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林
(環(huán)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甘肅慶陽 745700)
本土民間音樂資源指的是在某一地域內通過代代相傳的,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的本土音樂和音樂資源。蘊含于生活之中的本土民間音樂資源在民間流傳,也是對特定區(qū)域里民眾的生產、生活面貌的反映。其音樂形式豐富多彩,音樂內容是民眾喜聞樂見的生活內容。
本土民間音樂課程資源是指將具有教育價值的,能夠合理轉化為學校音樂課程的,能為學校音樂課程服務的各種本土民間音樂資源。筆者認為本土民間音樂資源可以包括本土歌曲、本土戲曲音樂、本土民間舞蹈音樂,以及本土民間器樂等各種資源。這些音樂資源一般有鮮明的音樂特點,具有健康的本土音樂文化,我們將這些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納入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豐富中職音樂教學內容,也可以傳承、開發(fā)和保護本土音樂文化資源。這個活動過程可以熏陶及激發(fā)中職學生熱愛鄉(xiāng)土的情感,也可以豐富中職學校音樂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內容。
本土民間音樂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樣,以自己的形式記錄著一方熱土人民的生活與愿望,它是地域文化的靈魂。美國音樂教育家雷默先生將本土音樂稱為:一種本文化饋贈給我們每一個成員最珍貴的禮物。本土民間音樂可以使某一種本土文化在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文化,日益交流過程中保留該地域獨特的個性。教師可以在中職學校音樂教學中,開發(fā)和利用本土音樂資源,傳承本土音樂文化,帶領學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不斷感受民間文化的豐富性,借以凈化學生的審美心理,培養(yǎng)學生以開放、平和、包容的心態(tài)接受各種文化形式。
中職學校音樂課可以弘揚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但是,許多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拘泥于教材內容,而忽略了本土民間音樂文化,很少去挖掘和整理本土音樂文化成果,致使本土音樂與學生相去甚遠,甚至概念模糊或一無所知。因此,中職學校音樂教育也肩負著傳承民間音樂文化的重任。中職學校有責任和其他學校一起參與整理和研究本土民間音樂資源,并將本土音樂帶進課堂,在學生之間分享,發(fā)動學生的力量,繼承和傳播這些文化形式,為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職學校開發(fā)本土音樂資源可以豐富學校音樂教學的內容,可以突破規(guī)劃音樂教材的局限性,也可以把有明確地域特色的音樂資源充分發(fā)掘出來,拉近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親近感,提升學生音樂的鑒賞能力,促進中職學校音樂教學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指導學生,開展搜集和整理校內、校外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資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與鑒賞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意識。
很多音樂教育家把民間音樂看作是土著舞一般靈動的藝術資源,而在中職學校開發(fā)本土民間音樂資源,是對中職學校音樂課程的有效補充,也是對規(guī)劃教材中的音樂教學內容的改革。環(huán)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逐步認識到民間音樂的重要性,重視搜集、整理本土民間音樂資料。比如,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道情皮影”引進了課堂,開設了道情皮影班;將民間藝人請進學校擔任教師。這極大的保護和傳承了“道情皮影”這一民間文化,也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內容。本土還有很多民間小調,學校也要鼓勵教師和學生走進鄉(xiāng)村,拜訪民間藝人,不斷搜集和整理,并將整理結果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通過嘗試演繹,將這些音樂資源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我校在對本土民間音樂資源搜集和整理的基礎上,可以對音樂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可以開發(fā)本土音樂校本教材,建立本土音樂教學資源庫,并在不斷的整合中嘗試對本土音樂演奏形式進行改進,與現代音樂結合起來,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得到人們的接受與認可。我校把環(huán)縣皮影的傳統(tǒng)劇本進行了收集、整理出版,搶救和保護了一大批將要遺失的優(yōu)秀民間文化資源,并在繼承環(huán)縣道情皮影的演唱模式的基礎上,對器樂組合進行現代化的改進,融入了電聲設備,大大改進了皮影的演唱形式,演奏效果更具感染力。
校園音樂也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資源。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整體偏弱,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不多,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中職學??梢栽谝魳繁硌莘矫妗按笞鑫恼隆薄W??梢岳眯@音樂會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風采的舞臺,也可以借助校園歌手大獎賽等形式,發(fā)現校園的優(yōu)秀音樂人才。學校也可以選擇適合中職學生的本土民間音樂,讓學生帶上舞臺,帶給學校內外的觀眾,豐富校園音樂文化形式,擴大本土音樂的傳播范圍,不斷豐富學生的音樂生活。
學校需要積極挖掘具有一定才能的本土音樂人才,引進校園,壯大師資的隊伍,激發(fā)教師對民族音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