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高級中學 陳 華
初中生的記敘文往往矯揉造作、虛情假意、胡編亂造,我們要教會學生寫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如何理解記敘文中的真情實感?如何理解“真實生活”?一定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嗎?
筆者認為,這里的“真”包括幾個方面:事件真、人物真、情感真、符合生活真實。如果有真人真事可以寫,那當然好,但是文學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學允許藝術加工,可以把生活中發(fā)生的幾件事情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也可以只有生活原型,不是某個特定的人,但又有身邊很多人的影子。其實,作文時有真人真事固然好,最關鍵的還是要符合生活真實,有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和感悟。無論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還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只要合情合理,就是一篇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
中學生為什么寫不出真情實感?一方面缺乏有感情有溫度的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好的素材,寫作時難免無病呻吟、東拼西湊、胡編亂造。另一方面是不會表達,挺好的寫作素材,寫出來平淡無奇,毫無生活的情趣。
針對這種現(xiàn)狀,如何讓寫出記敘文的有真情實感呢?
首先要融入生活、關注生活。既要心有猛虎,更要細嗅薔薇。
記敘文要寫出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如一家人一起包餃子,飯后散步,郊游踏青;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文體活動……總之要積極投入到生活的懷抱,生活豐富多彩了,可選擇的素材就多了。
其次,要培養(yǎng)寫作意識,記敘文尤其要培養(yǎng)一種情懷意識。
有人說現(xiàn)在的學生學習緊張,無法投身到鮮活的社會生活中去。其實不然,我認為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正所謂“落花水面皆文章”“一枝一葉總關情”。同樣的生活,為什么有的同學能捕捉到一些細小的東西,而有的同學卻熟視無睹、心如枯井呢?問題的癥結在于他們缺少對生活的熱愛,換句話說叫缺少情懷、缺少寫作意識。他們對生活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再鮮活再有趣再豐富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是無意義的,他們頂多拼湊成一篇流水賬式的記敘文。反之,有了情懷就能聽到花開的聲音,看到凌晨四點未眠的海棠花。如我的學生寫的《人蚊大戰(zhàn)》,一個生活的平常事件被他寫得妙趣橫生、情味十足。
再次,選材時,做到如下幾點:
常去的一家理發(fā)店,電梯里碰到的某個人,一次乘地鐵的體驗,食堂里打飯的阿姨,媽媽買回的一只雞……仔細想想,這些事情每位同學都曾經歷過,只要你留心,寫到作文里就是不錯的素材,遠遠勝過父母半夜送我去醫(yī)院、雨天送傘、考試考砸了看到一株頑強的植物、某個清潔工或者乞丐等素材。
例如學生習作《掃一掃》中的片段:
下午五點鐘的菜市場,人聲鼎沸。肉鋪暖紅的燈光下擺著白花花的新鮮肉;佐料鋪前生姜、花椒、孜然……五味雜陳……遠處夕陽籠罩,歲月靜好,而我跟著姥姥,宛若身處另一處人間,周遭喧鬧嘈雜。
小作者選取了她和奶奶去菜場買菜這件事,用獨特的視角寫出隨著生活的變化,人們購物時支付方式的變化。生活情味十足。
某天某時心有所感時,用三五句話立即把它寫下來,作為素材積累。這樣,寫作時就有一個小寶庫可以去挖掘了。
如學生習作《美麗的意外》:
母親抱起妹妹,笑著輕語:“小傻瓜,你最愛吃的糖炒栗子,帶到學校去吃吧!”盡管有那么一絲微微的感動,可是那份“不在乎”的情,始終讓我略感孤寂。
……
我嫌棄地用兩根手指正準備扔向垃圾桶時,一不小心,竟撒了一地。
突然,我驚愕了。
那一粒粒栗子,竟然——是剝好的!我不禁潸然。原來,母親是如此用心,我卻渾然不知。
這顆顆手剝的栗子,讓我深感意外,雖然已不能食,卻如同珍寶般在地上耀眼地閃著。
小作者(初三學生)本來對母親和妹妹有一絲抱怨,但返校后無意中發(fā)現(xiàn)母親竟然把自己最愛吃的糖炒栗子都剝好了。那一瞬間、感動不已。
只要我們平時做個有心人,從熟悉處著眼(校園、老師、同學、家人、故鄉(xiāng)),記下花開花謝、季節(jié)更替、有限與永恒、生老病死、大與小、美與丑……將一個個微小的觸動及時地寫下來,就是一篇篇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曾經看過的名著、電視劇、電影中,某個情節(jié)或者某個畫面深深地打動了你,這時候可以把其中相關的人物換成自己,其他的人物或者地點轉換成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對應內容,也可以寫出感人的文章。如某學生從電影《滾蛋吧,腫瘤君》中找到靈感,從自己一次小小的感冒帶給自己的不適著筆,寫下習作《滾蛋吧,感冒君》,既詼諧幽默又感人。
最后,寫作時,我們要做到:
1.注重準確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
何永康先生曾經說過:“一個好的細節(jié)描寫頂?shù)蒙锨а匀f語。一兩個生活細節(jié)描寫是記敘文的亮點和得分點。”遣詞造句時牢牢抓住“動詞”這個句子的靈魂,用好“形容詞”和“副詞”這對句子的馬達,文章自然就豐盈起來,情感自然就從筆尖流淌出來了。
2.融入自己的感情
同樣一個素材,需要有情味的表達。如果用流水賬式的大白話寫出來,永遠不能打動人,也讓讀者感受不到作者的真情實感,所以在記敘、描寫時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你覺得花兒是快樂的,那你寫出來的就是快樂的;你覺得月亮是憂傷的,那你寫出來的就是憂傷的;你覺得小溪是活潑的,那你寫出來的就是活潑的。
如學生習作《秋》:
微風拂動,樹葉沙沙作響,唱著動聽的歌謠,菊花也不甘示弱,在風中擺動著它那纖細的手臂。一朵菊花“跳舞”倒沒什么,幾十朵一起“跳”那可就壯觀了。它們就這樣唱啊,跳啊,給人以聽覺和視覺的享受。
小作者喜愛菊花,把這種喜愛融在字里行間,把它想象成活潑可愛的舞者,實在是妙絕!這樣的文章想不出彩都難。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是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寫作的要求。希望我們學生的記敘文里多一點鳥語花香、冬日暖陽、流水潺潺、鄰里鄉(xiāng)情、柴米油鹽……讓我們每次批到學生的記敘文時都有撲面而來的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