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遼寧 錦州 121400)
急性牙髓炎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主要因齲壞、急性物理損傷、感染以及化學性刺激造成[1]。急性牙髓炎發(fā)病急,夜間疼痛比較明顯,受到冷熱刺激后會加重疼痛,且疼痛發(fā)作時難以自行定位。治療急性牙髓炎,臨床多采用根管治療。但多次治療需數次復診,治療時間長,容易增加患者不便。本文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療急性牙髓炎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從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前牙單根管急性牙髓炎患者選88例為研究對象。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牙髓炎標準。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患者年齡為20~58歲,平均年齡為(41.5±2.8)歲。病程0.5~3年,平均病程為(1.8±0.6)年。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患者年齡為21~58歲,平均年齡為(42.3±2.9)歲。病程0.5~3.5年,平均病程為(1.9±0.3)年。兩組患者一般性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所有患者治療前均拍攝X線片確診。觀察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療術。手術前患者需進行局部麻醉,麻醉狀態(tài)下開髓去除冠髓,將根髓拔出。用10號或15號根管擴大針根據X線片結合根管長度測量儀確定根管長度,EDTA凝膠機械預備根管。交替使用一定濃度的次氯酸鈉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隔濕患牙、消毒紙捻消毒吸干根管直至無明顯滲液。根充糊劑加牙膠尖充填根管,拍片確定根充效果,最后填充窩洞。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guī)根管治療。局麻后開髓CP(樟腦酚)開放,疼痛緩解后失活劑失活,然后常規(guī)去冠髓拔根髓,沖洗擴根管,FC(甲醛甲酚)棉捻消毒根管,碘仿氧化鋅根充糊劑加牙膠尖根充,充填窩洞。整個過程需要患者復診3~4次。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統(tǒng)計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并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采用VAS視覺評分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數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重。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無不適感,X線片檢查正常;有效:相對治療前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咀嚼時有輕微刺痛與不適,X片檢查牙周改變不明顯;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變,患牙難以正常咀嚼,叩擊時疼痛明顯,X線片檢查有異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活動產生的各類數據使用軟件包SPSS19.0檢驗。計量資料應用均數(),并利用t檢驗組間差異;(%)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表明組間;如P<0.05,則說明數據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效率,對照組為68.2%,觀察組為88.6%,檢驗數據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治療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要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為(6.5±1.3)分、(6.6±1.1)分,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分別為(3.6±1.4)分、(2.1±0.4)分,檢驗數據P<0.05,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率對比[n(%)]
急性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見的牙髓病,主要是血管神經等牙髓組織受到化學、物理刺激或感染產生的一種炎性反應[2]?;颊叨啾憩F為自發(fā)性疼痛、夜間痛、冷熱刺激痛,且疼痛時難以確定具體的位置。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并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影響患者的生活,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一定影響。當前治療急性牙髓炎主要采用根管治療方法。根管治療的原則主要是徹底清除感染的牙髓組織,并嚴格消毒沖洗,確保根管填充嚴密,去除死腔,以達到較好的封閉效果[3]。常規(guī)性的根管治療需采取多次進行。初次治療需開髓,測量根管以確定長度,預備根管并消毒,復診時進行根管填充,這樣才完成整個根管治療的過程。此種多次治療需數次復診,處理的時間比較長,可能會引起醫(yī)源性根尖周感染等問題,且還會間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與臨床效果[4]。在臨床,麻醉技術不斷完善中,橡皮障的廣泛性使用,進一步完善了根管預備、消毒與填充,促使一次性根管治療急性牙髓炎成為可能。
在現代化醫(yī)學技術快速發(fā)展下,一次性根管技術顯著提高急性牙髓炎的臨床效率,并且還有利于整體效率的優(yōu)化[5]。相對比傳統(tǒng)根管治療方法,一次性根管治療的時間比較短,可有效預防細菌再感染。臨床實踐發(fā)現,如根管預備不夠徹底,就會造成殘留的細菌或感染物推出根尖孔,并對根尖周組織產生刺激,由此就容易產生急性炎性反應。但在臨床中使用根管測長儀與根管鎳鈦銼預備系統(tǒng),就能夠反復多次使用次氯酸鈉溶液與生理鹽水沖洗。次氯酸鈉在溶解已經壞死的牙髓組織或生活的牙髓組織、牙本質以及玷污層的有機成分具有明顯的效果,可將根管內的松散碎屑沖洗出來。并且次氯酸鈉溶液還能夠產生較強的抗菌活性,能夠中和或滅活細菌素脂多糖,從而降低內毒素活性[6]。同時還可作為器械的潤滑劑。聯合二者使用就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效率,對照組為68.2%,觀察組為88.6%,檢驗數據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所有患者疼痛均改善,且觀察組患者改善效果要優(yōu)于對照組,檢驗數據P<0.05,符合統(tǒng)計學意義??梢?,一次性根管治療急性牙髓炎效果顯著,并且在減輕患者疼痛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但為確保臨床效果,一次性根管治療前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治療前需拍攝患牙根尖片,以確定患牙根管解剖形態(tài),明確牙齒根管的數量及具體長度。其次,嚴格遵循適應證,對于根管狹窄、彎曲、有側支的根管不宜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療[7]。再次,臨床操作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并配合四手操作,充分預備根管,反復多次應用次氯酸鈉與生理鹽水沖洗根管,盡可能的去除根管內的感染物,并使用根管測量儀確定根管長度,以免對根尖組織產生損傷,預防感染物推出根尖孔。最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有必要時可口服數天的抗生素預防性治療[8]。
綜上所述,與常規(guī)治療方法相對比,急性牙髓炎患者應用一次性根管治療效果更顯著,并能夠減輕患者疼痛,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