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利
心臟驟停時導致體內(nèi)心臟收縮功能停止、心臟射血終止,出現(xiàn)大動脈和心音的消失,機體供血中斷從而出現(xiàn)多器官缺血、缺氧的臨床表現(xiàn)[1]。及時的搶救對于心臟驟?;颊叩呐R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延誤患者診治將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種病理生理改變,嚴重者發(fā)生多處癱瘓甚至死亡[2]。目前CPR 是應對心臟驟停患者的主要搶救手段,可以幫助患者及時恢復自主循環(huán),改善全身血液血氧供應和多種生理功能,防止嚴重并發(fā)癥或不良結(jié)果的發(fā)生,提高搶救成功率[3]。本研究納入本院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心臟驟停行急診CPR 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心臟驟?;颊呒痹\CPR成功的影響因素。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心臟驟停行急診CPR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CPR 成功與否分為研究組(CPR 成功)和對照組(CPR 失敗),每組50 例,研究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36~68 歲,平均年齡(48.3±6.6)歲;5 例創(chuàng)傷性疾病,27 例心源性疾病,9 例肺源性疾病,7 例腦源性疾病,2 例病因不明;體重45~64 kg,平均體重(53.2±3.6)kg。對照組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4~69 歲,平均年齡(47.5±7.2)歲;6 例創(chuàng)傷性疾病,28 例心源性疾病,9 例肺源性疾病,6 例腦源性疾病,1 例病因不明;體重43~65 kg,平均體重(53.8±3.8)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心臟驟停,所有患者病歷資料齊全。②患者家屬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愿意承擔相關風險并積極配合相關工作。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可能影響研究結(jié)果的疾病,如合并晚期肝癌、晚期肺癌、白血病、淋巴瘤、膽管癌等腫瘤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傳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難以配合檢查工作的患者。
1.3 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CPR。采用仰頭抬頦法開拓患者氣道,在胸骨中下2/3 處進行按壓,頻率為100~200 次/min,持續(xù)按壓深度需5~6 cm/次,部位在兩乳頭連線中點,在按壓的同時檢測患者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同時建立靜脈通道,準備好腎上腺素等急救藥物,必要時采取電極除顫儀器進行除顫。其他如氣管插管、面罩吸氧等手段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酌情使用。CPR 治療成功的判定為患者出現(xiàn)連續(xù)有力的大動脈脈搏,自主呼吸及竇性心律恢復正常,血壓>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平均動脈壓>65 mm Hg;瞳孔縮小或者對光反射恢復;腦功能分級<3 級。
1.4 觀察指標 分析急診CPR 成功的影響因素,包括機械通氣、家庭急救、短暫復蘇、醫(yī)院救護、除顫情況、腎上腺素使用情況、院內(nèi)通氣方式(氣管插管、面罩給氧)、院前救護時間、CPR 到短暫復蘇時間以及腎上腺素使用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研究組機械通氣、家庭急救、短暫復蘇、醫(yī)院救護、除顫、氣管插管、腎上腺素使用≤5 mg 占比均高于對照組,院前救護時間、CPR 到短暫復蘇時間短于對照組,腎上腺素使用量少于對照組,院內(nèi)面罩給氧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氣管插管、家庭急救、腎上腺素使用量、除顫是急診CPR 成功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表1 單因素分析[n(%),±s]
表1 單因素分析[n(%),±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CPR 是搶救心臟驟?;颊叩年P鍵,及時的CPR 對于心臟驟?;颊叩呐R床預后和治療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CPR通過恢復患者自主循環(huán)功能使得患者轉(zhuǎn)危為安,避免由于血供不足導致缺氧或一系列功能障礙。有相關研究表明,心臟驟停后機體耐受缺血缺氧的時間大致為4 min,>4 min 后患者的各項功能改變較大,影響較重,容易造成多種不可逆性損傷,臨床預后不佳,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本研究納入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心臟驟停行急診CPR 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探討心臟驟?;颊呒痹\CPR 成功的影響因素,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機械通氣、家庭急救、短暫復蘇、醫(yī)院救護、除顫、氣管插管、腎上腺素使用≤5 mg 占比均高于對照組,院前救護時間、CPR 到短暫復蘇時間短于對照組,腎上腺素使用量少于對照組,院內(nèi)面罩給氧占比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腎上腺素具有增強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心臟傳導的功能,提高心輸出量的作用,然而臨床也有報道由于不規(guī)范或大量食用腎上腺素導致心內(nèi)膜下血管收縮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導致心律失常的現(xiàn)象[5]。本研究結(jié)果中研究組腎上腺素使用劑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CPR 搶救過程中腎上腺素使用應該適當。研究表明,CPR 的成功與失敗一定程度上受到引起心臟驟停病因、臨床醫(yī)生經(jīng)驗和技術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探討影響搶救成功的因素具有重要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腦源性疾病中腦損傷、創(chuàng)傷性損傷等引起患者身體器官機能的改變,一定程度上會降低CPR 的成功率。心源性心臟驟停的患者往往伴隨心室纖維顫動,給予電除顫對于該類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電除顫對搶救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影響,電除顫通過施加額外的電流刺激患者心臟運作,力求達到恢復患者的自主心跳功能,通過輔助心臟驟停的重新啟動,從而達到提高CPR 成功率的目的。老年人心臟驟停的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往往急驟迅速,采取合理的CPR 措施有利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中老年人心臟驟停的臨床死亡率[6]。和發(fā)達國家相比,國內(nèi)心臟驟停搶救的成功率仍較低,探索影響心臟驟停的主要因素,分析提高心臟驟?;颊邠尵瘸晒β实南嚓P措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臟驟?;颊逤PR 的搶救流程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規(guī)范合理的搶救流程對于提高CPR 患者的臨床搶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心臟驟停專業(yè)化人員培訓,定期組織有關影響心臟驟停搶救成功率的學習會議或?qū)W習講座,通過宣傳畫冊、宣傳海報、科普動畫等形式為群眾普及CPR 相關知識,提高民眾自救基礎,從而為進一步完善醫(yī)療專業(yè)CPR 的搶救過程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條件。同時需要完善院前急救的流程,優(yōu)化急救方案,消除常見的危險因素,進一步提高搶救成功率。
綜上所述,氣管插管、家庭急救、腎上腺素使用量、除顫是急診CPR 成功的影響因素。普及急救方法,提高現(xiàn)場自救的能力,準確并快速啟動建立救助系統(tǒng),對于提高患者的臨床預后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作用,能夠大大降低患者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