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辰
摘 要:目前高等藝術教育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學生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教學體系也逐漸的暴露出弊端,這樣不利于我國高等藝術設計的教育。而民間藝術,屬于我國歷史文化遺產,對于藝術設計有著借鑒的作用,值得我國保護和傳承,現(xiàn)在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都可以看到民間藝術的影子。因此將民間藝術教育融入到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民間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改革;傳承與創(chuàng)新
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設計教育借鑒了西方的教育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如何尋找適合自身的發(fā)展模式,是高等藝術教育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倡導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將其融入到高等藝術教育中。通過設置專門的課程,不僅加強了學生們對于民間藝術的熟知,還讓其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
一、民間藝術教育融入高等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藝術設計具備一定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因為其跟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將其融入到高等藝術教育中以此來創(chuàng)新現(xiàn)在藝術的形式、觀念、以及技藝等具有必要性。
首先將民間藝術中的設計方法融入到高等藝術教育中。如剪紙藝術,其圖案比較多,具備裝飾功能,通過點、線、面組合成有寓意的圖案,在進行相應的處理,讓剪紙具備裝飾和美華的作用。而高等藝術教育中,平面設計跟其有類似的地方,都是通過視覺的符號和形象來傳遞一種信息,在將這種信息進行處理,因此其就可以借鑒民間藝術來進行教學。
其次,可以將民間藝術中的造物觀念融入到高等藝術教育中,作為參考,在結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解決藝術設計中的很多不解之處。如從選材上,可以“就地取材”,了解了我國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借鑒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為現(xiàn)代藝術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由此可以看出,從啟示的角度來看,將其融入到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有必須性,通過整理民間藝術可以給高等藝術設計提供新的設計理念、方法,也可以傳承我國的民間藝術文化。
二、民間藝術教育融入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價值
民間藝術教育融入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我國也針對兩者的融入做出了相應的實踐,然而民間藝術教育在各類高校中的狀況,并不十分樂觀,因此本文就對民間藝術教育融入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價值進行分析,以此來引起高等院校的重視。
(一)當代藝術設計實踐是對民間藝術的借鑒和繼承
目前我國有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都借鑒了民間藝術,如2012年,成龍攜帶《十二生肖》劇組亮相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劇組女主角身穿“絨花若雪”的禮服,高貴、華麗,一下子吸引了國外媒體的關注和熱捧。絨花是我國南京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設計師在設計這件禮服時,用絨花來點綴孔雀的造型,讓整件禮服呈現(xiàn)了民間藝術、以及時尚的特點。
并且還有很多高等藝術學院也都對其進行過實踐,如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其1987年成立了民間工藝研究所,專門研究民間藝術,在1996年又開設了“民藝學”系,以此來通過老師和學生來找到民間藝術和當代設計的融合之路。山東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也有著良好的民間藝術基礎,如年畫、柳編、以及魯錦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民間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可以利用當?shù)氐膬?yōu)勢,組織學生學習和了解這些民間藝術,讓其學會用這些民間藝術來融入到現(xiàn)代設計中,即保護和傳承了我國民間藝術,又為藝術設計提供了資源和素材。
(二)民間藝術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優(yōu)秀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yǎng)
設計師是文化的傳承者,民間藝術教育的推行有助于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對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目前國際上有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風格都是結合本國的特色來進行設計的。如具有日本特色的“和風”已經在國際設計的舞臺上有著非常強的設計影響力。因為其就是結合了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彰顯了日本特色的風格,即傳承了日本文化,又讓日本的和風文化走向了國際舞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也應該走這樣的道路,結合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教育,將其走入到高等藝術設計的講臺,為設計師提供素材,也讓民間藝術通過設計師之手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三)鞏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地方文化
每一個地方的民間藝術都不一樣,將其融入到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中,不僅是幫助藝術院校構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還鞏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地方文化。可以在目前不合理的課程布局上,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同時豐富課堂教學素材,學??梢詾榻虒W提供一些民間藝術教材,或者讓一些民間藝人進行授課,即充實了師資力量,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四)改變目前民間藝術跟高等藝術切割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將民間藝術和當代藝術進行了區(qū)分,因此必須要對兩者進行融合才能改變目前藝術切割的現(xiàn)象。首先在專業(yè)課程內容設置上,在當代藝術中穿插民間藝術的相關內容。并且多設置一些民間藝術課程,如傳統(tǒng)的繪畫、傳統(tǒng)的建筑裝飾、及民間剪紙、以及陶藝等。此外立足于民間藝術,利用其資源優(yōu)勢,加強民族性,搜集民間藝術不同的圖案、色彩等,將其應用在課堂上,在實踐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近幾年,我國一直在強調傳統(tǒng)藝術的保護和傳承,而設計具備的特殊性跟文化有密切的關系,將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融入到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中具有必要性。不僅可以讓我國古人的智慧得以彰顯和延續(xù),最重要的是為我國的藝術設計提供設計思路,并且推動我國優(yōu)秀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yǎng),為藝術設計提供素材思考,還可以鞏固我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我國的民間藝術,讓其可以走出地域,甚至走向國際。
參考文獻:
[1]馬莉. 社區(qū)教育中民間藝術傳承的路徑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20.
[2]姜自立,王琳.民間藝術元素融入影視創(chuàng)作教育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J].視聽,2020(05):229-230.
[3]馮芳.民間美術剪紙在中職美術教育中的應用[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4(14):87-88.
[4]曾先國.徽州民間藝術教育地域性特征分析——評《徽州建筑文化藝術賞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0(05):137.
[5]張為民.藝術啟蒙:民間藝術在小學藝術教育中的價值實現(xiàn)[J].藝術教育,2020(0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