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古代辭書中記載了許多醫(yī)學詞語,并將當時世人對這些醫(yī)學詞語的理解記錄在釋義之中。由于古代科學技術(shù)的限制,導(dǎo)致部分醫(yī)學詞語的釋義界限模糊。由于咽喉在人體構(gòu)造中位置相近,而且功能相關(guān),古代辭書中有關(guān)人體咽喉部位解剖及病理方面的詞語就有“咽”“喉”“嚨”“嗌”“噎”“”“喝”等,但未能進行明確區(qū)分。本文將結(jié)合古辭書釋義及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對以上醫(yī)學詞語進行考辨,明確其中的含義并發(fā)掘其語言學價值,以期為醫(yī)學文獻語詞研究提供參考。
《說文解字》(以下簡稱《說文》):“嚨,喉也。喉,咽也?!盵1]24《爾雅·釋鳥》:“亢,鳥嚨?!惫弊ⅲ骸皣担^喉嚨?!盵2]94口語多將“喉”與“嚨”連用,稱為“喉嚨”,又稱為“咽喉”。此為同義并列結(jié)構(gòu)的復(fù)合詞,訓(xùn)釋詞與被訓(xùn)詞意義相近,有一部分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結(jié)合為雙音節(jié)詞,并以此形式在語言中固定下來。古人常常用事物義類相近的單音節(jié)詞組合成復(fù)合詞,這是復(fù)音節(jié)詞產(chǎn)生的途徑之一,以此來強調(diào)詞義,使詞義更加突出?!墩f文解字義證》:“咽也者,《蒼頡篇》同《御覽》,引作‘嚨也’?!蓖躞尥痧?,并進一步分析,曰:“此渾言之也?!盵3]2086可知,喉、嚨、咽三者在古時“統(tǒng)言不別,析言則異”。
1.1 咽 “咽”在古辭書中有三個音項,以音別義,此屬于單音詞造詞法中的音變法。古辭書中,《說文》:“咽,嗌也?!盵1]24《大益廣會玉篇》:“咽,咽喉也?!盵4]24《集韻·先韻》合《說文》《大益廣會玉篇》之釋義,曰:“咽,嗌也,謂咽喉也?!盵5]162此為名詞,表示咽部。
《三國志·魏志·華佗傳》:“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崩钯t注:“咽,喉也?!盵6]《漢書·息夫躬傳》:“云咽已絕?!鳖亷煿抛ⅲ骸把?,喉嚨。”[7]1677《夢溪筆談·卷第二十六·藥議》:“水與食同咽,豈能就中遂分入二喉。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則納飲食,喉則通氣。咽則下入胃脘,次入胃,又次入腸,又次入大小腸。喉則下通五臟,為出入息。”[8]
咽喉與鼻腔、口腔、喉腔相通,為人體的重要部位,此可引申為戰(zhàn)略中的險要之地,即為地勢險要,連接多地的樞紐之地?!夺屆枳C補·釋形體》:“咽……氣所流通扼要之處也?!盵9]114《戰(zhàn)國策·秦策三》:“韓,天下之咽喉也。魏,天下之胸腹。”[10]
1.2 喉 《說文》:“喉,咽也?!盵1]24王筠細致區(qū)分了喉與咽的不同。《說文解字句讀》“喉”下云:“案,喉骨而咽肉,喉前而咽后?;蛟缓碛叶首?,則結(jié)喉見于外,可以破之。惟咽納食也?!盵3]556《素問·太陰陽明論》云:“喉主天氣,咽主地氣?!薄鹅`樞·憂恚無言》說:“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薄额惤?jīng)》曰:“喉為肺系,所以受氣,故上通于天;咽為胃系,所以受水谷,故下通于地?!盵11]可知喉在上,中醫(yī)將其歸屬于肺系;咽在下,與食道相連,歸屬胃系。
現(xiàn)代人體解剖學將咽部與喉部作如下區(qū)分:咽腔以軟腭與會厭上緣為界,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咽位于喉的上方,與喉部連接的部位為喉咽,范圍是舌根部向下至會厭上緣。喉上連咽,下通氣管。功能上,咽部主要是傳輸氣體與食物的管道。喉部下連氣管,由軟骨和聲帶組成,主要作用是通氣與發(fā)聲,咽部對發(fā)聲起到共鳴的作用。發(fā)病癥狀上,咽與喉的黏膜是相連接的,發(fā)病時相互牽扯,難以區(qū)分,可借助聲音判斷。喉的主要功能是發(fā)聲,如果聲音出現(xiàn)了變化,可推測是喉部出現(xiàn)了病變。
1.3 嚨 “嚨”即“喉”,常以復(fù)合詞“喉嚨”的形式出現(xiàn)?!稜栄拧め岠B》:“亢,鳥嚨?!惫弊ⅲ骸皣?,謂喉嚨。”[2]94
《說文》:“嚨,喉也?!盵1]24馬敘倫[12]《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倫按,龍、喉,東侯對轉(zhuǎn)轉(zhuǎn)注字。”由此,“喉”與“嚨”為六書中的轉(zhuǎn)注字。許慎[1]316給轉(zhuǎn)注下的定義為:“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祭鲜且病!痹谄渲校S慎并未注明何為轉(zhuǎn)注字,所以造成了后世學者分析轉(zhuǎn)注的分歧。馬敘倫先生綜合漢字形音義三要素來理解轉(zhuǎn)注,認為“建類一首”的“首”指聲紐韻部,突出語音在轉(zhuǎn)注中的重要性,這點較前人有所突破;“類”指字形,側(cè)重于部首,主要指事物的屬性,但不局限于同一個部首中,隸屬于不同部首,只要意義存在關(guān)聯(lián),也可劃歸為一“類”?!墩f文解字六書疏證》:“轉(zhuǎn)注之意,是謂從此運輸達彼。故就明而觀,即含有以此字之形聲義運輸至彼字之意矣?!盵13]轉(zhuǎn)注為造字法,轉(zhuǎn)注兩字,部首相同,意義相通,古音也要相近。
“嚨”,來母東部;“喉”,匣母侯部,侯、東對轉(zhuǎn)。二者韻部相近,同屬“口部”字,又意義相近,故二者為轉(zhuǎn)注關(guān)系。馬敘倫[13]認為,轉(zhuǎn)注字“由原字而轉(zhuǎn)變其聲,復(fù)不刻定為一字,而可轉(zhuǎn)輾復(fù)造”。
1.4 嗌 《說文》:“嗌,咽也。”[1]24“嗌”指咽部。又作“”,為象形字,《說文》:“上象口,下象頸脈理也?!盵1]24《素問·至真要大論》:“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薄班伞迸c“咽”同義,其引申方向亦大致相同,屬同步引申?!班伞庇裳屎硪隇殡U要之地,形符從“”作“隘”。《說文解字注》:“嗌者,扼也,扼要之處也?!盵3]558《釋名疏證補》:“咽,咽物也。又謂之嗌,氣所流通阨要也。”[9]114《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倍蓬A(yù)注:“言楚在險隘,不得陳列。”[14]3937《龍龕手鏡·土部》:“塧,險塧?!盵15]《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單張之山……有鳥焉,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惫弊ⅲ骸班桑室?。《谷梁傳》曰:‘嗌不容粒。’今吳人呼咽為嗌,音隘?!盵16]郭璞此處訓(xùn)釋既解釋了“嗌”指咽部,又通過注音溝通了“嗌”與“隘”的詞義關(guān)系。“嗌”,錫部影母字;“隘”,支部影母字,二字雙聲,韻部對轉(zhuǎn),音近義通,為同源關(guān)系?!班伞?,又指咽喉阻塞,引申為阻塞之義,也作“隘”。在“阻塞”這一義項中,“嗌”同“阨”。今查,厄,錫部影紐,有阻塞、險要之義,其中“險要”義,后作“阨”,“阨”同“隘”,韻部由錫部對轉(zhuǎn)至支部;其中的“阻塞”義,同“隘”,聲音不變。聲符“厄”“益”同在段玉裁《音韻表》的十六部?!岸颉薄瓣i”“隘”“嗌”音近義通?!夺屆枳C補》:“益州。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盵9]86
2.1 咽 咽部是食物與氣體進入人體的共同通道,故聲音滯澀稱為“咽”,組詞為“哽咽”,多用來形容哀痛時因氣機不暢所發(fā)出的聲音特點?!端伪緩V韻·屑韻》:“咽,哽咽?!盵19]《集韻》:“咽,聲塞也。”[5]704《慧琳音義·卷九十三》“嗚咽”注“咽”曰:“《聲類》云:‘下平聲也。亦氣逆也?!盵20]3522《文選·潘岳(寡婦賦)》:“口嗚咽以失聲兮,淚橫迸而沾衣?!崩钌谱⒁O《詩傳》曰:“咽,憂不得息也。”[21]737由“氣逆”“不得息”可引申出阻塞義。食物阻塞食道可稱為“咽”,又稱為“噎”,常用于口語?!端伪緩V韻·屑韻》:“噎,食塞。又作咽?!盵19]通過比對古代文獻記載的咽部疾病的特點,可知咽部疾病大多有“堵塞不暢”這一特征。
2.2 嗌 由上文分析“咽”的生理功能可知,咽主傳輸飲食物與氣體,咽的發(fā)病特點主要是“阻塞”“不通暢”。若飲食或氣機出現(xiàn)異常,可推測是咽部發(fā)生了病變,通常表現(xiàn)為咽部有阻塞感,飲食不易下咽,氣機不暢。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大量記載,如《谷梁傳·昭公十九年》:“……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14]5297《說文》:“鯁,食骨留咽中也?!盵1]81《玄應(yīng)音義·卷二》引《聲類》曰:“哽,食骨留嗌中也?!盵20]3821此為飲食不易下咽?!墩f文》:“,咽中息不利也。”[1]177《說文》:“欭,嚘也?!盵1]177《大廣益會玉篇》“嚘”下引《老子》“終日號而嗌不嚘”云:“嚘,氣逆也?!盵4]99《集韻》:“欭,嘅也?!盵5]125此為氣機不暢。
2.3 噎 《說文》:“噎,飯窒也?!盵1]27指食物阻塞咽部?!痘哿找袅x·卷三十四》“哽咽”注引《說文》:“噎,食在喉也?!盵20]1362《慧琳音義·卷六十》“噎饑”注:“食在喉中不下曰噎。”[20]2444《集韻·質(zhì)韻》:“噎,食塞咽也?!盵5]508《詩經(jīng)·王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如噎。”[14]697今查“嚘”,《大廣益會玉篇》:“嚘,氣逆也?!盵4]148《太玄集注·夷》:“柔,嬰兒于號,三日不嚘?!蓖跹淖ⅲ骸皣Γ瑲饽嬉??!盵22]《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噎候》:“此由憂恚所致,憂恚則氣結(jié),氣結(jié)則不宣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夫五噎,謂一曰氣噎,二曰憂噎,三曰食噎,四曰勞噎,五曰思噎,雖有五名,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行、憂恚嗔怒所生……”[23]“噎”為食物堵塞,或氣機不暢上逆所造成的咽部有堵塞感的疾病?!墩f文》:“,咽中息不利也?!盵1]177《通俗文》:“大咽曰?!盵24]此“咽”為“噎”的借字,“”為哽咽之義,是由于氣機不暢所致的氣哽。
綜合咽部疾病名“嗌”“噎”,均有頸部堵塞之感,導(dǎo)致飲食與氣機壅塞?!斗窖怨{疏》:“咽謂之嗌,咽痛亦謂之嗌,飯窒謂之噎,咽痛亦謂之噎,皆義相因也。”[17]377
通過對比“喝”與“嗌”,可知“喝”指聲音嘶啞,為喉部疾病;“嗌”指飲食阻塞、氣機不暢,為咽部疾病。王念孫誤認為“喝”與“嗌”同,是沒有將相關(guān)文獻進行分類比對所致。事實上因咽與喉位置相鄰,難以區(qū)分,故古人不分咽與喉,而構(gòu)成了復(fù)音節(jié)詞“咽喉”。對比同義詞(近義詞)的語言環(huán)境,可看出二者的細微差別。
從詞源角度分析,《方言箋疏·卷七》:“斯,離也?!盵17]257《方言箋疏·卷六》:“、披,散也。東齊聲散曰,器破曰披,秦晉聲變曰,器破而不殊,亦其音謂之,器破而未離謂之璺,南楚之間謂之?!盵17]257、澌、嘶、斯、,聲同義并相近,此詞條揭示了從“斯”得聲的字的同源義——分離、破碎,如以下例證,《詩經(jīng)·陳風·墓門篇》:“……斧以斯之……”《毛傳》:“斯,析也?!盵14]804《大雅·板篇》:“無獨斯畏?!编嵐{:“斯,離也?!盵14]1185《爾雅·釋言二》:“斯,離也?!盵2]35《說文》:“析也。從斤其聲?!对娊?jīng)·陳風·墓門篇》曰:‘斧以斯之。’”[1]120《說文》:“澌,水索也?!盵1]234索,盡?!墩f文解字注》:“斯,析也。澌,水索也。凡同聲多同義。”[3]6377《玄應(yīng)音義·卷十三》“嘶碎”注曰:“嘶,又作二形?!盵20]3847《說文》:“,散聲……”[1]151又曰:“,悲聲也。”[1]51、嘶、,三者均指聲音沙啞,,從疒,專指疾病;嘶、,從口,從言,專形容聲音。
綜上所述,嚨即咽,咽與喉相連,喉在上,咽在下。“嗌”“噎”為咽部疾病,指吞咽食物困難?!昂取薄啊睘楹聿考膊?,指聲音嘶啞。辭書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言學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結(jié)晶。古代辭書中包含的大量醫(yī)學詞匯及辭書對醫(yī)學詞匯的訓(xùn)釋,對解讀中醫(yī)古代文獻具有實用價值。通過比較辭書中所收的醫(yī)學詞匯可進一步明確詞義,從而探究醫(yī)學詞匯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演變。本文將中國傳統(tǒng)語言之學用于釋讀中醫(yī)文獻,解釋疑難字詞,梳理詞義發(fā)展脈絡(luò),體現(xiàn)了訓(xùn)詁學對中醫(yī)文獻研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