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李建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桑蠶又插田?!敝苣┑浇纪獠娠L,看到層疊錯落的梯田綠意盎然,三三兩兩的老鄉(xiāng)正在田間施肥、翻土、育苗,播種著一年的希望。時近中午,一場小雨把山野田園籠罩在薄霧輕煙中,如詩如畫。此時,一首小詩不覺隨口吟出,也把我的思緒帶到遠方的故鄉(xiāng),帶到故鄉(xiāng)的山野田園,帶到了辛勤勞作、淳樸自強的故鄉(xiāng)親人身邊。
想起老家,就想起那起伏的山巒、裊裊的炊煙,就想起滿地的瓜果、成片的莊稼,就想起老家人負重的脊梁、躬耕的身影。老家的記憶如鮮活的浮雕,清晰如昨;又如陳年的老酒,醇香悠悠。
我的老家坐落在大山腹地,那是豫西北的一個小山村。盡管離開老家許多年了,但生于斯、長于斯,老家于我有難以割舍的鄉(xiāng)愁和愈久彌深的情愫。山巒包裹中,層層的梯田蜿蜒盤旋,順著山勢向上延伸,消失在山梁的盡頭。田間,鄉(xiāng)親們趁著春光勤勉勞作,田壟新翻的泥土、田埂新插的幼苗、田間奔忙的村民,連同山樹的碧翠、山花的爛漫、山鳥的飛鳴,構成了一幅動態(tài)的山村農忙圖,彌漫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承載著勞動的平凡與充實,升騰著未來的希望。
勞動,是老家最悠長的旋律。人勤春早,不誤農時。記得小時候,雨水節(jié)氣剛過,當生產隊長的四爺就敲響了村口的大鐘,帶著大叔大嬸們走進梯田,加固土堰、平整土地,一年的勞作就此開啟。隨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歲月更替,年年如是,周而復始。勞作之余,大家聚集田頭,交談農耕的得失,分享過往的趣事,暢想未來的收獲。喜歡吼幾嗓子的二叔、樂于哼幾句的五嬸,往往經不得大家的攛掇,帶頭唱起山歌。隨即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不一會兒粗獷或婉柔的山歌響起,勞動的旋律在田埂間飄蕩,耕作的曲調在山巒間綿延,金色的希望在原野間升騰。
勞動,是老家最厚重的底蘊。“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土窩;金簍銀簍,不如肩上的背簍?!毙r候,母親常哼著這首兒歌哄我入睡,然后料理家務、織布縫衣,或幫父親侍弄麥田、收割玉米。母親是地道的農民,她同世代勞作的老家人一樣質樸而勤勉。在他們看來,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物力維艱,唯有辛勤付出,方有美好生活;唯有汗水浸泡,方有田地豐收。多少年來,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羊舍牛欄間“旦聞布谷吟,晚聽飛雀鳴”,在層層梯田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朝朝暮暮,歲歲年年,勞動的底蘊隨時光變遷厚重悠長,勞動的底色隨季節(jié)更替清晰明快。于是,禾苗在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笛聲里成長。
勞動,是老家最美好的畫卷。勞動之美,在于勤奮堅強、充滿張力的場景,在于心懷夢想、創(chuàng)造未來的過程。“農家少閑日,四時皆辛忙?!痹诶霞?,勞動貫穿似水流年、春夏秋冬,每個時代、每個季節(jié),甚至每個場景,都是一幅畫,一幅創(chuàng)造著美好生活的田園風光圖?!昂槎纯h,大槐樹;舍家園,過古渡;進河陽、居邵州……”這是老家流傳的歌謠。聽曾參與地方志編寫的二爺講,老家的“根”在山西,先民為明永樂年間的移民,至今已600多年。傳說先民兄弟三人,遠涉江湖、輾轉至此,遂鑿巖殼而居,掘山泉以飲,墾土石為田。從此,荒寂的深山飄起了炊煙,沉悶的峽谷出現了生機。時至今日,遙想先民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與堅強,那刀耕火種的場景何嘗不是震撼人心的畫卷?時光荏苒、滄海桑田,老家人始終以勞動為本,從巖洞、窯洞、茅屋,到如今的潔凈小樓,從荒野、土石,到如今的梯田交錯,從衣著襤褸、饑寒交迫到衣食無憂,再到如今的小康生活,不同時期、不同歷程,他們書寫著不同的畫卷,詮釋著勞動的意義和價值。
勞動,是老家最樸素的屬性。沒有播種,就沒有收成;沒有付出,就沒有獲得。這是老家人對勞動最簡單、最樸素的認同。在老家,如果一個人游手好閑,是必然被人看不起的,就連勞動中不認真、不專注的行為也無法容忍。他們認為,“人騙地皮,地騙肚皮”,勞動來不得虛假;“干活偷懶,品行不端”,勞動不用心,人品有問題。漫漫時光里,他們對勞動境界的追求融入血脈、深入骨髓,經代代傳承演化成固有的屬性沉淀內心。稼穡艱辛、不懼風霜,用心勞作、勤勉耕耘,老家人用勞動充實著自我,編織著希望,采擷著收獲,創(chuàng)造著幸福,也滋養(yǎng)著質樸、堅強、豁達的個性和勤儉、醇厚、務實的品格……
遐思中,但覺暖暖的風吹過臉頰,溫馨而舒適。不知何時,小雨已經停止,也把我的思緒從老家的勞動場景中拉了回來。郊外的梯田里,剛才避雨的老鄉(xiāng)又開始忙碌起來。此刻覺得,他們勞作的身影與老家的人們何等相似。
是呀,他們是最普通的勞動者,一如我平凡的老家人。但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們,用辛勤的勞動打扮著多彩家園,創(chuàng)造著美好生活,讓大地籽粒飽滿、瓜果飄香,讓田野充滿著朝氣,升騰著希望。
向平凡的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