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代器物中的十二生肖

2020-01-15 04:21龐春燕
中華瑰寶 2020年1期
關鍵詞:獸首銅鏡生肖

龐春燕

剛剛回歸圓明園的馬首和此前歸國的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一起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點燃了國人的熱情和好奇—為什么是十二生肖?古人還留下了哪些十二生肖器物?

十二生肖形象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經(jīng)上千年的豐富和發(fā)展,在隋唐時期臻于繁盛,或見于鑄造精美、紋飾繁復的銅鏡,或見于墓志的紋飾及墓室的壁畫,還出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形式多樣的隨葬十二生肖俑。

作為明器的十二生肖俑

1955年3月26日,陜西省文物部門在西安市韓森寨附近發(fā)掘一座唐墓,出土了一套不同尋常的十二生肖陶俑。十二個陶俑均為獸首人身立像,表面涂紅綠彩繪,身體均為拱手直立、寬袖長袍的文臣形象,配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的頭像,仿佛一隊謙謙君子正向人們拱手行禮。獸首塑造得十分生動有趣—猴俑雙目瞪圓,炯炯有神,嘴巴緊閉,兩耳側(cè)聽,顯出猴子頑皮好動的天性;豬俑則突出了一張大嘴和大鼻孔,十分有趣;兔俑有一雙寫實的大長耳朵;牛、羊俑則從雙角的內(nèi)彎或側(cè)伸區(qū)分開來。體現(xiàn)了工匠對動物細致準確的觀察和刻畫,同時反映出唐代雕塑技藝的高超。

古人為何以十二生肖俑隨葬,這一習俗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

十二生肖文化從誕生之時起,就不斷衍生出許多民俗,作為隨葬品的十二生肖俑就是其中之一??脊虐l(fā)現(xiàn),自南北朝以來,以十二生肖俑隨葬就成為漢民族的一種習俗。

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十二生肖俑出現(xiàn)在北魏時期,此時的生肖俑以獨立的動物寫實形象出現(xiàn)。之后,生肖俑與人的形象結(jié)合,逐漸藝術化、神秘化,也更為生動有趣。常見兩種類型:一為隋唐時期的“獸首人身”,即以人身配上生肖動物的頭像,隋朝及初唐多為獸首坐姿,盛唐之后常見獸首站姿,如前文提到的韓森寨唐墓十二生肖俑;一為宋代的“人帶生肖”,這一時期生肖動物的形象不斷弱化—從出現(xiàn)在人像的頭冠或幞頭之上,到被文官俑雙手捧于胸前,再到位于文官俑的器座一側(cè),最終在南宋時期,動物形象徹底消失了,僅以文官俑器座處的“子”“丑”“亥”等十二地支字樣來表現(xiàn)。有學者認為,生肖俑中動物形象的不斷弱化,表明了隨著文化和知識的普及,人自身的意志和力量逐步覺醒,而神話學意義上的動物崇拜和原始崇拜逐漸淡化。

作為隨葬的明器,十二生肖俑多為陶制品,亦有少量為石制、鐵制、瓷制等。在墓葬中,十二生肖俑被分別置于墓室四角,東、南、西、北各3個,以鼠為始,以豬為終,按子南午北順時針方向布置,意為輪流值班,守護墓主。

古人素有“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為了讓死者的生活過得更好,漸漸出現(xiàn)了模仿人生前所用物品而制作的隨葬明器。其中,信奉神靈的古人認為“十二生肖俑”就是十二生肖的神靈之像,也稱“十二支神像”,可以“壓勝”(用符咒等法除邪得吉)、避邪。此外,隋唐時期國力強盛、經(jīng)濟繁榮,隨著社會的安定和生活的富足,人們自然會厚葬明器,希望得到神靈的庇護,鎮(zhèn)壓驅(qū)除地下的鬼怪,使死者的靈魂早升天界,同時也能保佑子孫平安多福、升官發(fā)財,由此導致了墓葬中十二生肖俑的大量出現(xiàn)。南宋以后,出現(xiàn)了制作更為便利的紙質(zhì)明器,于是生肖俑開始大量減少,直至消失。

十二生肖紋飾的神奇銅鏡

在唐人傳奇小說《古鏡記》(《太平廣記》第二百三十卷)中,汾陰奇人侯生臨終時,贈弟子王度一面古鏡,曰“持此則百邪遠人”。此鏡直徑八寸,中央是蹲伏著的麒麟型鏡鈕,內(nèi)區(qū)圍繞鏡鈕環(huán)飾著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紋,向外八卦環(huán)繞,最外側(cè)是寫實的十二生肖圖案,周邊還有一圈象征二十四節(jié)氣的神秘符號。王度“受而寶之”,之后果然在夜宿長樂坡時,用此鏡照出了一個由狐貍變成的奴婢。

今天看來,這一玄怪故事純屬無稽之談,然而這面鏡子卻是真實的存在—包括隋代李靜訓墓、唐代李壽墓等,很多隋唐時代的墓葬中都出土過形態(tài)、紋飾非常相似的銅鏡。

雖然銅鏡早在先秦之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用十二生肖圖案作為銅鏡的紋飾,是從隋代才開始的,之后盛行于唐代。這一時期銅鏡的紋飾以靈異瑞獸為主,布局規(guī)矩而嚴謹,多用雙弦紋高圈將紋飾分為內(nèi)外兩區(qū),其間滿飾云氣紋及忍冬紋。內(nèi)區(qū)為四神,外區(qū)十二生肖圖案以順時針排列,紋飾細致、生動,顯現(xiàn)出各種動物的不同特點。此后歷朝歷代都有鑄造十二生肖紋飾的銅鏡,如宋代的銘文生肖鏡、明代的四獸十二生肖鏡等。

古人使用的銅鏡,大多鏡面光滑可鑒,和今人使用玻璃鏡一樣用于照容,背面則雕琢各種紋飾。春秋戰(zhàn)國時期,貴重的銅鏡多為貴族使用,普通百姓則常用一種被稱為“鑒”的金屬容器,盛水后用于映照。因為和銅鏡的作用相同,“鑒”也就成了銅鏡的別稱,《新唐書·魏征傳》就記載了魏征勸諫唐太宗之語“以銅為鑒,可正衣冠”。

銅鏡一般是由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其用料還有金、銀、鐵等,如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鑲嵌金銀絲的。其形狀以圓形為主,隋唐之后還有帶柄的、四方型的,紋飾多繁縟富麗。明代晚期之后,隨著歐洲傳教士將玻璃帶入我國,銅鏡逐漸被造價低廉的玻璃鏡所替代,十二生肖紋飾也隨著銅鏡一起,消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中西合璧的十二生肖獸首

十二生肖獸首原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成的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報時噴泉”的噴頭。雖然這一噴泉早已在兵燹和劫難中湮沒,部分獸首還流落在外,但通過史料尤其是宮廷畫家郎世寧的《圓明園銅版畫》,依然可以想見其當年盛況:

十二生肖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地支順序排列,呈“八”字形交錯分列于噴水池兩側(cè)的石座上,十二個手持玉笏、身著袍服,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獸首人身中隱藏著噴泉的機關—每一時辰就會從對應的動物口中噴水,人們只看噴水的是哪個動物,便可知當下的時辰。其設計可謂中西合璧、情趣盎然,尤其是正午時分,十二生肖齊齊噴水,剎那風華,舉國之冠。據(jù)見過這個場景的傳教士在《教士書札》中所言,此噴泉可與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凡爾賽宮及圣克勞教堂的噴泉相媲美。其匠心與精工,代表了當時宮廷審美與工匠技藝的最高水準。

中國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為何會跟西洋的噴泉結(jié)合在一起?原來,這座噴泉是由當時乾隆帝信任的意大利人、宮廷畫家郎世寧及法國神父、建筑學家蔣友仁設計、監(jiān)造,再由清朝宮廷匠師制作而成。據(jù)史料記載,最初的設計是具有西洋特色的裸女雕塑,但被乾隆帝認為有悖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及審美趣味,勒令重新設計,于是兩人考慮到中國的民俗文化(據(jù)說蔣友仁的天文學家背景很可能也是將其設計為十二生肖的原因之一),遂以獸首人身的十二生肖坐像取代了歐洲噴泉中常用的人體雕塑。

乾隆時期正是清王朝國力強盛、工藝水平臻于巔峰之時,這在獸首銅像上表現(xiàn)得尤為充分。

從材料上看,獸首所用的銅是專門為宮廷煉制的合金紅銅,內(nèi)含諸多貴重金屬,其色深沉厚重,歷經(jīng)百年風雨而不銹不蝕,堪稱一絕。從工藝上看,獸首由專為皇帝服務的宮廷造辦處制作,鑄工精湛細致,如馬首上的鬃毛和臉上的細小汗毛都纖毫畢現(xiàn),鼻、眼、耳等重點部位及鼻上、頸部等處的皺褶皆表現(xiàn)得十分細膩,展現(xiàn)出極高的工藝水準和鑄造技巧。從藝術風格上看,獸首雖造型寫實并由中國工匠制作,但因設計者是郎世寧等來自歐洲的藝術家,故而造型上顯示出諸多西方藝術和文化特色。如牛首兩眼圓瞪,雙角彎曲向前,威風凜凜,活似西班牙斗牛模樣,而中國傳統(tǒng)的水牛和黃牛牛角一般向上或向后,多為性情溫馴、吃苦耐勞的模樣,從未見雙角向前的實例。再如豬首尖嘴長吻,獠牙外凸,頗似野豬,與中國傳統(tǒng)豬的造型頗有差別,但蒲扇般伏貼的大耳,又有著濃郁的中國特色??傮w而言,獸首銅像融合了東西方造型藝術的特點,可謂當時中西文化交流誕生的珍品。

今天,作為博物館中的珍藏文物,十二生肖俑、銅鏡和獸首等物,都已經(jīng)從生活中消失,但十二生肖文化卻伴隨著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在歲月的輪回中,始終以不同的面貌出現(xiàn)。這筆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值得每個中國人去了解和珍視。

猜你喜歡
獸首銅鏡生肖
生肖牛的傳說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你的生肖是什么?
玩轉(zhuǎn)古銅鏡收藏
生肖雞的故事
銅鏡
古代的銅鏡
生肖說馬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