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時民
降脂藥? 他汀類藥(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療目前已成為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基礎治療,既可發(fā)揮降低血脂、穩(wěn)定斑塊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抗血管內炎癥,預防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制劑? 血小板是冠脈內血栓形成的“元兇”,阿司匹林是目前二級預防效果最佳的抗血小板制劑。小劑量阿司匹林可降低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危險,對胃腸道副作用小,價廉易得,無禁忌證的患者均應服用。對阿司匹林過敏或不能應用者,氯吡格雷可作為替代劑。
β受體阻滯劑? 可使心臟猝死的危險降低30%~50%,大大增加了冠心病患者的保險系數。只要無禁忌證,β受體阻滯劑應作為穩(wěn)定性心絞痛的初始治療藥物。劑量以能使靜息心率維持在50~60次/分的靶目標水平為益。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對急性心梗的左室重構、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確切預防效果。ACEI可幫助減少斑塊和血栓形成、穩(wěn)定斑塊、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在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等患者中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療效已經大量臨床試驗所證實。
鈣拮抗劑? 對心絞痛治療效果卓著。在二級預防方面,長效鈣通道阻滯劑(硝苯地平控釋片)因療效可持續(xù)24小時而優(yōu)于長效硝酸酯。對伴有高血壓的慢性冠心病患者,硝苯地平控釋片有顯著的治療效益,能使主要終點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頑固性心絞痛、新發(fā)生的心力衰竭、致殘性腦卒中及外周血管重建治療)的發(fā)生率降低13%。特別適用于伴有靶器官損害的患者,如冠狀動脈硬化的高血壓患者。它還能預防心力衰竭。
硝酸酯類藥物? 常用的為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和5單硝酸異山梨酯,有較可靠的防治心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長期服用易產生耐藥性。硝酸異山梨酯作用的持續(xù)時間為4~5小時,故以每日3~4次口服為妥;勞力型心絞痛患者應集中在白天給藥。5單硝酸異山梨酯可每日2次給藥。對于24小時均有心絞痛發(fā)作者,硝酸異山梨酯可每6小時給藥1次;但宜短期治療,以避免耐藥性。
隨身需帶的藥物? 經常發(fā)作心絞痛的冠心病患者,還應隨身攜帶備用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氨酰心安、安定、心痛定等。一旦心絞痛發(fā)作,應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5分鐘可重復1片,直至疼痛緩解。如果15分鐘內總量達3片后疼痛持續(xù)存在,應立即就醫(yī)。在活動或大便之前5~10分鐘預防性服用,可避免誘發(fā)心絞痛。
心絞痛發(fā)作如伴有血壓升高者,應含服心痛定,5分鐘內即開始降壓,可維持4~6小時。消心痛既是冠心病的常用藥,也是急救藥。
典型勞力性心絞痛發(fā)作,伴有血壓升高、心率增快,而無心衰及傳導阻滯等,服用氨酰心安1/4或1/2片。
與激動等因素有關的心絞痛發(fā)作者,可給予安定2.5毫克口服。
冠心病患者往往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一天內需要服用多種藥物,但是藥物之間往往會產生相互作用。
協(xié)同作用? β受體阻滯劑與硝酸酯類可加強抗心絞痛作用,合用時兩藥須減量,以免血壓過低;與普羅帕酮(心律平)、胺碘酮、地高辛、奎尼丁合用可提高抗心律失常效果,但同時也增加毒副作用,須各自減量;與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合用時,負性肌力及負性傳導作用相加,可導致低血壓甚至心臟驟停;與西咪替?。浊柽潆遥┖嫌每商岣咧苄驭率荏w阻滯劑的血藥濃度,增強藥物作用。因此,有協(xié)同作用的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須注意減少應用劑量,密切注意各藥物的毒副作用。
拮抗作用? 苯巴比妥是許多β受體阻滯劑代謝酶的誘導劑,可促進β受體阻滯劑的代謝,降低其療效;與非甾體抗炎藥,如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同用,可降低β受體阻滯劑的降血壓作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在老年病人中更為明顯。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其他血管擴張劑和利尿劑同用,可能會導致低血壓;與經腎排泄的β受體阻滯劑(阿替洛爾、納多洛爾、索他洛爾)和抗心律失常藥同用,可升高血藥濃度,易發(fā)生毒副作用;與保鉀利尿劑同用,易引起高血鉀,應盡量減免共同使用;與地高辛同用,可使后者的清除率下降20%~30%,增加中毒危險;與有免疫干擾作用的藥物(普魯卡因胺、肼苯嗪、醋丁洛爾、吲哚洛爾、別嘌呤醇和妥卡尼等)同用,有增大免疫干擾作用的危險。另外,吲達帕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減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降壓作用;抗酸制劑可以影響福辛普利的吸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