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芬
[摘 ? ? ? ? ? 要] ?賞識教育為現(xiàn)當代教師“慣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其理念與現(xiàn)實卻有所偏差。闡述賞識教育的應然狀態(tài)、理論支撐及其教育價值,敘述賞識教育現(xiàn)實狀態(tài)與理想偏差的原因。最后,回答了如何做才能回歸賞識教育的初心。
[關 ? ?鍵 ? 詞] ?賞識教育;懲戒教育;理論;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07-0144-02
一、賞識教育的生成及價值
賞識教育即用欣賞的認知態(tài)度去應對對方的行為結果,給予積極刺激,以期強化該行為結果,增加該系列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或糾正其不當行為。賞識教育最初由幼兒潛能開發(fā)專家周弘提出,是世界著名的六種教育方法之一。周弘老師曾用這種教育方法將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yǎng)成了留美博士生,他認為賞識教育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最初的賞識教育不是單向表揚加鼓勵,指的是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增強孩子的心理體驗,或是適當提醒,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最終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動機為目的。
(一)賞識教育生成的理論支撐
1.馬斯洛的需要層級理論
亞伯拉罕·馬斯洛認為,一個國家多數(shù)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發(fā)展水平及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以我國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及教育水平來看,我們的需求絕不只停留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層面,尤其對現(xiàn)當代受教育的一代青年來說,尊重和渴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更加凸顯。賞識教育必須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
2.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是以全面的、發(fā)展的、多維度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加德納認為,每個孩子在各自世界里都是天才兒童,只是每個人的學習風格和智能圈層不同。多元智能理論倡導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與風格,認識學生獨特世界內的優(yōu)缺點,全面激發(fā)其智能所長。之后,在教育界出現(xiàn)了“檔案袋”評價法,也叫作個人成長記錄袋。這種評價方法就是多元智能理論的實施體現(xiàn)。賞識教育進行的前提是要認識到每位學生的差異性。
3.自我效能理論及歸因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人對自己能否完成某項行為成就的預期或主觀評估。而影響自我效能感最直接的因素是直接性或替代性成敗經驗,因此,教育理論倡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正確歸因。賞識教育的一項重要路徑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激發(fā)某項動機和興趣。而成敗經歷也影響著歸因情緒。賞識教育便是最好的路徑!
(二)賞識教育的價值
1.賞識教育體現(xiàn)著“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
通俗地講,賞識就是教師要尊重、欣賞學生?!耙匀藶楸尽笔钦f“人是根本”。這里大致有三層意思:其一,人是源頭,在教育教學進行時,指定的計劃、目的都要從人本身出發(fā),要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其二,人是過程,在實現(xiàn)教育目的、守教育初心的過程中,時刻需要記住,這個過程是圍繞“人”這一對象展開的,切不可脫離人而言;其三,人是目的,圍繞教育目的所開展的一切計劃、活動都是為了達成總的教育目的,為了促進人的發(fā)展而進行的。最終要落實到人的發(fā)展上。正是迎合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賞識教育“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賞識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位學生的人格、心理、學習方式、智能等都是有差異的,因材施教是一項必要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習能力以及各方面素質,選擇有針對性的方法去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彌補學生的不足,以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發(fā)展。賞識教育正應該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留意觀察分析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待特點明顯的學生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特點,促成學習策略的轉化。
3.賞識教育以“愛”為本質,尊重生命規(guī)律
賞識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百分之百成功現(xiàn)象。但不是說賞識教育是搞完美主義。賞識教育是“認可差異,允許失敗,同時又不失熱愛”的教育過程。以“愛”為本質,有人認為應無條件地取代懲戒教育,后者應該完全消失。以“好孩子都是被夸出來的”為由一味肯定,或者說異化賞識教育,否定懲戒教育。賞識教育是一種辯證的、客觀的教育方法,使用不當就會容易將其異化?!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人是有差異的,每個人在不同的地方跌倒,對于不同的事情處理方式不同,也會在不同方面犯錯誤。這一點也恰恰說明賞識教育是與懲戒教育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是尊重生命規(guī)律的教育方法。
二、賞識教育緣何失效
(一)“賞識教育”理念被異化
許多實踐者,甚至學者將“賞識教育”的概念異化,普遍將其與獎賞、強化、表揚等概念等同。賞識教育形式化、物質化、偏差化、泛濫化、片面化等問題使賞識教育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錯誤的理念指導出錯誤的行為,致使賞識教育備受質疑。認知是行動的理念指引,只有正確地認識某件事物才會恰當?shù)剡\用它,才能有效地利用“賞識”正確賞識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通常對其理念異化表現(xiàn)為以下兩方面。
1.賞識教育等于表揚
很多人認為,獎賞教育與懲戒教育是相對的,因此將后者完全拒之門外,一味地表揚、夸獎。認為在“賞識教育”進行時容不得半點懲罰與批評。實際上,無論從人格發(fā)展理論來看還是道德階段理論來看,學生時代的個體在某方面的認知較為模糊,需要有人做指路人,顯然,教師和父母作為重要角色登上舞臺。在教育過程中,提倡尊重學生、愛護學生。但這與適當?shù)膽徒洳⒉幻?。因此,將其與表揚完全等同是不利于其實施的。
2.賞識教育只現(xiàn)身于學校
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教育本身是學校的事情,將自己退出教育圍場,完全交給老師還覺得理所應當。當教師嘗試與家長溝通并運用賞識教育方法時,家長會以“老師,您說的這些我們也不懂,平時我們也忙,您用您的方法來就行”的萬能拒絕理由拒絕合作。教師很無奈,孩子表現(xiàn)不好時家長很迷茫,賞識教育很“失敗”。
(二)“懲戒教育”方法徹底缺席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懲戒不等同于懲罰。很多情況下,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被看成對立面,其原因就是將二者概念混淆。懲戒教育應該被給予一個明確的定義,即:懲戒是指“施罰使犯過者身心感覺痛苦,但不以損害受罰者身心健康”為原則的一種懲罰方式,是一種以消極教育為背景,讓受教育者自覺感知錯誤,主動承擔錯誤行為帶來的后果。而懲罰與懲戒有著本質區(qū)別,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方法,是教師的一項教育權利,以矯正行為為目的。而懲罰體現(xiàn)著教師的暴力和對學生的損害,給學生帶來了心靈創(chuàng)傷,把握不好更是一種違法行為。很多實施者將兩者混淆。錯誤地施行賞識教育,將懲戒教育對立起來,使其在教育場地徹底缺席,賞識不具體、不適度、不到位。
(三)家校“賞識脫節(jié)”對孩子“撒謊”
賞識教育在部分學校和家庭的觀念里還沒有普及,甚至部分教師盡管運用賞識教育方法都無從知曉賞識教育。在學校時,學生受到教師的表揚或針對性評價,比如:“你是一個勤快的孩子,你的努力老師都看在眼里,希望你繼續(xù)努力,相信你會有所收獲?!贝藭r,學生心里便有了老師給予的“勤快”標簽。回到家中,父母輕易的一句“你怎么這么懶?”孩子的心理便受到了打擊,出現(xiàn)了心理矛盾。為何家人的評價與老師的評價不一致,肯定是老師為了鼓勵才說自己勤快的。此后,老師的評價已經失效,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降低了。實際上,很多情況下,父母或教師輕易的一句氣話很可能改變孩子的生活。僅僅提高教師的素質是遠遠不夠的,在當代社會,人人都需要終身學習。
三、賞識教育如何進行
(一)提高教育者“賞識”素質
1.全面認識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一種靈活的教育方法,它是以尊重、關愛、理解為基礎的。只有全面認識事物,才能正確運用其改造世界。全面認識要求我們辯證、客觀地看待事物。首先,賞識教育不等同于夸獎。其次,賞識與懲戒不是針鋒相對的關系。賞識教育在路上。
2.持有終身學習理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較高的境界。在知識不斷豐富、信息不斷更新的今天,我們要認識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僅僅是針對賞識教育學習來說,對作為學習者的教育者(教師及父母)來說,任何時候都要不斷學習,教學相長。否則,將無法為人師,不能滿足孩子成長需要。因此,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對于教育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二)“賞識”“懲戒”適時、適度
1.把握二者的關系
很多學者討論賞識教育該不該有批評、懲戒存在。前面說兩者并不矛盾,就在于懲戒方式與“度”的把握。懲戒不能缺席,應該在關懷、尊重、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站在朋友的立場上給予提醒和指導性意見。
2.適度賞識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度賞識,對學生正確的行為給予表揚或鼓勵。但并不代表一切都給予遷就,對不良行為要及時矯正和強化。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播,更是對人的影響。凡事把握“度”最好,“好孩子都是被夸出來的”思想被異化,一味夸贊,沒有矯正措施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三)“賞識”家校齊步走
人人可以是教育者,人人也是被教育者。對孩子來說,教育者不只是針對教師,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賞識需要被認同,賞識需要賞識者與被賞識者在平等的基礎上達到共性。理論指導實踐,掌握賞識教育理論是實施賞識教育方法的前提,教師可以通過培訓獲得,也可以通過網絡自學獲得;可以通過學校宣傳、座談會、網絡等方法自學。作為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兩只手,我們有必要要求自己擺正位置,做好隨時進退場的準備。避免賞識過程中出現(xiàn)脫節(jié)甚至矛盾的現(xiàn)象。
(四)給予針對性評價
針對性評價非常重要,效果也比普通評價好。在觀課時師生間或是父母孩子間,通常會以“你真棒,很厲害”之類的評價語言應答所有行為。所有孩子并不期待教師這樣的評價。以學生的心理,希望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存在著個體差異,評價自然會各不相同。教師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可以嘗試用“真羨慕你擁有智慧的雙眼”等針對性評價來代替抽象的“你真棒!”
總之,賞識教育是尊重規(guī)律的教育,是靈活的教育,是與孩子交朋友的過程。賞識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是需要被全面認識并落實的。賞識教育是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是尊重生命個體的教育,是需要不斷探索的。
參考文獻:
[1]何碧秀.“賞識教育”再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04(7).
[2]齊靜.小學班級管理中賞識教育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編輯 張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