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 邱維彬
(遼寧省撫順市第五醫(yī)院 精神科,遼寧 撫順 113000)
抑郁癥在現(xiàn)代社會比較常見,屬于精神疾病中的一種,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主要為情緒低落、悲觀、厭世、自責等,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則還可出現(xiàn)自殺傾向或自殺行為[1]。此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需及時予以有效的治療。團體心理治療是抑郁癥的心理療法之一,本研究選取84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團體心理治療的應用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兩個小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45.39±5.28)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1.55±0.63)年。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5.44±5.16)歲;病程4個月~8年,平均(1.61±0.5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抗抑郁治療,即給予患者鹽酸帕羅西汀片、米氮平片、鹽酸文拉法辛膠囊等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團體心理治療。①治療前的準備。在進行團體心理治療之前,治療師先跟患者進行單獨交談,告訴患者抑郁癥是一種精神疾病,只有盡快治療才能防止病情加重;同時,告訴患者團體心理治療的基本流程。按照每組21例的規(guī)格對患者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團體心理治療。每周治療2次,每次90 min[2]。②第1~3次治療。團員做自我介紹,交流信息,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之后,治療師指導患者互相幫助,增強彼此間的好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告訴患者抑郁癥的發(fā)生原因以及治療抑郁癥的必要性。③第4~8次治療。治療師鼓勵所有患者采用共情、支持、傾聽等方法進行互動與討論,在互動過程中既擔當傾訴者也充當傾聽者,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此外,指導團員做心理游戲、放松訓練、行為訓練,完成這些之后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與啟發(fā),并分享克服抑郁心理的方法[3]。④第9~10次治療。在這個階段,治療師讓團員談論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轉變,之后根據(jù)團員的回答給團員分析抑郁癥的成因,鼓勵團員面對現(xiàn)實,面對自我。
1.3 觀察指標:在治療前、治療8周末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患者療效進行評估,采用GQOLI-74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統(tǒng)計學處理軟件為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MD評分:觀察組患者的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HAMD評分比較情況(分,)
表1 HAMD評分比較情況(分,)
2.2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情況(分,)
表2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情況(分,)
抑郁癥是一種威脅人類身心健康的疾病,發(fā)病率高,治療難度大。目前,臨床中治療抑郁癥的方法主要為兩種,一種是抗抑郁藥物治療,一種是心理治療[4]。本研究選取了84例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團體心理治療的療效。結果表明,與采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患者相比,在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團體心理治療的患者其HAMD評分明顯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更高。團體心理治療是心理治療方式的一種,其主要內容為認知行為干預、精神動力干預以及人際關系處理。本研究中,加用團體心理治療的患者其療效明顯更優(yōu),這是因為團體心理治療能夠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和錯誤行為方式,加深對抑郁癥的感性及理性認識,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同時,團體心理治療中的某些措施還能夠放松患者的身心,從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綜上,團體心理治療能夠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