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哈貝馬斯“生活世界理論”對現(xiàn)代性的反思

2020-01-16 08:40徐苗苗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哈貝馬斯社群異化

徐苗苗,劉 冬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哈爾濱 150001)

一直以來,胡塞爾(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被看作是最早提出“生活世界”概念的西方哲學家,他強調生活世界是一個關系性的經(jīng)驗世界。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則基于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擺脫了早期西方哲學家過于關注抽象演繹推理的窠臼,給予生活世界這一概念更為豐富的內涵。在此基礎上,哈貝馬斯分析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過程與現(xiàn)代性困境之間的關系,從話語的誤用、交往的異化以及主體理性主義的片面發(fā)展三個方面揭示了現(xiàn)代性困境的原因,并主張通過普遍語用原則的推廣和交往理性的倡導來重建現(xiàn)代性。

一、生活世界的特征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的殖民化

雖然哈貝馬斯并沒有從本體論意義上為生活世界下一個抽象的定義,但他卻從認識論的層面揭示出生活世界的實質。哈貝馬斯有一段被學界廣泛認可的經(jīng)典闡釋,即“生活世界表現(xiàn)為自我理解力或不可動搖的信念的儲蓄庫”[1]。就此而言,學界大多傾向于將“生活世界”解讀為行為主體的行動背景或共享知識背景。例如,朱松峰(2015)指出,生活世界“實質上是一個觀念的儲存庫,本質上是由知識構成的。如果說在作為背景的生活世界與作為信念儲存庫的生活世界之間有什么區(qū)別的話,那也只不過是隱含的知識與明確的知識、不嚴格的知識與嚴格的知識、不完善的知識與完善的知識、非主題的知識與主題性的知識、常識與專家知識之間的區(qū)別”[2]。

基于哈貝馬斯對生活世界本質的概括,我們在理解它的時候必然要考慮主體之間互動的幾個重要影響因素,包含社會規(guī)范、話語和文化。受到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主體之間的互動才能夠成為交往行動。首先,社會規(guī)范是生活世界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來源,即生活世界中的行動不僅要符合那些社會公民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更重要的是行動本身還要符合社會期待。其次,我們在生活中獲取常識和專業(yè)知識的主要渠道是日常交流中的話語,在這個意義上看,哈貝馬斯將現(xiàn)代性困境的原因看作是話語溝通遇到了障礙。如果上述兩個層面是經(jīng)驗層面的構成要素,那么文化則是一個潛在的影響因素。哈貝馬斯強調:“生活世界構成一個視域,同時預先提供了文化自明性,由此,交往參與者在解釋過程中可以獲得共識的解釋模式?!盵3]349這里,文化自明性意味著文化的傳承性和普遍性,但這種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并不是個體日常經(jīng)驗可以感知的,文化是生活中最深沉的底蘊,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人們的話語和行為。結構功能主義者塔爾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也曾有過類似的闡釋,強調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在于潛在的“維?!?,即文化模式的傳承能夠維護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

雖然生活世界中交織著各種類型的知識和觀念,但它的意義不僅存在于認識論層面,它也在交往行動的層面提供了一個生生不息且不斷變換的背景性空間。從認知層面來看,我們生活中所涉及的常識或專業(yè)知識都來自于這個生活世界;從交往行動的層面來看,生活世界并非一個固定空間,生活世界隨著交往不斷深入而發(fā)生變化?;趯ι钍澜绲倪@種了解,我們可以概括出它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活世界是一個關系性的世界。個體之間的交往關系并沒有主體和客體的分別,交往雙方均是主體,交往過程的關注點并不是“我”或者“你”,而是“我們”。交往的實質也不是獲利或者博弈,而是追求一種“共識”,共識的獲得意味著一種穩(wěn)定的交往關系。

第二,對于個體來說,生活世界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重疊。一方面生活世界交織著各類知識,有一些觀念的形成來自主觀事實,另一些知識的存在則是基于客觀事實。從這個意義上看,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概念調和著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在認識論方面的分歧。

第三,生活世界作為交往行動的背景,它一方面建構著交往行動,另一方面則被交往雙方的行動所建構。交往雙方若要獲得“共識”,那么他們的生活世界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可共享性,與此同時,隨著交往的深入,這種可共享性也會被不斷地強化。因此,生活世界不是一個固化的空間,而是不斷處于變化流轉之中。

第四,生活世界具有日常性。生活世界的日常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人們的行動離不開它,每一種行動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生活世界所賦予的,而行動的后果反過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讓生活世界發(fā)生改變;另一方面,它的存在容易被人所忽視,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并不會特別強調生活世界的重要意義,直到意識到生活世界開始被某種外在事物所入侵。

在哈貝馬斯看來,生活世界的遮蔽主要表現(xiàn)在系統(tǒng)對生活世界的入侵。生活世界作為一個為主體交往提供共享性知識生活世界的背景資源,原本也可以通過主體間的交往行為進行再生產(chǎn)。但哈貝馬斯卻指出,現(xiàn)代西方社會中,政治經(jīng)濟權力所支配的系統(tǒng)卻入侵了生活世界,造成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從具體的表現(xiàn)來看,交往行為主體過度熱衷于財富、權力和聲譽的追求,卻忘記了生活世界中所留存的旨趣。實際上,一些學者也指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現(xiàn)代西方社會有一些具體的表現(xiàn),“消費異化、技術異化、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危機等等日常生活殖民化現(xiàn)象,使人們迷失生活方向”[4]39。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具體表現(xiàn),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過程都呈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性困境:消費的異化反映出個體自我關系的異化,人開始被商品和財富所支配,在這個過程中個體同他人的主體間關系也重新淪為主體—客體關系,共識無法形成,社群意識也開始淡出日常生活;技術的異化則重新分化了人類的理性,導致主體理性主義再度盛行,工具理性的位置重新碾壓了交往理性和價值理性;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危機則意味著主體理性主義蔓延到了自然領域。

二、生活世界理論中的現(xiàn)代性困境

哈貝馬斯立足于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將社會生活中的交往異化、社群意識淡化以及主體理性主義的單向度發(fā)展看作現(xiàn)代社會的困境,在闡釋生活世界理論的過程中分析了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

(一)日常話語的誤用導致交往異化

隨著索緒爾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興起和廣泛傳播,學界開始關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話語,而非那些專業(yè)文獻中記載知識的語言系統(tǒng)。例如,米歇爾·福科(Michel Foucault)的“話語實踐論”分析了話語背后的社會權力關系結構,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語言符號論”闡釋了言語行為被“符號暴力”塑造的過程,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話語分析則呈現(xiàn)出日常話語的交流對交往實踐的影響。和??啤⒉嫉隙騼晌徽Z言社會學家相比,哈貝馬斯的話語分析更為具體和微觀,直面日常生活中的會話。

在哈貝馬斯看來,話語溝通的順利進行是交往行動合理化的前提,一旦話語溝通過程中發(fā)生了誤解、阻抗、歧義的誤用現(xiàn)象,那么交往行動就會失敗。哈貝馬斯在這里堅持了一種語言本體論的思想,即話語不僅僅是溝通的工具,而且也是塑造人們日常生活行為的本體。盡管如此,哈貝馬斯并沒有像利奧塔(Jean-Fran?ois Lyotard)等后現(xiàn)代主義者那樣陷入相對主義困境,他依然堅持在自由交流的日常生活會話中存在著一種共識,“通過交往而達成的共識,可以用主體間對有效性的承認來加以衡量,它使得社會互動和生活世界語境連為一體”[4]374。哈貝馬斯進一步強調,這種共識的形成依賴交往行動雙方的理性信念,正是共識的存在才能讓交往得以持續(xù)進行,從而社會關系網(wǎng)絡能夠穩(wěn)定地維系。

正是由于話語在社會關系網(wǎng)絡建構和社會認知中的本體地位,哈貝馬斯才將現(xiàn)代性困境和話語的誤用聯(lián)系起來。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哈貝馬斯的這一觀念。首先,既然話語對社會認知具有塑造作用,那么,話語一旦被主體誤用就會導致不合理信念的形成,交往雙方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形成共識,交往無法順利進行。其次,根據(jù)哈貝馬斯的話語溝通論,一旦自由交流的話語遭到阻礙,那么個體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喪失了那個交往行動的伙伴,并誤認為自己是孤立的獨白者,漸漸地也就放棄尋求對話的努力,這種情形的蔓延并不利于穩(wěn)定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形成。最后,哈貝馬斯強調話語的誤用不僅存在于生活場景中,而且也存在于商務機構會話過程。以廣告語為例,哈貝馬斯指出商務機構的話語有時會產(chǎn)生歧義,或者違背真誠原則,導致消費者對商務廣告的信任度降低。

在分析了話語誤用和現(xiàn)代性困境的關系之后,哈貝馬斯闡釋了社會思潮對話語溝通的影響。在哈貝馬斯看來,雖然我們十分明確地知道話語的合理使用是正常溝通的關鍵所在,然而,隨著后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人們的會話越來越缺少邏輯性和價值共享原則。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人都“自說自話”,甚至很多時候會沉浸于獨白所帶來的自我滿足感,話語的本體論意義漸漸被消解,漸漸成為個體化和原子化的呈現(xiàn)工具,人們的社群意識也開始淡化。

(二)交往異化對社群意識的淡化

社群(community),是現(xiàn)代社會成員的一種處境,社群意識則是個體在現(xiàn)代意義上所獲取的一種歸屬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社群的重要意義。第一,社群是一個社會學概念,同時也是一個哲學范疇,這個概念標志著個體對某個群體所產(chǎn)生的依賴、歸屬和認同。第二,就形成的原因而言,個體之間如果獲得共同的社群意識,那么他們會共享一些愛好、價值取向以及行為規(guī)范,但是彼此之間在教育背景、職業(yè)歸屬以及家庭出身等方面卻有較大的差異,這是現(xiàn)代社群意識和傳統(tǒng)共同體觀念之間的區(qū)別。第三,就構成要素來說,社群意識包括成員身份、影響力、整合與需求滿足以及共享情感四個層面,成員之間的互動是基于同理或關愛。第四,社群成員之間往往采用話語溝通,社群成員注重社群規(guī)則的合理性,謀求一種規(guī)范性的行動。

根據(jù)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社群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形式,社群意識能夠形成,主要是由于人們的交往建立在共識的基礎之上,而一旦行動主體不再以共識作為基礎,交往就會發(fā)生異化,導致社群意識淡化。在哈貝馬斯看來,失去共識的交往關系打破了“主體間性”模式,行動者會將交往對象客體化。如果這種異化的交往在社會關系中擴展,則會帶來一種從眾心理,即一些人無法平等地對待另外一些人,社群意識由此而受到損害。哈貝馬斯進一步強調,一旦失去社群意識,交往情境的建立也失去了依據(jù),生活世界的可共享性也會逐漸減弱,原本情境化的自我將被再度孤立。由此,交往異化和社群意識的淡化之間形成了一種辯證的互動,在這樣的趨勢下,個體的存在從處境化轉變?yōu)樵踊?,自我意識也被異化為自我中心主義。在這個問題上,哈貝馬斯受到社群主義者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影響,主張生活世界的可共享性受到人們社群意識的影響,一旦社群的功能無法發(fā)揮,那么自我的根源也就無從尋覓,自我中心主義將會再度盛行,反過來會影響主體間性這種理想性關系模式的倡導。這里,哈貝馬斯的立場受到埃米爾·涂爾干(émile Durkheim)社會實在論的影響,主張社會有機體的實在性,但與此同時,哈貝馬斯并不認為個體和社群之間應該處于分裂狀態(tài),他主張個體之間在言語和行為層面的交往過程可以漸漸強化他們的社群意識,社會成員之間可以從中獲得強大的凝聚力量。

(三)自我中心主義的盛行與主體理性主義的單向度發(fā)展

自我中心主義是自我意識異化發(fā)展的后果,意味著主體僅僅將自身看作交往的目的,而將其他交往對象視為工具和手段,這是一種不平等的交往,哈貝馬斯稱之為“由權力實踐所引起的心理膨脹模式”[4]338。雖然自我中心主義看似“理性”,但哈貝馬斯卻認為這只是主體理性主義的單向度發(fā)展。

哈貝馬斯的主體理性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韋伯(Max Weber)“理性與現(xiàn)代性”這一主題的影響。韋伯強調完整的理性應該包括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而現(xiàn)代社會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主要在于“科層制”的社會組織形式過度追求以效益和工具性價值為目標的工具理性,導致價值理性的淡出。哈貝馬斯也承認科層制的社會組織形式中,人們過度關注權力、效益、聲望等外在的目的,這些支配了人們生活世界中的言語行為,導致生活世界和交往行動發(fā)生了分裂。“一旦生活世界的再生產(chǎn)不再僅僅依賴于以溝通為取向的行為中介,而是依賴于行動者自身的解釋活動,那么,生活世界和交往行為之間的差異甚至還會不斷加深。”[4]336

但哈貝馬斯也揭示了韋伯主體—客體這一模式的局限之處,即韋伯對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分析依然是一種傳統(tǒng)的認識論思維,將他人看作行動的客體,以至于他忽視了行動的本質是語言和行動的交往互動。哈貝馬斯認為,韋伯受到認識論思維的制約,對理性的理解并不全面,雖然工具理性的片面發(fā)展的確帶來了盲目消費、技術異化乃至生態(tài)危機等現(xiàn)代社會的問題,然而韋伯僅僅倡導個體意義上的合理性行動(無論是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忽視了生活世界中的言語互動行為。在此基礎上,哈貝馬斯承認消費異化、技術異化以及生態(tài)危機等問題的層出不窮的確是由于人們工具理性的膨脹所導致,但是一種完整的理性不僅要包含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而且更要包含交往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強化了個體行動者的主體地位,而交往理性則意味著交往行動者的交往互動主體性。

三、生活世界的回歸與現(xiàn)代性的重構

雖然哈貝馬斯批判了現(xiàn)代社會中所存在的種種困境,但他并沒有因此而站在后現(xiàn)代主義的立場,恰恰相反,哈貝馬斯認為現(xiàn)代性依然是一項未完成的工作,主張通過向生活世界的復歸去重構現(xiàn)代性。在哈貝馬斯看來,既然現(xiàn)代性困境的重要原因在于生活世界中的話語溝通無法順利達成,那么我們必須倡導一套話語原則來約束雙方的言語互動行為。

(一)普遍語用學對交往異化問題的解決

在哈貝馬斯看來,話語實踐與生活世界處于一種辯證關系之中。一方面,社會話語實踐作為主體間的溝通,建構著生活世界;另一方面,生活世界又構成話語實踐順利進行的背景。哈貝馬斯認為,社會生活中的確存在能夠自由對話的寓所,即公共領域,包括劇院、咖啡館、會場等,但就現(xiàn)代西方社會的現(xiàn)狀來看,政黨、財團總會通過大眾媒體對輿論進行控制,即系統(tǒng)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為了恢復自由交流的會話,哈貝馬斯也提出了主體之間交往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原則,以此確保彼此之間在話語溝通之中能夠建立起交往關系。

第一,從認識論層面來看,哈貝馬斯提出言語交往中要遵循客觀性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我們在對話中的描述必須是外在客觀事實和現(xiàn)象的真實反映。的確,很多時候,人們在交往中會接受一種“善意謊言”,尤其是那些自我價值感不高的交往行為主體,他們會期待自己能夠獲得更高的評價,以實現(xiàn)自我認同。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很多人在交往中會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出現(xiàn)言不由衷的行為,以此來謀求交往行動的順利進行。哈貝馬斯認為,不僅僅個體身上存在這種言語行為,而且這個現(xiàn)象也常常出現(xiàn)在大眾媒體的宣傳之中。哈貝馬斯以商業(yè)廣告為例,指出商務機構話語會根據(jù)市場原則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但是卻容易忽略廣告內容本身是否符合客觀性原則。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廣告語存在虛假之處,則會將廣告貼上“欺騙”的標簽,長此以往,消費者將無法認同商務機構的營銷行為。因此,哈貝馬斯主張將客觀性原則作為一條普遍語用原則在言語行為交往中加以推廣,這是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獲得共識的前提。

第二,主體之間的話語溝通必須共享一套價值原則。主體之間的交往不僅僅追求對客觀事實的真實反映,更應該遵循社會規(guī)范。一種原則若要成為社會規(guī)范,那么它必須具有正當性,即規(guī)定著哪種言語行為能夠符合社會期待,這也是交往主體之間能夠獲得共識的合法性基礎。這一原則要求行為主體在交往中進行價值判斷,如果交往雙方發(fā)覺對方的話題、語詞一旦超出某種社會價值,那么交往大多會中斷。例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言語行為主體對“禮貌原則”的理解不同,因此,人們必須對選擇的話題和使用的語詞進行仔細斟酌。

第三,真誠原則,即主體誠實地表達自身的主觀世界。和客觀性原則不同,真誠宣稱并不關注交往主體的描述是否真實反映社會現(xiàn)象,而是強調我們在語詞、句子結構、話題等方面的選擇上能夠讓對方理解并相信,這需要我們時刻關注交往對象話語中包含的態(tài)度、傾向乃至情緒狀態(tài)。一旦我們無法積極關注交往對象的表達內容,會讓對方形成一種不適感,他們會認為我們敷衍、漠視甚至虛偽,以致此前建立起來的對話關系無法保持下去。因此,若要讓交往順利進行,行動主體所要做的不僅是在交往行為發(fā)生的時間點瞬時關注對方的表現(xiàn),而且也需要預先了解其社會學特征,這是對真誠表達所做的必要準備。關于這一條原則,我們可以看到社會語言學的印記。例如,海姆斯(1966)曾提出,在交往能力的研究中,人們應關注語言的可接受性。但哈貝馬斯則進一步強調,這種可接受性的達成必須經(jīng)過一個預先的社會學分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哈貝馬斯所建構的普遍語用學原則不僅僅追求對客觀事實的真實認識,更追求一種行為主體之間的相互“有效性”影響。但需要澄清的一個問題是,哈貝馬斯所提出的話語溝通原則只適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話語,這與哈貝馬斯的研究旨趣保持一致?!叭粘UZ言的語法,同時規(guī)定了人們熟悉的生活實踐的非言語成分,只有日常語言的語法才具有先驗價值。語法把符號、行為和表情連在一起,它規(guī)定人們把握世界和相互作用的模式?!盵5]

探尋日常對話中的語用原則,對于交往行動的主體而言具有普遍意義,也正是哈貝馬斯將人們的實踐方式界定為交往實踐,讓我們關注主體話語溝通過程中的共享原則,為我們重新回歸生活世界提供了實踐基礎。當然,普遍語用的一些原則也在社會學研究中引起了一些爭議。例如,社會學家Harvey Sacks(1979)以民族志研究為方法,對工作場景中的會話進行了分析,指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進行言不由衷的表達,這是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這與哈貝馬斯的真誠原則截然不同。即便如此,普遍語用學的提出引導著我們關注交往行動中的重要原則,這套原則的普及有利于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模式,擺脫工具理性的束縛,關注交往理性的形成。

(二)交往理性的倡導對社群意識的建構

由于交往理性形成于主體間性的關系論模式之中,因此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則在于社群意識的建構。

其一,交往理性由兩個或多個言語行為主體共同建構,這是它區(qū)分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首要特征。韋伯在闡釋理性與現(xiàn)代性這一主題的時候,將主體的社會行動作為研究對象。正因如此,無論是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都只是一種主體理性。從這個意義上看,作為現(xiàn)代性批判者的韋伯反而對主體理性主義這一現(xiàn)代性認知模式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與韋伯有所不同,哈貝馬斯是現(xiàn)代性的重建者,但他的重建卻又包含著批判性的反思。哈貝馬斯認為,在多主體的言語行動互動中,可能出現(xiàn)多種言語行為形式,包括磋商、討論、論辯乃至爭執(zhí),但無論是何種形式,都包含著主體對自身和他人的反思,反思的對象則是雙方在言語行為互動中的期待?!耙灾黧w為中心的理性導致了使倫理總體發(fā)生分裂的抽象過程;而只有源于主體性并超越了其狹隘性的自我反思才能證明其自身是調和的力量?!盵3]390從這個意義上看,交往理性能夠克服主體理性主義的狹隘性,并協(xié)調個體之間在認知和行為上的分歧。

其二,交往理性的形成是言語行為主體多次互動的結果。交往行動若要順利進行,言語行為主體之間必須謀求共識。但共識的獲得往往是主體之間求同存異的結果,需要多次的互動。在言語行動過程中,互動雙方根據(jù)客觀性原則和真誠性原則描述當前事態(tài)的客觀情況和主觀世界的真實訴求,當雙方對事態(tài)的認知出現(xiàn)差異,或訴求發(fā)生沖突的時候,需要反復地磋商、研討、論辯,直到出現(xiàn)雙方均可接受的共識。

在交往理性行動中,個體之間由于共識的獲得加深了彼此之間的理解,關注的重點也不再是自身在多大程度上獲益或止損,而是如何增進彼此之間的合作關系,并且將這樣的關系保持下去。正是由于交往理性的倡導,社會生活的構成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行動,而是多元主體共同建構的合作關系,社群意識漸漸得到強化,社會關系網(wǎng)絡也更加地穩(wěn)定。

結 論

哈貝馬斯作為現(xiàn)代性的重建者,在其生活世界理論中找到了重建的資源,即生活情境中的普遍語用原則和言語行為中的交往理性。前者的運用能夠幫助人們恢復合理化的交往,而后者的倡導則能夠強化主體之間的社群意識。哈貝馬斯的上述觀點不僅從一個新的視角重釋了當代西方哲學中的研究主題,而且也為當代社會批判理論的發(fā)展貢獻了重要的理論資源;同時,哈貝馬斯也提醒我們基于“主體間性”的關系論思維模式去關注生活世界中的言語和行為。有鑒于此,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值得學界對其廣泛關注和深入挖掘。

猜你喜歡
哈貝馬斯社群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觀及現(xiàn)代西方學者對它的拓展
拒絕異化的人性之光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如何理解現(xiàn)實的人——論哈貝馬斯理解人的三個維度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犧牲內向化的多維度解析——基于哈貝馬斯對《啟蒙辯證法》的解讀
規(guī)則與有效——論哈貝馬斯言語行為的規(guī)范性
哈貝馬斯科學技術批判的深層邏輯
社群短命七宗罪
母嬰電商的社群玩法
清丰县| 托克逊县| 迁安市| 富川| 濉溪县| 朝阳区| 南召县| 阳高县| 六盘水市| 闽清县| 中江县| 汽车| 江西省| 陆河县| 武陟县| 罗山县| 武冈市| 双峰县| 大冶市| 诸暨市| 阳原县| 鄂托克旗| 抚宁县| 罗定市| 凉城县| 道孚县| 德化县| 宜良县| 庆安县| 修文县| 杭锦后旗| 鲁山县| 五指山市| 疏附县| 霍邱县| 息烽县| 西林县| 罗甸县| 宜城市| 肇州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