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文,張志靜,趙士雯
(河北工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天津300401)
隨著工程項目的日益復雜化,風險和意外狀況頻發(fā),各參與方之間的關系常常陷入一種對立化的氛圍,嚴重影響工程項目績效。作為項目開展過程中的一種軟要素,關系管理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合作關系不僅能降低沖突和爭端發(fā)生的可能性,同時還能有效激發(fā)各參與方之間潛在的協(xié)同效應。近些年,學者們圍繞工程項目關系管理做了大量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目前尚缺乏對關系管理研究的系統(tǒng)梳理。因此,本文遵循文獻綜述的基本研究思路,對關系管理的一些相關概念、發(fā)展脈絡、關系質量的測量、作用結果和培育方式等內容進行述評,旨在為工程項目關系管理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撐。
在綜述研究中,主要存在兩種基本的方法:一是通過軟件對現(xiàn)有文獻進行量化處理,其中Citespace 軟件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軟件方法,它可以通過可視化的圖譜對海量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這種方法適用于對某一研究領域進行宏觀分析;二是根據(jù)研究主題,擬定目標期刊,收集相關的文獻進行內容評述,這種方法焦點集中,有利于對相關研究主題進行深入剖析,能夠明確現(xiàn)有研究的貢獻與不足。本文結合了上述兩種研究方法,首先通過Citespace 軟件對發(fā)展脈絡進行宏觀分析,收集被引率較高的文獻,然后再根據(jù)目標期刊篩選與主題密切相關的文獻,最后對文獻進行系統(tǒng)述評。具體設計如下:
為了保證盡可能全面地收集到與工程關系管理相關的文獻,本文以web of science 作為數(shù)據(jù)庫來源,使用關系管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項目(project),信任(trust)&工程(proj?ect),伙伴(partnering),建造供應鏈關系(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等作為基本主題詞、關鍵詞,搜索了發(fā)表時間在2008-2018年的工程領域關系管理的文獻,共得到外文文獻3781 篇,通過瀏覽題目與來源,刪除重復和與主題不符的文獻和非期刊文獻,剩余3162 篇。中文文獻收集,本文以收錄范圍最廣的CNKI 作為數(shù)據(jù)庫來源,利用項目&伙伴關系,項目&信任,項目&關系治理等主題詞對核心以上期刊進行檢索,共得到相關文獻32篇。
通過軟件citespace對文獻進行共被引分析和聚類分析,與工程項目參與方關系管理的研究文獻主要包括五個大的研究群,分別為契約、關系質量、信任、伙伴關系和社會網絡。
圖1 工程項目關系管理的幾個研究領域
其中主要被引文獻的作者和年份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1 共引次數(shù)較高的作者文獻信息
接著,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IJPM),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CEM),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CM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JM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IJCM)等五個工程項目關系管理相關權威期刊作為目標源,通過瀏覽摘要篩選相關文獻,共得到文獻138 篇。其中,由于一些文獻時間較早,本文僅將其用于背景梳理和發(fā)展脈絡闡述,而重點則是對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評述。
工程項目組織間關系的發(fā)展存在著不同的研究視角:一種從社會互動的視角考察關系的發(fā)展,認為組織間關系是一個自然演化的過程,受到社會規(guī)范、文化結構等一系列非正式因素的制約;另一種則是從契約的視角,認為組織間關系可以通過改變契約的形式進行構建,在關系構建派的學者看來,契約是規(guī)范和塑造建設項目組織間關系的首要方式,而社會互動觀點的學者則認為,除了技術和經濟之外還應關注參與方的社會互動過程,因為關系可能會因為社會互動而朝著計劃外的方向發(fā)展。后續(xù)越來越多的學者承認,工程項目組織間關系的發(fā)展是一個正式的關系構建機制與非正式的社會互動相互交互的過程,理清正式機制和非正式策略的相關概念是理解組織間關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本研究首先對相關概念進行了梳理。
作為提升項目績效的重要工具,早期的契約治理是工程項目治理的主要內容,它主要是基于交易成本理論,通過規(guī)范角色責任、邊界、決策方式等來減少沖突,降低交易成本。隨著項目的日益復雜化、不確定性和風險逐漸加劇,為了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契約治理的功能也逐漸擴大,Schepker等對契約的功能和特征進行了重新的梳理,指出完善的契約治理應包含防衛(wèi)與控制、協(xié)調、適應三大基本功能。
關系契約是指在考慮參與方需求、期望、利益和約束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協(xié)議實現(xiàn)互利共贏的方案,它包括一些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的設計與選用,如聯(lián)盟/伙伴、IPD模式、聯(lián)合投資等,在關系契約形式下,參與方通過建立嚴格的采購機制、契約與財務激勵系統(tǒng)、研討會、爭端解決程序、團隊建設活動等合作機制來培育良好的合作關系。根據(jù)關系期限的長短,關系契約主要涉及工程項目伙伴關系和企業(yè)戰(zhàn)略關系兩個視角。
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學者們融合了契約治理和關系契約的相關理念和合作機制,總結出一系列以促進良好合作關系為目的的關系契約實踐。Ling等正式提出了關系契約實踐的概念,將一些正式的關系策略和一些非正式的關系策略全部納入進來,如明確的角色定位、利益機制、風險分擔機制、績效評估機制、承諾等,為關系培育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實踐參考。
參與方關系狀態(tài)的研究主要分布于信任、關系質量和非正式關系治理這三個范疇,以往研究雖然在每個范疇內被廣泛地提及,但大多處于割裂的狀態(tài),不利于關系質量內涵的揭示,因此,本研究首先對這三個概念范疇進行深入剖析。
信任是指一方相信并依賴于另一方,同時愿意接受未來不確定性可能會產生的傷害,是最早來源于社會學的一個概念。在工程項目中,信任作為一個治理因子被引入到關系管理常常用來表征關系的狀態(tài)。非正式關系治理是與契約治理相對的一個概念,在工程項目中,隨著各參與方的不斷交互,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相互滲透,形成了能夠指導和限定參與方行為的關系規(guī)范。這種關系規(guī)范被看成是一種治理要素,學者們將它與信任共同納入到了非正式關系治理的范疇。關系質量最早來源于商業(yè)與市場領域,是描述參與方關系狀態(tài)的一個概念。但建設工程中關系質量內涵更為豐富,包括信任、開放的交流、團隊精神、承諾、聯(lián)合行動等多個維度。
現(xiàn)有的關系管理文獻并未對關系質量和非正式關系治理的概念進行區(qū)分,但從研究題項的設置來看,二者在本質上并無太大差異。不同的是,關系質量通常用來表示關系狀態(tài),而非正式關系治理通常被視為一種關系工具。
工程項目關系管理文獻研究的發(fā)展歷程如圖2所示。工程項目關系管理的研究始于對關系質量的關注。建筑行業(yè)具有高度分散化的特征,涉及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如業(yè)主、設計師、承包商、供應商等,他們的關系主要通過契約來維系。在早期的項目治理中,工程項目參與方主要是通過建立完善的契約條款,盡可能的規(guī)避各種風險,這一時期研究的焦點是事前契約的設計。然而,由于項目的不確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完善的契約管理只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F(xiàn)實中,通過一次性契約來控制參與方行為的方式常常導致各方的緊張氛圍,嚴重影響建設項目的生產效率。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惡化的合作關系所帶來的危害,轉而向尋求改善合作關系的方向發(fā)展。
圖2 關系管理研究領域發(fā)展脈絡
將組織情境下的關系契約的概念引入到建筑行業(yè)中,有效地彌補了傳統(tǒng)契約機制的不足。關系契約的思想最早起源于MacNeil提出的共同計劃和關系發(fā)展理念,MacNeil指出契約存在許多不同的狀態(tài),是從完全的交易關系到高度依賴的一體化關系的一個連續(xù)體,完全的交易關系在參與方之間沒有承諾,缺乏善意信任,而高度依賴的關系中參與方則能充分信任,高度合作。為了實現(xiàn)這種能夠高度依賴的合作關系,理論界和實踐界開始了對關系策略的探索。受委托代理理論思想的啟發(fā),學者們注意到業(yè)主與各參與方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委托代理的關系,對代理人進行合理的激勵是培育參與方良好合作關系的重要途徑。因此,站在委托人的視角,學者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激勵機制,這些機制被作為關系成分融入到項目中,使得參與方之間的關系得到明顯改善。
之后,關系契約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很多地區(qū)得到了推廣,其提升項目績效的作用也獲得了驗證。然而,也有一些案例研究發(fā)現(xiàn),關系契約也并不總是能消除參與方潛在的對立態(tài)度。為了解釋這一現(xiàn)象,研究開始向關系契約的內在運行機制探尋。Ke 等研究指出,項目參與方在決策時除了受經濟目標這一外部動機的影響外,也常常受到社交、認可等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信任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心理變量,開始得到學者們的關注并逐漸發(fā)展為一個研究熱點。
實際上,參與方的交換關系是一種內嵌于社會的交換關系,個體并不能完全獨立于社會而存在,項目交易實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系統(tǒng)的影響,因此,社會因數(shù)對各參與方關系的影響正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趨勢。
縱觀整個發(fā)展歷程,從僅關注生產控制到將參與方視為“刺激—反應”的有機體,再到綜合考慮各參與方的心理和社會情境因素對組織行為的影響,關系管理的研究與人們對項目本質認識的深化一脈相承,焦點也開始從對項目前契約和機制設計的關注,過渡到項目過程中參與方心理感知和履約行為的關注。
在關系契約出現(xiàn)以前,由于項目的臨時性特征,參與方的關系也通常被認為是“一次性”的,參與方往往忽視對合作關系內涵和評價的探究。隨著項目臨時性契約組織特征的提出,學者們開始意識到參與方的關系質量對項目績效有著直接的影響,于是開始借鑒性地將組織研究中關系治理、關系質量等概念引入到工程項目中來,拓展了工程項目關系研究的邊界。但由于項目的臨時性和高度不確定性,組織與商業(yè)領域研究成果的直接嫁接使得項目的情境分析不足,因此,后續(xù)的一些學者開始針對工程項目的關系內涵進行研究。
對于項目合作關系的內涵,不同視角的學者所持的觀點也不盡相同。經濟視角下的研究堅持“經濟人”假設,認為關系是參與方基于聲譽機制進行重復博弈的結果,合作過程中充滿了算計;心理視角下的研究注重考查參與方對關系的信念和心理感知;行為主義視角下的研究認為關系的重點在于考察參與方合作過程中的共同行為表現(xiàn);社會視角下的研究則遵循“社會人”假設,認為關系是參與方社會化互動的結果,由一系列的社會規(guī)則構成。單一的視角必然會導致關系內涵理解上的割裂,實際上,參與方關系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多維構念,既包含經濟的成分,又涉及社會化互動成分;既隱含了參與方對關系的內在準則,又外顯為參與方互動過程中的各種行為,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評定。
關系狀態(tài)的評定主要有兩種基本的思路:一種對關系自身屬性(態(tài)度和行為)進行評定,二是從關系構建角度對關系狀態(tài)進行評定。關系自身屬性的評定主要是來評估當前關系主體的狀態(tài),包括關系主體內在情感態(tài)度和外在行為兩個維度。如Yeung 等通過文獻回顧和梳理提取了大量項目關系研究中共有的要素,包括承諾、信任、合作與交流、共同目標、共贏等;Suprapto 等提出用團隊協(xié)作質量來表征合作關系質量,它涉及到交流、協(xié)調、平衡貢獻、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等5個與任務相關的行為指標,凝聚力和情感信任等2個與社會交互相關的情感指標;Lu P等將信息共享、靈活性和團結性三種關系規(guī)范和信任結合起來,共同測定關系質量;鄧嬌嬌等基于中國情境,提出信任、承諾、溝通、合作及行業(yè)慣例等一些關系治理指標。構建視角下的狀態(tài)評定則主要是對影響合作的各種前因要素指標進行度量,如Meng 等建立了建造供應鏈關系成熟度模型,提出用共同目標、得失共享、信任、無責備文化、聯(lián)合行動、交流以及問題解決等關系測量指標來測定關系的成熟狀態(tài);Harper 等開發(fā)了一套良好關系規(guī)范指標,包括角色正直、互惠、靈活性、公平恰當?shù)奶幚矸绞?、依賴與期望、權利限制、團結、沖突協(xié)調等;常宏建等提出用利益、目標、沖突處理、信任、項目文化和能力等指標對關系協(xié)調度進行分析。
Jelodar等的研究涵蓋了上述兩種思路,將關系要素劃分為關系自身要素和關系前因要素,關系的自身要素包括承諾、信任、團隊精神和績效滿意度等指標,關系前因要素則包括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關系策略與行動。之后,他們通過對實踐者進行訪談,確定了關系自身要素對不同參與方的重要性等級。在關系狀態(tài)的形成方面,他們將參與方采取關系策略的程度作為不同關系狀態(tài)形成的評定標準。
目前,工程項目中關系作用研究多是圍繞著關系態(tài)度的效用而展開。作為重要的心理變量,關系態(tài)度會通過認知影響參與方的治理策略。相關研究表明,開發(fā)商的信任能夠促使其采取柔性合同并在事后進行合理的風險分擔,由此形成良好的關系循環(huán),并最終使項目績效得以改善。除了作用于治理策略,關系態(tài)度對參與方的互動行為也有著諸多影響,如信任對參與方的交流和合作行為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機會主義行為和沖突則具有抑制作用。公平作為關系態(tài)度的一個維度,對再談判中承包商的合作行為和承包商的履約行為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此外,由于中國文化的特殊性和制度的不健全,中國建筑行業(yè)中合同違背現(xiàn)象十分突出,H Yao 等證實了建筑業(yè)中信任對契約執(zhí)行嚴厲程度也存在影響。
行為作為關系的另一個維度,對價值創(chuàng)造有著更直接的影響,Meng 等通過對關系行為進行研究,驗證了其對項目績效的作用,結果顯示,聯(lián)合行動能夠提升進度績效;開放有效的交流,清晰公平的風險分擔,無責備的工程文化,規(guī)律的績效評估和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夠提升成本績效;質量問題缺陷也能通過有效的問題解決機制而減少。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關系態(tài)度雖然是一種不可觀察的內在心理變量,但會通過治理策略或互動行為對項目績效產生影響,這一機理也在Suprapto等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現(xiàn)有研究對關注行為和關系態(tài)度的影響進行了揭示,但這些研究都聚焦于關系的正面效應,對關系的負面效應卻缺乏關注,供應鏈相關研究表明,關系的過度嵌入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影響風險分擔的效率,因此,未來的研究有必要對關系的負面影響進行關注。
(1)內容視角下的關系策略研究
要培育良好的合作關系,需采取一定的正式和非正式策略,為了更好地探究這些策略,學者們廣泛聚焦于關系契約的成功與失敗案例研究,從中總結出大量的關系實踐,如Chan等對香港建設工程中的伙伴關系成功因素進行了分析,指出建立沖突解決和溝通機制,資源共享意愿,雙贏的承諾,清晰的責任劃分是伙伴關系成功的因素;Zou 等對PPP 工程關系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進行了總結,主要包括高層管理者的承諾、定義目標、團隊整合和跨學科團隊的建立等;Rahman 等總結了影響關系契約實施的關鍵策略,包括不同參與方目標的一致性,參與方的風險獎勵計劃,長期合作承諾,學習的環(huán)境和氛圍,清晰公平的風險分擔協(xié)議,契約靈活性,各方同意的績效評估機制和問題解決機制等。另外,鄧嬌嬌等針對中國的具體情境,對公共項目中的關系治理維度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信任、承諾、溝通、合作和行業(yè)慣例等幾個關系維度。
這些研究雖然對關系策略進行了總結,但在內容上較為零散,為了對影響合作關系的前因要素作進一步地系統(tǒng)梳理,Suprapto 等對已有研究所涉及的關系因素進行歸納,并將其劃分為三個類別:關系態(tài)度、合作實踐和團隊能力。其中,關系態(tài)度包括信任、公平、透明、無責備文化和高層承諾;關系實踐包括單獨的工程團隊、共同的目標、團隊建設活動和聯(lián)合決策、聯(lián)合行動以及聯(lián)合提高等;團隊能力則包括雙方的經驗與專業(yè)能力。同樣地,Ling 和Ke 等對以往文獻中涉及到的關系契約實踐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和梳理,并將其歸納為三大類別:個體特征與實踐,雙方相互的實踐,所有成員的共同實踐。這些實踐不僅包括正式的關系契約成分,也包括一些非正式的成分。本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相應的關系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關系實踐總結
除了對關系策略的簡單梳理,Ekaterina等對這些策略該如何組合做了進一步的探討,他們運用兩個縱向案例,研究了工程參與方聯(lián)合風險分擔的過程,結果表明,聯(lián)合風險分擔的效果高度依賴于關系培育的其他策略,如合作采購、建立共同目標和開放地交流等。Jelodar等指出并非所有項目都需要相同水平的關系質量,并提出不同層級的關系發(fā)展框架,包括交易層次、行動層次、戰(zhàn)略層次、屬性層次和關系層次,其中,交易層次屬于完全的經濟關系;行動層次沒有專門的戰(zhàn)略,主要由契約約束關系;戰(zhàn)略層次由一些專門的戰(zhàn)略組成,很多問題可以通過靈活的協(xié)議解決,具有一定的行動規(guī)范,契約約束降低;屬性層次則需要參與方保持一定程度的承諾,協(xié)議中涵蓋更多關系機制,如風險分擔,激勵機制和當事人的授權,制定章程并定期會議,嚴格評估和標桿管理,教育和培訓,這一層次包括了具體的章程和問題解決程序,對契約的依賴程度很低;關系層次則是給予足夠時間,最終實現(xiàn)關系最高屬性信任的層次。
上述研究總結了大量的關系策略,實踐者也在不同程度地運用這些策略,但不同的關系策略適用于何種情境,該如何與其他策略配合使用,這些關鍵問題仍關注較少,因此,未來研究需對關系策略的作用情境和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作進一步地探討。
(2)驅動視角下的關系策略研究
內容視角下的研究提出了較為全面的關系契約策略,但卻未能揭示參與主體策略采納的意愿。Memon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需首先確認參與方的動機。驅動視角下的研究恰恰是從參與方采取關系策略的動力與阻礙因素入手,對各參與方的動機進行揭示。
①制度與市場情境下的驅動研究
關系策略的采用具有明顯的情景依賴性,不同的制度情境下,參與方的動力和阻礙因素有所不同。Abid Hasan等通過對印度82 個建筑工程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僅有14 個工程項目采用了激勵契約的形式,進一步對其中四個工程進行詳細的案例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四個工程中的三個最終沒有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主要原因是關系契約的使用在印度還處于初級階段,面臨著合同管理困難、工程參與者工作負擔加重、開發(fā)商責任加重、開發(fā)商高層缺乏意愿等種種障礙;Ning和Ling等對中國和澳大利亞公共建設工程關系交易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缺乏關系協(xié)議的訓練和指導、缺乏主動性、缺少授權、發(fā)展關系的時間要求、保守的工業(yè)文化、對未來合作的不確定等是中國公共建設工程采取關系交易的主要障礙,而在澳大利亞關系策略采用的主要障礙包括參與方不熱情和缺乏高層領導支持。隨后,他們又對新加坡公共項目中關系交易的阻礙因素和作用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政府缺少長期承諾和主動精神是造成各參與方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②項目情境下的驅動研究
項目特征也是一個重要的情境變量,相關研究表明,工程復雜性有利于關系策略的采用。復雜的工程項目涉及眾多的參與者和工作界面,同時需要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這就要求各參與方必須能夠相互依賴,緊密配合。在這種情況下,關系管理是參與方不可或缺的一種軟技能,需要他們有意識地加以運用。
③不同主體的驅動研究
不同參與方對采用關系策略的態(tài)度也并不相同,Ning 和Ling等以新加坡公共項目為背景,分別對政府、承包商和咨詢單位采用關系策略的動力和阻礙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政府是采取關系策略的最大阻礙方,其次是咨詢單位,承包商阻礙最小,公共部門問責制、官僚主義和嚴格的法律法規(guī)則是被三方公認的最大障礙。
為了進一步探析關系策略的驅動機理,研究逐漸深入到個體層面。如Qian等基于調節(jié)焦點理論,分析了業(yè)主對契約治理和關系治理策略的選擇機理,研究表明,業(yè)主對承包商機會主義行為的容忍度與治理策略的選擇密切相關,容忍態(tài)度越高,越傾向于選擇關系治理的策略。另外,業(yè)主的促進焦點能夠增加他們對承包商的機會主義容忍水平,而抑制焦點作用不顯著。Zheng 等運用計劃行為理論建立了跨組織關系行為意愿的理論模型并進行了實證,結果顯示,對關系行為的利益感知、社會規(guī)范以及關系能力都會對關系行為意愿產生影響,其中社會規(guī)范影響最大。另外,長期合作期望對參與方的關系行為態(tài)度有著重要影響。
通過對上述研究進行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缺乏主動性、來自體制的壓力等社會文化氛圍和不完善的信譽體制、市場競爭等市場要素是影響關系策略采用與否的宏觀情境因素;項目的復雜程度、周期長短、投資額度是影響關系策略采用的項目情境因素,參與方的潛在需求、風險態(tài)度、認知差異、專業(yè)能力和關系能力等是影響關系策略采用的個體特征因素,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驅動了關系策略的采用。
(3)過程視角下的關系策略研究
內容視角和驅動視角下的研究揭示了關系策略的內容、作用和前因,但未能揭示關系策略的作用機理。在一些情況下,參與方雖然采取了關系策略,卻并未實現(xiàn)良好的合作關系,這表明理論和實踐之間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為了進一步探究關系策略的作用效果,研究開始向過程屬性深入,探討激勵策略、契約治理策略以及非正式策略的作用機理。
正式的激勵策略的研究中,主要是探討激勵策略對參與方心理感知及其行為的影響,如Suprapto等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契約類型和激勵策略有利于提升承發(fā)包的合作態(tài)度和團隊協(xié)作質量;Cheung等從經濟學和社會心理的雙重視角,驗證了激勵計劃會通過共同目標和關系專用型投資促進依賴性和合作行為的形成;Zhang 等研究了風險分擔對承包商的公平感知及其合作行為的正向作用;王雪青等則證實了業(yè)主的初始風險分擔策略對承包方感知信任和合作行為的正向作用。
在契約治理策略方面,早期的研究中,契約治理與契約執(zhí)行通常被視為一個整體,學者們分別從契約治理研究對關系規(guī)范形成、機會主義行為和沖突的作用。隨著研究地不斷深入,學者們注意到初始契約和契約執(zhí)行并不總是完全一致,契約治理的效果不應僅關注契約的相關條款,還應該關注其執(zhí)行過程,嚴玲等將契約設計作為參照點,分析了承包商在履約過程中的感知公平對其履約行為的影響;Quanji等從多功能視角分析了不同功能的契約治理對合作行為的影響,并考察了契約執(zhí)行嚴厲程度的調節(jié)作用。
在非正式的權利運用策略方面,Lu等基于中國建筑行業(yè)的實證研究顯示,業(yè)主專業(yè)權利對承包商認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存在顯著影響,且信任會進一步提升合作績效,強制權對承包商信任形成則沒有明顯的作用,但會減弱專業(yè)權利對信任的正向影響。S Zhang 等從業(yè)主與承包商的雙重視角,對比分析了業(yè)主和承包方關于權利與承包人角色內和角色外行為關系的感知,結果表明業(yè)主與承包商存在感知的差異,業(yè)主對自身專業(yè)能力的感知比承包商更高,而承包商對自身角色外行為的感知比業(yè)主更高。而從承包商的視角來看,業(yè)主的強制權對承包商的角色外行為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L Zhang 等分析了強制權的使用對承包商機會主義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團結性較低的情況下,業(yè)主強制權利的使用會增加承包商對關系風險的感知,進而導致其機會主義行為。
過程視角下的研究主要是探討關系策略對承包商認知和行為的影響,通過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關系策略的作用效果仍存在不一致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關系策略的使用需要考慮具體的情境特征,而現(xiàn)有研究缺乏對不同情境下的關系策略作用效果的關注,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引入情境變量,進一步探明關系策略的作用邊界。
(4)結果反饋視角下的關系策略研究
通過對關系內涵和關系策略的作用過程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關系態(tài)度會影響各參與方的關系策略和行為,而參與方的認知和學習作為參與方對行為結果的一種反饋,又會進一步影響參與方的行為和策略,由此形成一個不斷演變的反饋性關系循環(huán),一些學者通過反饋式的研究,對這一過程進行了揭示。如Wang 等從關系交換的視角,分析了先前合作經歷對業(yè)主契約治理和承包商合作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先前合作經歷與合作行為顯著正相關,同時先前合作經歷會促進參與方的學習過程,將習得的行為規(guī)范補充到契約條款中,通過增加契約協(xié)調功能進一步促進合作,而合作經歷對契約控制條款和適應條款則沒有顯著影響;Chen Y等分析了中國文化背景下契約違背現(xiàn)象的執(zhí)行策略,研究表明參與方會通過在以往合作中感知到的信任程度調整契約執(zhí)行的嚴厲程度;Cheung等則認為先前合作經歷會通過關系專用性投資影響依賴性的形成和合作行為;此外,Lu W 等證實了參與方在上一次協(xié)商行為中所獲得的不同主觀感知會對下一次的協(xié)商行為風格產生不同影響。
反饋視角下的研究揭示了參與方社會學習和適應的過程,這一過程與社會法律制度、文化和主體認知等都密切相關,未來的研究可考慮在中國特定關系文化和制度背景下,進一步探討參與方行為和策略的觸發(fā)機制。
在高度不確定性的項目情境中,關系的破壞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以往研究較多關注關系構建,對關系的維護關注較少,當參與方出現(xiàn)沖突或機會主義行為時,如果不采取恰當?shù)姆绞教幚?,很可能會導致關系的惡化。Lu W 等研究了不同任務水平下的沖突管理風格對關系質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合作風格與關系質量呈正相關,妥協(xié)風格與關系質量呈負相關。此外,隨著任務沖突水平的提高,順從型對關系質量的正向影響減弱,回避型對關系質量的正向影響增強;Zheng 等對信任的修復進行了研究,他們通過19 個深度訪談,調查了對承包商與分包商違背了信任后可以采取的有效策略。研究指出,信任破壞后,分包商立即采取行動、糾正和懺悔、以及承包商的支付拖欠進度款等是有效的信任修復策略,信任修復的動機則是以承包商與分包商之間的資源依賴為基礎。另外,該研究還分析了中國和西方信任文化的差異,與西方的快速信任但違背后修復困難相比,中國社會的信任建立較為緩慢,但違背信任后的寬容度較大。隨后,Zheng 等又針對分包商機會主義行為之后如何修復的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對于否認、道歉、懺悔三種策略,如果是應對分包商一次性的機會主義行為,懺悔的策略效果最好,但當分包商屢次發(fā)生機會主義行為時,任何一種策略對信任的修復都微乎其微。
以往研究較多關注關系的構建,對關系維護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工程項目是一項專用性投資很高的交易,參與方如果進入項目后再退出,會使得各方都遭受損失。現(xiàn)有的研究僅局限于分析機會主義行為后的策略效果,未能考慮不同關系狀態(tài)下參與方認知差異的影響,未來研究應對此予以關注。
參與方關系管理是項目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學者們剖析了項目情境下的關系內涵,驗證了關系態(tài)度和關系行為對項目績效的重要作用,也探索了關系培育的各種策略和作用機理,這些研究為工程項目關系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通過上述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的方面:
良好的合作關系作為參與方應對變化的有力工具,能顯著降低協(xié)調成本,提升項目績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關系的正面效應研究,忽略了關系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實際上,多次合作的項目伙伴在長期互動中形成的信任關系,可能會使他們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承諾,或是對機會主義行為的認知和控制的模糊,因此,未來研究可考慮對關系的負面效應進行關注。
以往研究多集中于關系策略作用效果和作用機理研究,相比于單一的實踐,相輔相成的關系策略可能會對績效產生更積極的作用,但目前研究對不同關系策略的具體應用情境以及該如何進行組合還缺乏關注。未來研究可考慮從關系策略聯(lián)系入手,分析不同關系策略組合對提高關系質量或項目績效的效果。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項目互動過程中的組織行為研究開始受到關注。目前,大多數(shù)項目過程的研究主要是考察承包商對關系策略的認知和反應,研究視角比較單一。實際上,關系演化中不同主體的感知偏差往往是造成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未來的研究應考慮從多元化的視角,對參與方的內在認知、構建方式等進行深化,分析不同主體對關系策略的認知偏差。
通過完整的契約治理,關系的破壞因子得到了削弱,但不確定性的項目特征使得關系波動成為一種必然,現(xiàn)有關系修復的研究僅限于對關系修復策略的作用效果進行分析,并未真正揭示關系修復的內在機理,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針對不同類型的契約違背情況進行分析,考察參與方對違約行為的認知和歸因,以便采取合適的行為策略對關系進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