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還記得2016年剛到團平湖市委時,第一次作為青年讀書會交流人選,我交流了一本名叫《青年們,讀馬克思吧》的書。因為書中有種感覺讓人念念不忘,就是因知識而產生興奮,讓你高興得一躍而起的感覺。讀過馬克思,你會明白自己的問題必須由自己來解決。讀后感好像更多的是說給我自己聽的,但它為我今后如何做好共青團工作埋下了思考的種子。
從誕生中國共產黨的嘉興“母親船”,再到偉大復興路上的神舟飛船,跨時空,但精神一脈相承。
2017年,由團中央、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浙江省平湖市委宣傳部、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等聯(lián)合拍攝的我國首部青少年航天題材電影《望星空》上映。楊利偉、景海鵬和陳冬等航天員客串該電影。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紅船畔,講述的是一個農村學校的輔導員姚愛英老師呼吁孩子們“不追歌星追科星”,在姚愛英的促成下,黃姑中學學生與航天專家頻繁互動。一批又一批黃姑中學學生前往北京參加航天夏令營,師生們在航天科學家的陪同下,參觀航天博物館、科技館,聽科學家介紹祖國航天事業(yè)的輝煌成就。2006年,“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還親來平湖。如今,68歲的姚愛英老師被多所學校聘為校外輔導員,她依舊活躍在各大講壇。
后來我有幸分管了少先隊工作,更是被她的精神所折服。她說,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少先隊員們了解祖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悉知背后的英雄功勛,學習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學習首創(chuàng)、奮斗、奉獻的“紅船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對培養(yǎng)愛國精神,樹立遠大理想,有著重要意義。也正是她的這份執(zhí)念,深深感動著我,激勵著我,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有位朋友曾跟我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像你這么有趣的人一定有很多朋友。其實在到團市委前,我的微信好友只有一百多人,基本不發(fā)朋友圈。
到團委時,正好遇上共青團改革,團中央提出開展“1+100”團干部直接聯(lián)系青年,我也需要聯(lián)系100名青年,突然有點“社交恐慌”,原先打交道的都是60、70后,一下跟這么多80、90后交流,不知道該怎么切入。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自行車協(xié)會的“蛋黃”姐,看她朋友圈每天跟一群年輕人在一起,朝氣蓬勃、元氣滿滿,我想我找到了方向,放下這個科級領導的包袱,我也是青年人呀。在一次活動中,有個96年的小伙子拿出手機說:“姐姐,我們能加個好友嗎?”“沒問題啊,我們都是騎友呀?!睗u漸地,認識了“阿蔡”“媛媛”“長腳”“炫子”等等。通過他們,發(fā)現(xiàn)青年人會因興趣集聚在一起。后來,我們還聯(lián)系晨曦話劇社、點燃書友會等青年社團,又以行業(yè)為切入口,建立了新媒體團工委、金融團工委和社會組織團工委等等。而現(xiàn)在我的微信好友已經有2249位。
“你還記得你入團那一天嗎?”“你還記得那一天是幾號嗎?”在平湖市勝利路380號1號樓950會議室,一場關于儀式教育的討論正在繼續(xù)。
我們接到團省委關于教育團工委改革的試點任務,為什么改?怎么改?如何增強學生團員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小伙伴大部分都不記得自己入團的日子了,也對入團這一天沒有太多的印象。我們必須以源頭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從“破”原組織設置,“立”融合化機制,“建”一體化平臺積極推進改革。將每年的5月4日、12月9日定為入團日,開展全市性的入團儀式。就這樣,2018年5月4日,我們在市體育館舉辦了全市首場千人離隊入團儀式,規(guī)范了入團流程,在父母、老師的見證下,新團員們戴上了團徽,在團旗下鄭重承諾。有位前一年入團的同學說,真想晚一年入團,因為滿滿的儀式教育深受同學們歡迎。再加上積分入團、團員三亮三比等等制度的完善,入團這件事,從前幾年的“要我入團”漸漸變成了“我要入團”。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書寫青春精彩、成就不凡人生,是深藏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頭的“青春之問”。
2020年春節(jié),注定是不平凡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我不上誰上,作為青年突擊隊和生力軍的我們義不容辭。我主動到指揮部報到,一名副書記到指揮部集中辦公。一個小時,首批90名青年黨團員志愿者集結完畢,在全市13個入平湖市道口開展體溫檢測工作。團干部化身農小二,幫助農民銷售。為照顧居家隔離人員化身代購達人。95年的青年志愿者黃偉用鏡頭記下了疫情防控中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他說:“雖然同醫(yī)護人員、公安干警以及其他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的青年相比,我們是那么渺小,但是想到我們能為后方的安穩(wěn)貢獻一份力量,能成為全市1.2萬志愿者中的一員,我無比驕傲。”00年的學生團員田家興還組織起了一支200多人返鄉(xiāng)大學生志愿服務隊,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一時間,從防疫宣傳到入戶排查,從卡點執(zhí)勤到物資保障,從秩序維護到復工復產,到處都是志愿者的身影,這一抹青春志愿者紅溫暖著這座城市,充分展現(xiàn)了紅船旁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也很好地回答了“青春之問”。
身為新時代的紅船新青年,在這個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時代,更應充分展現(xiàn)身處初心之地的應有狀態(tài)、紅船起航地的應有擔當、“紅船精神”升華地的應有追求,勇當“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的出彩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