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師范學院 江西·上饒 334001)
從古至今,女性形象的描寫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占有一席之位,從《衛(wèi)風·碩人》中對姜莊夫人的描寫,到三國時期描寫洛神服飾神態(tài)之美的《洛神賦》,以及后世許多描寫女性的作品,都給我們呈現出了獨特的女性之美。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女子的容貌舉止、情態(tài)、服飾為描寫對象的宮體詩一度盛行,對這類詩歌的評價,歷來也是褒貶不一。
宮體詩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近代以前,研究方法單一,主要是對宮體詩的批判和貶抑。代表作也不多,主要有吳兆宜的《玉臺新詠箋注》、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聞一多先生的《宮體詩的自贖》。到建國初期,宮體詩的研究逐漸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王瑤《隸事·聲律·宮體》中首次比較完整的論述了宮體詩的形成、發(fā)展和衰退的過程,這對宮體詩的研究有很大的貢獻。進入新時期后,宮體詩的研究角度則更為客觀,并產生了許多系統的的研究專著,主要研究成果有歸青的《南朝宮體詩研究》、胡大雷的《宮體詩研究》等,而蕭綱、蕭繹、徐陵等詩人的作品也成為了研究的焦點,并且許多研究者對宮體詩有了更加細致的研究,并產生了很多總結性的學術成果,宮體詩的研究也開始呈現繁榮局面。
梁簡文帝蕭綱,自幼愛好文學,眾多東宮僚屬依附在他周圍,逐漸形成了一個影響廣泛的文學集團。而風靡梁陳的宮體詩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展壯大起來的。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論述:
宮體詩,雖在梁朝盛行,但劉師培曾在《中古文學史論》中說:“宮體之名,雖始于梁,然側艷之詞,起源自晉。”由此可見,宮體詩在兩晉時期便已經開始形成。所以蕭綱宮體詩的出現,不可避免的受到前人宮體詩的影響。在兩晉時期,文人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主要是以玄言詩和擬樂府詩為主,到了齊梁時期,玄言詩則開始被山水詩和詠物詩所取代,這一些演變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宮體詩的出現。
根據史實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上逐漸產生了及時行樂的社會風氣。特別是在經歷了戰(zhàn)亂之后的蕭梁時期,這種貪圖享樂、驕奢無度的風氣尤為明顯。而這種社會風氣也對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促進了宮體詩享樂思想的發(fā)展。在宮體詩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及時行樂,永葆富貴,這幾乎是宮體詩中的主旋律。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迅速發(fā)展壯大,并對中國的古典文化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作用。佛教擅長通過對女性做細致地刻畫來教導眾生遠離情欲,這對宮體詩人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就如《方廣大莊嚴經》中就有詳盡描寫摩耶夫人的容貌和體態(tài)的詩句:“身體柔軟如迦鄰陀衣,目凈修廣如青蓮花,唇色赤好如頻婆果,頸如螺旋,美若虹蜺?!薄J捑V以及他的追隨者大都精通佛理,但作為一個男性,很難做到對于女性視而不見。身處皇室,作為一國之君,又不能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現的過于直白,所以只有通過詩作,將自己對于女性的愛戀和情感都寄托在文學作品之中。
據史書記載,蕭綱雖貴為王儲,但是卻遭受前朝權臣王異幾十年的擠壓,這導致蕭綱在政治上的成就不高,但是蕭綱在文學上的成就確是很難埋沒的。作為梁朝中央文壇的核心人物,他帶領他的文人集團促進了宮體詩的極大發(fā)展。他曾說過:“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庇纱丝梢?,在他心中,立身之道與寫文章是不同的,作為一國之君,必須要有良好的政治約束,可是作為一名詩人則可以不拘一格,放浪豁達。于是以蕭綱為代表的宮體詩人便將其思想全部寄托在了宮體詩的創(chuàng)作上,使得宮體詩在蕭梁時期一時風靡。
與傳統的女性描寫不同的是,宮體詩較多的是把女性作為一種特殊的物品來欣賞、評鑒。這種做法與詠物詩類似,只不過是對象從物體變成了活生生的人,實際上就是將女性物化。
女性形象的物化特征,顧名思義,就是把女性視為一種物體來描寫,也有的學者將其稱為“體物性”,究其原因,我們大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2.1.1 佛教的影響
佛教主張要以“無我”的心態(tài)去觀照女性,主張將女性看作是像器物一樣的物品。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描寫女性這類人物,蕭綱也只是像描寫自然景物一樣來刻畫,這是造成女性物化性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1.2 蕭綱身份的特殊性
蕭綱作為皇宮貴族,他不可能以一種常人的方式去展露出自己對于女性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所以他只有運用文學的手段來刻畫女性,將女性“體物化”,這樣既符合一國之君的禮儀,也使自己的內心需求得到滿足。
2.1.3 男尊女卑的思想
在中國古代,女性始終都是處于弱勢地位,在這些作品中,作者通常是以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待女性,并且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凸顯出男性的優(yōu)越感,所以并不會對詩中人有過多的情感。
女性物化性作為宮體詩一個很重要的特征,其表現主要在以下幾點:
2.2.1 表現在詩題上
在《玉臺新詠》中蕭綱有二十七篇作品,通過觀察這些作品的詩題,我們可以發(fā)現有部分詩作是以“看”“詠”“見”等為詩題,如《詠內人晝眠》、《春夜看妓》等,這些字眼,一般是出現在詠物詩的詩題中,由此可見 ,在蕭綱眼中,女性就和物體一樣,是用來“詠”,用來“看”的。
2.2.2 表現在寫實手法上
其次,蕭綱宮體詩中女性形象物化性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寫實手法的運用。在這類詩作中,作者往往不會直接的去描寫女性的思想情感,而是通過描寫女性的容貌、服飾以及體態(tài),如實的把女性的外在美表現出來。這也間接的體現出了詩人只是把女性作為一種沒有任何情感只是供人欣賞的物體。
2.2.3 表現在人物形象上
最后,通過了解蕭綱的眾多宮體詩作的描寫對象,可以發(fā)現,這些作品的主人公,絕大多數都是娼妓、宮女、歌姬、舞女等身份。作者之所以會寫這些身份比較低下的人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顯示出男性的位高權重。將這些女性視為物體來描寫,則更能夠凸顯出自己的男性光環(huán)。
在蕭綱的宮體詩中,有眾多詩作都是表現出女性獨特的思想情感,大致可以分為哀傷之情和歡樂之情兩種。
3.1.1 相思之情
自古以來,相思之情在古詩中便是一個很常見的主題,男子出門在外,只留下女子孤身一人翹首以盼,只愿早日能夠團聚,就如以下這首詩:
傷美人
昔聞倡女別,蕩子無歸期。今似陳王嘆,流風難重思。
翠帶留余結,苔階沒故基。圖形更非是,夢見反成疑。
熏爐含好氣,庭樹吐華滋。香燒日有歇,花落無還時。
在這首詩中,作者描寫女子曲折的心理活動,表現出深閨思婦內心對游蕩在外的人的思念,最后作者以景物描寫結尾,形成一種余音綿長繞梁不絕的意境。
3.1.2 愁怨之情
女子舊情未斷,從對男子的相思開始轉向憂愁哀怨,這類詩歌在蕭綱的宮體詩中也占有很大篇幅。就如下文,
獨處怨
獨處恒多怨,開幕試臨風。彈棋鏡奩上,傅粉高樓中。
自從征馬去,音信不曾通。只恐金屏掩,明年已復空。
全詩以一種凄冷的哀怨情調從現實到回憶丈夫在家時的場景,再回到現實,最后又想到了未來,這種時空上的交替,使得這種愁怨之情描寫的更加淋漓盡致。
3.1.3 憤恨之情
描寫棄婦的詩歌,《詩經》中便已出現,地位低下的女性在婚姻中往往處于劣勢,面對丈夫的始亂終棄,她們只能心灰意冷、悔恨交加。
詠人棄妾
昔時嬌玉步,含羞花燭邊。豈言心愛斷,銜啼私自憐。
常見歡成怨,非關丑易妍。獨鵠罷中路,孤鸞死鏡前。
《詠人棄妾》中,作者將曾經的甜蜜生活與現在的被人拋棄的命運做對比,自己后半生無依無靠,只有以死相逼,短短的一首詩,將棄妾內心的絕望和憤恨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雖然在蕭綱的宮體詩中大多數描寫女性的詩歌都是寫其哀傷之情,但也有小部分是能夠在詩歌中感受到歡快之情的。
采蓮曲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一種悠閑的情調,將采蓮女在荷塘深處的那種歡樂之情表現了出來。這些詩歌被后世認為是蕭綱宮體詩中最為清新淡雅的一類作品,也是后世為蕭綱“平反”的最有利的證據。
蕭綱等人創(chuàng)作的宮體詩雖然一直飽受爭議,但是其在文學史上的成就是不可磨滅的,其對后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宮體詩由于深受南朝民歌的影響,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也受市井小調的影響,使之具有一定的音樂美和韻律美,宮體詩人也在不斷的推動詩歌韻律化。如蕭綱的《東飛勞伯歌》:“金門玉堂臨水居,一顰一笑千萬馀。游子去還愿莫疏。愿莫疏,意何極。雙鴛鴦,兩相憶。”此詩有三處作者運用了轉換韻腳的方法,詩句的長短具有一定的變化,我們讀起來也具有一定的韻律感和音樂美。
“蕭綱宮體詩擺脫了正統政治倫理的內容,轉而更接近于現實生活及其帶來的感受,尤其是將這些感受賦予審美價值,把詩歌看作是給人以感官愉快的重要對象。”就如蕭綱的《和徐錄氏見內人作臥具詩》,作者描寫了一位女子縫制臥具,這樣充滿生活氣息的情景使讀者讀來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也正是宮體詩開始著重描寫女性的人體美,才使詩歌逐漸走向世俗化。
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宮體詩出現以前,詩歌主要是采用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手法來表自己的決心和思想情感,但是在宮體詩出現以后,詩歌開始用來專門的描寫人物,這在詩歌史上無疑的增添了表現內容,為后世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詩歌描寫對象。如晚唐時期的花間詞派,在一定程度受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宮體詩的影響。
通過閱讀中國古代史,我們會發(fā)現,在明清小說中,同樣出現了專以女性為刻畫對象的作品,但是這些作品,并沒有遭受那么多的貶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宮體詩是“源”,而明清小說則是“流”。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個“源”,才使得在詩歌史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審美領域。并且,宮體詩中對女性的描寫可以說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志向、情感方面的抒發(fā),而是轉向感官上的追求,這也極大地促進了審美意識的變化。
歷朝歷代,對于宮體詩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貶多褒少,作為宮體詩的頭號代言人,蕭綱也不免被世人所批判。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近代以來,對于宮體詩的評價則更加客觀化和理性化。蕭綱的詩歌雖不乏艷情之作,但其宮體詩對后世也具有一定的貢獻。所以我認為蕭綱的宮體詩在被貶作“亡國之音”的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尊稱為“亂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