā)現(xiàn),越是健康的食物賣得越便宜,越是垃圾食物售價越貴。這大概就是從生活的視角出發(fā),告訴公民如何去認知健康的生活和自我選擇。在每日的午餐中,孩子們能夠把自己帶的食物吃完,即便是聚餐,孩子們也是吃多少拿多少,在每一日的吃中,我們看到了一種尊重和自主。從吃開始,生活就是你自己的事情,需要選擇、做主、做計劃。
在丹麥這片土地上,信任、安全、游戲、創(chuàng)造不斷地充斥在孩子們周圍,給他們足夠的選擇空間。當孩子們被置于自由和信任之中,相信自己的選擇并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學習就變成了像呼吸一般自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