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2019年12月25日,郭啟宏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攝)
廣東潮州人,1940年生。當代劇作家、詩人、小說和散文家。1961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xué)中文系,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一級編劇,曾獲文化部文華劇作獎、曹禺戲劇文學(xué)獎、老舍文學(xué)獎等。代表作有昆曲《南唐遺事》、京劇《司馬遷》、話劇《李白》《知己》《杜甫》等。近日,由其擔任編劇的話劇《林則徐》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距離話劇《林則徐》最后一次帶妝彩排還有一個半小時,編劇郭啟宏的手機響個不停。他為同鄉(xiāng)、好友留了10多張票,一一分好,裝進信封,寫上名字和電話交給身邊的工作人員,仔細叮囑“不要送錯了”。
這也是他第一次完整地看演員在舞臺上演繹這部戲,此前只是在排演廳看過兩次排練。“我喜歡看排練,坐在導(dǎo)演旁邊,默默地凝視著,思考著。但是不插一句話,不提意見?!惫鶈⒑陮Α董h(huán)球人物》記者說。他在北京待了近60年,依然有些許潮州口音,有時需要多次追問方能聽懂他在說些什么。
他記得自己在排演廳曾遇到過“驚喜”。很多年前,他在北京人藝看話劇《李白》的排練——當時這部戲已演到100多場, 排到李白遇赦,心情大好,演員濮存昕把隨行的行李和手杖全扔到水里,“當時我就在心里叫好。我寫的劇本里沒有這個動作,導(dǎo)演蘇民的排演中也沒有,但演員臨場發(fā)揮得恰到好處,很符合李白這個人物的性格——他獲得自由,高興得什么都不要了”。郭啟宏很欣賞這種演員與角色融為一體的演繹,也珍惜這種“演員的創(chuàng)造對編劇的反饋”。
《李白》是郭啟宏到北京人藝后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話劇,后成為人藝的經(jīng)典。1991年首演,20多年來演了200多場,場場爆滿。之后,他又寫《天之驕子》,講述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的故事;寫《知己》,打撈清朝初年顧貞觀與吳兆騫之間的往事;寫《杜甫》,再現(xiàn)一個不一樣的“詩圣”……將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文人搬上舞臺,書寫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與內(nèi)心世界。如今,他將目光拉回到180年前的虎門,和那場銷煙中的英雄林則徐。
大幕徐徐拉開。舞臺上隱隱浮現(xiàn)了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碑上第一序列的浮雕正是“虎門銷煙”。自此,拉開了中國近代反侵略的序幕,也拉開了話劇《林則徐》的序幕。
故事從道光十八年說起。鴉片大量流入中國,吸食者上至宮里的太后,下至販夫走卒、軍隊士兵,國力日衰,民不聊生。朝堂上,禁煙派和弛煙派激烈斗爭,沒有定論。林則徐上書痛陳鴉片的危害:“……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最終,他打動道光皇帝,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全權(quán)負責禁煙。之后,便有了虎門銷煙、關(guān)天培戰(zhàn)死沙場、林則徐被貶官發(fā)配、和恩師王鼎一同治理黃河大水、主持編譯《四洲志》……一段段故事上演。
“我想講的不僅僅是大家熟悉的虎門銷煙,更多的是林則徐這個人物的人格魅力。在王朝飄搖之時,他內(nèi)心的矛盾與掙扎。當人生失意時,他的選擇與覺醒。”郭啟宏說。寫《林則徐》這兩年,他的案頭擺滿了相關(guān)史書資料,比如人物傳記、奏章、書信、詩詞等,每日細細研讀,“先在自己心里為林則徐畫一個像”。
郭啟宏記得自己讀到一封書信時的震動。那是林則徐寫給妻子鄭淑卿的一封家書,當時他得知自己將被發(fā)配新疆,面對皇上的決定、政敵的刁難,他在信中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安撫妻子。說皇上認為他是“能辦事人”,稱自己離開是“出自天恩”,不會被人“交章責難”。
“林則徐乃非常之人,其實他的內(nèi)心很矛盾。作為臣子,他忠君;但面對內(nèi)憂外患,他一心想著國家和天下百姓。”郭啟宏說。于是,舞臺上就有了一幕戲:妻子(徐帆飾)在一旁抱怨道光皇帝,林則徐(濮存昕飾)則說“圣上也很為難”,“圣上棄我,我怎可棄中華?”
郭啟宏編劇的《林則徐》近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再現(xiàn)180年前那段歷史。
為了畫好林則徐這幅像,郭啟宏還沿著林則徐當年的足跡,從北京、陜西、新疆到福建、廣州等地,一路采風(fēng)。在陜西蒲城,郭啟宏專程到林則徐恩師王鼎的墓前拜謁。蒲城人王鼎是清軍機大臣,1841年林則徐被貶發(fā)配新疆,王鼎向道光皇帝進諫留人,在苦諫、哭諫均告失敗后,最終以“尸諫回天聽”,自縊于圓明園。“后來我就著重寫了王鼎尸諫那場戲,他的死既代表那一代有識之士的絕望,也預(yù)示著封建王朝走向沒落?!惫鶈⒑暾f。
王鼎去世后81天,《南京條約》簽訂,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結(jié)束?!捌鋵嵾@場戰(zhàn)爭的根本矛盾不在于中國與英國的矛盾,而是保守派與改革派之間的矛盾。”郭啟宏說,處在矛盾之中的林則徐人生也從高潮走向低潮,但他并沒有像王鼎那樣絕望,反而將無奈與苦悶化為開眼看世界的動力——他主持編譯《四洲志》,記錄當時世界上的五大洲和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后將之交給魏源,魏源在此基礎(chǔ)上完成《海國圖志》。
在這部戲的最后,天幕上映出巨幅《海國圖志》,林則徐仰天長嘯:“則徐之身后,乃是我中華圖強求索之路!”舞臺上波濤洶涌,林則徐大步向前,留下一個堅實的背影。
郭啟宏很喜歡結(jié)尾這一幕,“這個背影有很多留白。林則徐以及他的同道中人已經(jīng)開始覺醒,朦朧地認識到那個更大坐標的存在,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疆域之外的世界,并開始走向那個世界”。
從事戲劇幾十年,郭啟宏有時也會捫心自問,自己既非梨園世家,也沒有??朴?xùn)練,怎么能做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后來幡然醒悟,我與多數(shù)戲劇從業(yè)者不同,我是從唐詩宋詞元雜劇中走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