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璠
“我一直/都在春天等你/執(zhí)著,堅定,飽含熱淚卻依然/面帶微笑。/只要你來,所有的黑夜都是光明的/所有的苦難都是甜蜜的/充滿希望……”清新明快的語句節(jié)選自詩歌《在春天等你》,它的作者不是詩情畫意的文藝青年,也不是專業(yè)的文學工作者,而是一位每天與田地、貨物打交道的普通村民。她就是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xiāng)李石村的李翠利。
辦微光書苑,是力所能及之事
李石村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歌舞團的到來讓這個小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v然已經過去了十二年,李翠利仍然能清晰回憶起那天興奮的心情,她抱著襁褓中的女兒早早等候在舞臺前,準備欣賞一場美輪美奐的歌舞表演。然而表演開始不久,外表光鮮亮麗的表演者竟然當眾講起了“黃段子”,把緊緊圍繞在舞臺兩側的孩子們逗得咯咯直樂??粗⒆觽儾恢O世事的笑臉,望著懷里還未斷奶的嬰兒,李翠利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盡自己的努力,改善鄉(xiāng)村的文化環(huán)境?!?/p>
正如蘇格拉底所說,要除掉曠野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種上莊稼。要將文化“種”在孩子的心里,閱讀是李翠利想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懷揣著樸實的愿望,李翠利將自家超市里銷量最好的白酒貨架清空,擺上了家里珍藏的200多本書,本著零門檻的借閱原則,開辟了鄉(xiāng)村圖書角——微光書苑?!八呛芪⑿?,很微小的光芒。”說起“微光”名字的由來,李翠利有些靦腆地回答道。微弱的光亮注定需要歷經風雨才能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書苑建成之初,面對無人問津的情況,李翠利轉換思路:“一本書上說,猶太人在書中抹上蜂蜜吸引孩子看書,我沒有蜂蜜,那就將糖果獎勵給看書的孩子?!辈痪茫浖苌系臅唤栝喴豢?。糖果獎勵法讓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然而很快,李翠利珍藏、自費購入的500多本書已無法滿足孩子巨大的閱讀需求,怎么辦?心急如焚的李翠利開始了漫漫尋書路。
“那個神經病又來了?!睂?,李翠利被冷眼相待,她會不會是搞傳銷的?她做公益圖什么?很多人不理解李翠利為何放著安穩(wěn)的日子不過,反而騎著三輪車風雨無阻地穿行在內黃縣的大街小巷。漫天的嘲諷席卷而來,李翠利承擔著心靈和身體的雙重壓力?!拔且欢ǖ模珓e人越不理解、不相信,我就越想做出來證明自己?!辈环數睦畲淅麤]有被困難壓垮,反而愈挫愈勇,越戰(zhàn)越強。被問及堅持的動力,李翠利的回答云淡風輕:“既然有能力,就應該去做?!迸c生俱來的責任感,讓李翠利挺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當地婦聯(lián)、國內公益組織漸漸關注到這位為鄉(xiāng)村文化建設而努力奔走的志愿者,慢慢地,微光書苑已有近5000本書籍,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暫時得到了滿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丟書”是微光書苑面臨的常態(tài)化問題,“一年大概丟失100-200本”。起初,李翠利很著急,后來轉念思考,“漂泊”在外的書籍正是被人閱讀才沒有回到書苑,從這個角度看,目的已經達到了,也就不必著急尋書了。從初建時期無記錄到煙盒記錄,再到記錄表記錄,如今回歸無記錄,經過十二年的調整,李翠利最終決定回歸初心,“有人看書才會丟書,只要書發(fā)揮了作用就好”。
40歲的李翠利褪去了年輕時易激動的情緒外衣,眼神變得更加柔和,心態(tài)也更加平和?;赝麆?chuàng)立之初的自己,她坦言成長了許多:“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盡量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注意力放在感興趣的事情上。”
用生活滋潤理想,在田埂上守望書香
家人是李翠利最強大的后盾,也是她心底最柔軟的存在。父親的自行車承載了李翠利童年的美好記憶。出生于普通農村家庭,童年的物質生活比較拮據,可父親從未讓家中的三姐妹精神世界匱乏?!鞍职衷诤苓h的地方上班,每次回家掛在自行車上的袋子里總會有驚喜,有時是糖,有時是書或者報紙?!毕萑牖貞浀睦畲淅y掩笑意,“當時訂報刊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可爸爸還是節(jié)省下工資給我們訂閱?!睍憬櫫死畲淅耐?,父親埋下的閱讀種子也在她心中悄悄長大,時至今日長成大樹,為更多的孩子帶來“陰涼”。
作為李翠利閱讀的啟蒙者,父親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女兒的人。老人延續(xù)了年輕時訂報刊的習慣,堅持多年自費訂閱報刊免費發(fā)放給村民;挨家挨戶介紹微光書苑的閱讀模式,解答鄉(xiāng)親們的疑惑。李翠利的母親平時編麥秸稈草帽以補貼家用,一個手工費僅一元錢,當年近古稀的母親拿出攢下的2000元錢支援女兒,李翠利內心燃起了炙熱的火焰:堅持下去,讓知識的光亮在每個孩子身上閃耀。同樣,兩個姐姐也用行動默默支持著小小的書苑——生活在鄭州的姐姐每次回家總是大包小包,可這些包里既不是吃的,又不是穿的,沉甸甸的全是妹妹最熱愛的書籍。除了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妹妹找書,姐姐還為村里的孩子買玩具,陪孩子參加微光書苑的各種活動。幸福的原生家庭帶給李翠利滿滿的動力,這種美好也傳遞到了李翠利的小家。
李翠利說,微光書苑本就不屬于她一個人,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不會堅持十幾年之久,更不會達到如今的規(guī)模。在忙于微光書苑的這些年,丈夫是李翠利最安心的依靠,懂事的兒女是最貼心的“伙伴”?!拔抑С帜阕鲎约合胱龅氖隆?,兒子的這句話使李翠利感動不已,她笑著和記者解釋,自己是個特立獨行的人,有時候想法天馬行空,但兒子從來都是站在自己這邊,令她心生溫暖。十二年彈指一揮間,昔日李翠利懷里的嬰兒也已經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初中生,她稱女兒是自己和小讀者聯(lián)系的紐帶,女兒經常提出自己讀書的喜好供母親參考,還會幫助同學借書、還書,儼然一名小志愿者,為微光書苑貢獻自己的力量。
家是以愛為圓心、幸福為半徑的一個圓。家人無私的鼓勵使李翠利能夠盡力追求理想,在田埂上守望書香。
照亮更大的世界
每周日下午總是李翠利最忙碌的時候,不是忙于超市的迎來送往,而是忙著和孩子們一起快樂游戲。隨著微光書苑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李翠利力求帶給孩子更多美好。近年來,她將閱讀活動與周末下午的志愿者活動相結合,“小小演講家”“舊物改造”“科學小實驗”等活動已經成為微光書苑的固定項目。微光書苑已不再單單作為鄉(xiāng)村圖書館的身份存在,它既是孩子的游樂園,又是孩子的第二個課堂。李翠利介紹,她和孩子們有個QQ群,每周都會在群里預告周末的活動,孩子們可以按照興趣選擇性參加,人數最多的時候,十平方米左右的微光書苑容納了18個小朋友。孩子們對“李翠利老姑”的喜愛程度可以想見。
“老姑”是孩子們對李翠利的愛稱,而李翠利總是親切地呼喚孩子們?yōu)椤昂骸薄澳輧骸??!熬褪窍胱尯嚎磿!崩畲淅麆?chuàng)辦微光書苑的初心十二年始終如一。而李石村潛移默化中的變化,讓她暗暗驚喜。駐村干部告訴李翠利,李石村和其他村不一樣,孩子們都特別有禮貌,村民整體精神面貌都不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李翠利“種”在孩子心中的文化種子,不知不覺間已經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目前,微光書苑已經擁有百余人的基層閱讀推廣志愿服務團隊,匯聚受眾達30萬余人次,李翠利本人還受邀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草案)》立法審議座談。隨著鄉(xiāng)村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微光書苑也逐漸被更多的人關注。李翠利表示,“家長主動帶孩子來參加活動、孩子自主借閱書籍使我欣慰?!?“拋磚引玉”是李翠利對微光書苑所發(fā)揮作用的簡要總結,她希望通過閱讀活動,打開孩子的視野,引領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李翠利相信,微光易滅,但點點微光匯聚成火炬便會擁有照亮夜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