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慶
(河北工程大學文法學院,河北邯鄲065000)
劉勰《文心雕龍》云:“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保?]1623日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西卷《文筆十病得失》云:“制作之道,唯筆與文:文者,詩、賦、銘、頌、箴、贊、吊、誄等是也;筆者,詔、策、移、檄、章、奏、書、啟等也。即而言之,韻者為文,非韻者為筆?!保?]219明梅鼎祚輯《宋文紀》收劉宋作家除詩歌、辭賦之外的作品,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則是收除詩歌之外的各種文體(含辭賦)。這三種“文”的內涵及其所涵蓋的文體并不相同。本文的“散文”與梅鼎祚相同,即除詩歌、辭賦之外的作品。劉宋散文兼具古樸與駢儷雙重特質,在六朝散文發(fā)展史中有著重要的承轉意義。
嚴可均《全上古》錄劉宋作家278人,文1379篇(不含賦),所涉及之文體有詔、策、令、表、章、奏、議、書、誄、哀策文、吊文、論、序、銘、頌、贊等。下面我分類進行概述。
詔、策、令等類文,上言于下也。表、章、奏、議等類文,下達于上也。前一類的創(chuàng)作,在劉宋時期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皇帝自作,如宋文帝《封功臣詔》《下眾官詔》,孝武帝《親蠶詔》《經王弘墓下詔》等;一種是由文人代作,傅亮就是劉宋前期的重要文筆之臣,時表策文誥,皆出于其手,如其在追隨劉裕北伐時作《為宋公修張良廟教》《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①等。這一類文章內容較為平淡單一,風格雅致典正。
表、章同體,用以言政事、表哀情及朝賀、勸進、辭官、謝恩等。言政事,如何承天《上元嘉歷表》《奏改漏刻箭》、顏延之《請立渾天儀表》、徐羨之《奏論郊配》等。謝恩,如謝靈運《封謝康樂侯表》、謝莊《謝賜貂裘表》。辭官,如謝莊《讓中書令表》《讓吏部尚書表》等。表哀情,如謝靈運有《自理表》,是其為孟顗所陷構,為申訴冤屈、洗脫罪名的自辯之作。竟陵王劉誕作有《奉表自陳》,是其因功勛卓著招致孝武帝的猜忌與逼迫,為洗脫嫌疑、自證清白而作。文章表現了對兄弟之情的失望,對孝武帝人格的鄙視,言辭激烈,氣勢充沛。
奏、啟、議、對。奏可以分作兩類,一類為陳事之奏,所述為經國之公事,如駱達《奏陳天文符讖》、蕭摩之《奏鑄象造寺宜加裁檢》、錢樂之《奏詳何承天元嘉歷》;一類為彈劾之奏,臣下同僚之間彈劾過錯,如蔡廓《奏彈謝察》、何尚之《密奏庾炳之得失》、荀伯子《奏劾何尚之》、荀赤松《奏劾顏延之》等。啟者,開也,亦主要用于陳政言事,如王曇首《南臺不開門啟》、蕭惠開《斬吉翰子啟》、顏測《大司馬江夏王賜絹葛啟》等。議與對,皆為“周爰咨謀”。議,即議政;對,即對策。如蔡廓《復肉刑議》、蔡興宗《申坦子令孫罪議》、謝元《刑法議》、顧法《大明六年舉秀才對策》等。劉宋此類文章注重時政,文風質樸。
嚴可均《全宋文》收哀祭文24篇,包括哀辭、誄、哀策文、吊文等。
顏延之現存哀祭文6篇,分別為《陶征士誄》《陽給事誄》《宋元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祭屈原文》《為張湘州祭虞帝文》《祖祭弟文》,其中前四篇為《文選》所收。就藝術成就來看,以《陶征士誄》成就最高,文章稱頌了陶淵明于亂世中潔身自好的人格精神,表達對逝者的深切追念及感激,文采斐然,情感濃郁。
謝莊現存哀祭文4篇,分別為《宋孝武帝宣貴妃誄》《黃門侍郎劉琨之誄》《孝武帝哀策文》《皇太子妃哀策文》。《文心雕龍》:“誄之為制,蓋選言錄行,傳體而頌文,榮始而哀終。論其人也,瞹乎若可覿;道其哀也,凄然如可傷。此其旨?!保?]443他的誄文突破傳統(tǒng)的寫作格式,不再在序文中為逝者立傳,記述其生平遭際。序文與正文一樣,均表現存者對逝者的沉痛悼念?!端涡⑽涞坌F妃誄》一文中間采用了騷體句法,氣勢流動多變,情感哀怨深沉,文學性較強。
王微有《以書告弟僧謙靈》哀悼其弟王僧謙,情感復雜,有愧疚、痛惜、悲傷等,形式靈活,采用散體句法,文氣流暢。其他,顏延之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王僧達有《祭顏光祿文》,卞伯玉有《祭孫叔敖文》等。
哀祭文在劉宋散文中較為突出,抒情強烈,內涵深厚,形式優(yōu)美,氣勢貫通,可算得上是劉宋散文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類。
劉宋時期有為數不少的史論文與論說文。史論文以范曄成就較高,其在《獄中與諸甥書》云:“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保?]142其《二十八將傳論》打破了“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的看法,而認為光武帝“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治平臨政,課職責咎”,[4]787-788肯定了其用意及于諸功臣之好處。其立論新穎,邏輯清晰,析理透徹,層層遞進,嚴整周密。
論說文中,其中關于佛學義理的論辯之文甚為引人注目。謝靈運有《與諸道人辨宗論》,慧琳有《均善論》,何承天有《與宗居士書論釋慧琳白黑論》《答宗居士書》《重答宗居士書》《答顏光祿》《重答顏光祿》《報應問》《達性論》,顏延之有《釋何衡陽達性論》《重釋何衡陽達性論》《又釋何衡陽達性論》,宗炳有《答何衡陽書》《又答何衡陽書》《明佛論》,劉少府有《答何衡陽書》等。此類文章旨在申明觀點,表述義理,不講究句式的整齊與語詞的華美等,文風較為質樸。郭預衡先生在《中國散文史》評何承天《報應問》云:“通俗質樸,道理說得很透。”“旨在持論,不假虛辭?!保?]458
傅亮有《演慎論》論述了“慎”的重要性以及實踐“慎”的艱難性,表現了仕途艱險及其作者的憂懼。顧愿有《定命論》,徐爰有《渾儀論》等。
劉宋時期的史論文及論說文,重視內容的表達,不刻意追求形式的華美,繼承了魏晉散文質樸的特質。
劉宋時期的書牘文內容駁雜。有關涉政治軍事的,如宋武帝《與臧燾書》《函書付朱齡石》《與驃騎道憐書》,宋文帝《就拓跋燾求馬》,劉義恭《與朱修之書》《與王玄漠書》等;有討論禮儀的,如傅亮《與蔡廓書》,蔡廓《答傅亮書》,范泰《與司徒王弘諸公論道人踞食》,鄭鮮之《與沙門論踞食書》等;有親人存慰的,如文帝劉義隆《與彭城王義康書》《與江夏王義恭書》,蔡廓《與親故書》《答妻郄氏求夏服書》,雷次宗《與子侄書》,謝靈運《與弟書》《答弟書》,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等;有朋友相交的,如王徽《與何偃書》,劉彥之《與友人蕭斌書》,顏延之《與王曇生書》,袁淑《與何尚之書》等;有討論佛學、儒學的,如謝靈運《答王衛(wèi)軍問辯宗論》,宗炳《答何衡陽書》《答顏光祿書》,蔡廓《答傅亮書》,雷次宗《答袁悠問》《答蔡廓問》等;有舉薦與拒薦的,如羊?!杜c孫洗書稱陸法真》,王微《報何偃書》等。
這些文章關于佛學、儒學等問題進行探討的,內容豐富,篇幅較長。關于親人、朋友間互相慰問、酬答的,篇制相對較短,情感色彩較為濃厚。語言均較為精煉,句式自由,文風質樸。
劉宋現存序文有五十余篇。有詩序,如謝靈運《述祖德詩序》《贈宣遠詩序》《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袁淑《游新亭曲水詩序》等。賦序,如傅亮《感物賦序》、謝靈運《羅浮山賦序》《感時賦序》《撰征賦序》、顏延之《白鸚鵡賦序》《赭白馬賦序》、鮑照《觀漏賦序》《野鵝賦序》等。贊序,如謝靈運《和范光祿抵恒像贊序》、謝惠連《仙人草贊序》等。頌序,如何承天《社頌序》、鮑照《河清頌序》等。銘序,如謝靈運《佛景銘序》、鮑照《凌煙樓銘序》等。誄序,如謝靈運《廬陵王誄序》《廬山慧遠法師誄序》、顏延之《陶征士誄序》《陽給事誄序》、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序》等。祭文序,如謝惠連《祭古家文序》等。其他還有畫序,如宗炳《師子擊象圖序》《畫山水序》等。著述序,如釋道朗《大涅梁經序》、釋慧觀《法華宗要序》等。
劉宋序文以散體為主,句法不拘一格,靈動多變,樸素自然。亦有駢體,如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通篇四六文,語詞精巧,風貌華麗典雅。
劉宋時期還有銘、贊、諧隱等其他類文體。
銘,劉勰釋云:“銘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保?]395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1]388。孝武帝有《祀大一牛鼎銘》,何偃有《常滿樽銘》,謝靈運有《書帙銘》,顏延之有《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家傳銘》,鮑照有《凌煙樓銘》《石帆銘》《飛白書勢銘》等。其中鮑照的《石帆銘》是一篇山水散文,氣象壯大,語句凝練,藝術成就甚高。
箴,劉勰釋云:“箴者,針也,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保?]410謝惠連有《目箴》,顏延之有《大筮箴》,徐爰有《食箴》等。
贊,劉勰釋云:“贊者,明也,助也。”[1]31孝武帝作有《景陽樓慶云贊》,劉義恭有《華林四瑞桐樹甘露贊》,王微有《茯苓贊》《禹馀糧贊》《桃飴贊》《黃連贊》,孔甯子有《水贊》,殷景仁有《文殊像贊》《文殊師利贊》,謝靈運有《王子晉贊》《和范光祿祗洹像贊》《維摩經十譬贊》《侍泛舟贊》,謝惠連有《松贊》等。其中孝武帝的《景陽樓慶云贊》刻畫了慶云的搖曳朦朧之貌,較為形象生動。謝惠連的《松贊》寫了青松的高聳挺拔,贊頌了其孤高傲直的品格。
頌,劉勰釋云:“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保?]314劉義恭有《嘉禾甘露頌》,何承天有《釋奠頌》《社頌》《白菊頌》,謝靈運有《無量壽佛頌》,顏延之有《赤槿頌》《碧芙蓉頌》,沈演之有《嘉禾頌》,鮑照有《清頌》《佛影頌》等。
此外,還有詼諧文,以袁淑的《驢山公九錫文》《大蘭王九錫文》《常山王九命文》等為代表。揭文,如鮑照的《瓜步山揭文》。箋,如袁淑的《勸進箋》。等等。
四庫館臣在梅鼎祚《宋文紀》提要中云:“宋之文,上承魏晉,清竣之體猶存。下啟齊梁,纂組之風漸盛。于八代之內,居文質升降之關,雖涉雕華,未全綺靡?!保?]1721“清竣之體”,指劉宋散文承魏晉散文之抒情特質與質樸風貌。“纂組之風”,指劉宋散文在體制上的駢偶及語詞上的華美。其指出了劉宋散文的雙重特質及其承上啟下之作用。
劉宋散文之“清竣”,主要表現在濃郁的抒情性與質樸的文風兩個方面。
先來看劉宋散文的抒情性。劉宋易代,文人的仕途甚為艱險,與正始文人相似,他們表現出了極強的生命憂懼感。如謝靈運《自理表》云:“臣憂怖彌日,羸疾發(fā)動,尸存恍惚,不知所陳?!保?]310寫因被誣陷而膽戰(zhàn)心驚之狀,表現出了極大的求生欲望,語詞真誠而懇切,情感深厚而動人。傅亮《演慎論》云:“故語有之曰:誠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爾,言慎而已矣。”[3]251據本傳載,傅亮因見世路屯邅而作此文。文章寫其置身官場,如履薄冰,表現出對禍患的懼怕及生命的擔憂。此外,此時期的哀祭文體現了深切的傷逝之悲,如顏延之《陶征士誄》:“仁焉而終,智焉而斃,黔婁既沒,展禽亦逝,其在先生,同塵往世,旌此靖節(jié),加彼康惠,嗚呼哀哉?!保?]374情深意切,悲痛不已,表現了劉宋文人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劉宋散文的抒情性及感染力亦較強,與劉宋詩歌、辭賦一起,反映了此時期文人們的內心世界。
再來看劉宋散文的古樸性。劉宋的書牘文、序文絕大多數采用散體。如謝靈運《述祖德詩序》:“大元中,王父龕定淮南,負荷世業(yè),尊主隆人。逮賢相徂謝,君子道消,拂衣蕃岳,考卜東山,事同樂生之時,志期范蠡之舉?!保?]320主要用于記事,以寫實為主,不刻意追求形式上的雕琢。劉宋的詔令表章類文體亦不刻意運用駢句。如孝武帝《恤都邑詔》:“都邑節(jié)氣未調,癘疫猶眾,言念民瘼,情有矜?zhèn)???汕彩勾鎲枺⒔o醫(yī)藥。其死亡者,隨宜恤贍。”[3]53重在詔令事情,敘述明了,不刻意藻飾。劉宋的史論文及論說文,如何承天《報應問》:“西方說報應,其枝末雖明,而即本常昧。其言奢而寡要,其譬迂而無征,乖背五經,故見棄于先圣,誘掖近情,故得信于季欲。”[3]226作者以說理為主,重視邏輯的表達,不刻意追求華美。以上提到的這些文體中大部分呈現出了簡潔質樸的特質。
劉宋散文之“纂組”主要表現在駢對句式及賦體手法的運用兩個方面。
先來看駢對句式的采用。劉宋中期以后,作家開始追求形式的華美,駢句運用逐漸增多。如顏延之的《庭誥》:“道者識之公,情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響;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3]353句式,前兩句為五言對,后四句為二七言對。詞語、詞性相同,意義相近或相對。短語,結構相同,對應整齊。再如鮑照的《佛影頌》:“形生粗怪,神照潭寂。驗幽以明,考心者跡,六塵煩苦,五道綿劇,乃炳舟梁,爰悟淪溺。色丹貌繢,留相瓊石。金光絕見,玉毫遺覿,俾昏作郎,效順去逆?!保?]467全篇四言,上下句相對,詞性、結構相同,嚴飭而整齊。還如謝莊的《豫章長公主墓志銘》:“稟中極之照,體星軒之華。肅恭在國,掖庭欽其風;恪勤衡館,庶族仰其德。神葉靈條,爰自帝堯。文信啟魯,肇京於楚。宵燭載照,娥英是從。婉娩絺绤,優(yōu)柔肅雍。蘅蕙有寶,金碧不居。泉庭一夜,里館長燕?!保?]349前兩句五言對,接著四句四五言對,后邊均為四言對,詞語華美,詞性一致,意義相同。可見,劉宋中后期之散文的古樸特質逐漸蛻變,轉為整飭、精細、華美、駢儷。劉宋散文拉開了南朝散文華美化的序幕。
再來看賦體手法的運用。劉宋散文與詩、賦交互影響,作者們開始用賦的鋪陳、刻繪手法來作文。如,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南則積山萬狀,急氣負高……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西則回江水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3]453-454對于山水景物的鋪排描繪,層出不窮,變幻多姿,完全是賦的手法。再如范曄《和香方序》:“甘松、蘇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羅之屬,并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保?]143羅列了大量珍貴的藥材,以表現方子功效之顯著。再如,謝惠連《雪贊》:“氣遍霜繁,年豐雪積。彼厲我和,爾素子白。其德懿矣,玩之庭隙。權陋瑤臺,暫踐盈尺。”[3]333對雪的形狀、顏色等特質的刻繪有其《雪賦》的影子。意象的鋪陳、物態(tài)的刻畫令散文向華美、麗靡的方向發(fā)展。
散體“猶存”,駢體“漸盛”,劉宋散文呈現出“雖涉雕華,未全綺靡”的狀態(tài),兼具古樸自然與華麗駢對之雙重特質。可見,劉宋散文是連接魏晉散文與齊梁駢文的橋梁,在中國古代散文的發(fā)展史中具有重要的過渡意義。
如上文所述,劉宋散文兼具“清竣之體”與“纂組之風”雙重特質。齊梁散文吸收了此兩種特質,并在此基礎上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如謝朓的《拜中軍記室辭隨王箋》:“故吏文學謝朓死罪死罪,即日被尚書召,以朓補中軍新安王記室參軍。朓聞潢污之水,愿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則?……不悟滄溟未運,波臣自蕩,渤澥方春,旅翮先謝,清切藩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吊影獨留,白云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如其簪履或存,衽席無改,雖復身填溝壑,猶望妻子知歸。攬?zhí)楦孓o,悲來橫集,不任犬馬之誠?!保?]2921據許梿《六朝文絜》云,隨郡王蕭子?。R武帝第八子)任荊州刺史,謝朓為其鎮(zhèn)西功曹,又轉文學,深為其所賞識。長史王秀之以其年少,密啟齊武帝,謝朓得知后因事求還,作箋辭別蕭子隆。文章敘分別之情,述昔日之好,道離開之意,定后會之期。情義款款,層層遞進,余味無窮。語詞亦出于自然,無雕琢之痕跡,“通篇情思婉妙,絕去粉飾肥艷之習,便覺濃古有余味?!?/p>
劉宋時期,駢文尚處于產生期,藝術形式未盡華美,句式較為板滯,生氣不足。齊梁作家在繼承其駢化傾向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造,推動了駢文的成熟。如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昔周宣惰千畝之禮,虢公納諫;漢文缺三推之義,賈生置言。良以食為民天,農為政本,金湯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無遷。朕式照前經,寶茲稼穡,祥正而青旗肅事,土膏而朱紱戒典。將使杏花菖葉,耕獲不愆,清甽冷風,述遵無廢。而釋耒佩牛,相沿莫反,兼貧擅富,浸以為俗。若爰井開制,懼驚擾愚民,舄鹵可腴;恐時無史白,興廢之術,矢陳厥謀?!保?]2854句式,或為上下句對,或為前兩句與后兩句對。但與劉宋之文的平鋪直敘不同,其采用了大量的轉折性詞語,如“昔”“良以”“將使”“若”“恐”等,打破了句式的單一與平淡性,更富有流動感與靈活性。音韻上,亦協調有恰,抑揚有致。許梿《六朝文絜》稱其:“開唐宋人表、啟、碑、序法門?!?/p>
如蕭統(tǒng)《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與其飽食終日,寧游思于文林?;蛉找虼宏?,其物韶麗,樹花發(fā),鶯鳴和,春泉生,暄風至,陶嘉月而嬉游,藉芳草而眺矚?;蛑煅资苤x,白藏紀時,玉露夕流,金風多扇,悟秋山之心,登高而遠托。或夏條可結,倦于邑而屬詞,冬云千里,睹紛霏而興詠?!坌?,必集應阮之儔;徐輪博望,亦招龍淵之侶。校核仁義,源本山川;旨酒盈罍,嘉肴溢俎。曜靈既隱,繼之以朗月;高春既夕,申之以清夜。并命連篇,在茲彌博?!保?]3064不僅裁對工致,且多為華辭麗采。于景祥《中國駢文通史》評價云:“此文可以說是駢體文形式技巧之美的各個方面都已具備:詞采艷發(fā),偶對工麗;聲韻和諧,用典恰切;能把這四個方面的表現技巧如此純熟地應用于文章寫作中去,實在少見?!保?]404可見齊梁時,駢文已經臻于成熟,各種藝術技巧亦十分精湛。
沈約最具代表性,其在《謝靈運傳論》的文末專論聲韻,文曰:“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9]1788作為當時的文壇領袖,他關于聲律的探討,無疑引發(fā)了文人們對散文音韻之美的追求。沈約之文亦十分重視音韻的和諧,如《又鎖聲贊》:“寂矣棲魂,非海非樊。若人焉往,斯理空存。天標已曖,絕羽孤騫。堯逢豈讓,札值奚言。”[7]3126第一、二、四、八句句末的“魂”“樊”“存”“言”均押元韻,第六句句末的“騫”押先韻。且每句之中均為平仄相間,大致符合“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的聲律規(guī)則。
整體來看,齊梁散文較少地繼承劉宋散文之“清竣”,更多地發(fā)展了“纂組之風”,逐步擺脫自由、質樸的特質,而愈趨華美、精工。從這種特征的嬗變過程看,劉宋散文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是中國散文發(fā)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注釋:
①劉勰《文心雕龍》:“教者,效也,言出而民效也。契敷五教,故王侯稱教?!碑敃r,劉裕尚未稱帝,故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