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華
腦小血管?。╯mall vessel disease,SVD)是導(dǎo)致癡呆的最重要的血管性因素。SVD的MRI標(biāo)志物包括腦白質(zhì)高信號(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腔隙和微出血等。通常認(rèn)為慢性低灌注在SVD的病因?qū)W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盡管從未被縱向研究證明。
以前的橫斷面研究證據(jù)提示DW I陽性(DWI+)病灶(代表急性缺血)與SVD有關(guān)。DWI+病灶可能無臨床癥狀,其發(fā)病率在一般人群中<1%,在高血壓性SVD患者中為8%,在腦淀粉樣血管?。╟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CAA)患者中高達(dá)23%。然而,DWI+病灶在SVD病程進(jìn)展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
最近的縱向研究顯示DWI+病灶可以發(fā)展為SVD標(biāo)志物譜系,包括WMH、腔隙或微出血。但是這些研究較小,隨訪時間短,并未探討所有的SVD譜系。因此,探討DWI+病灶是否可成為SVD病程進(jìn)展影像標(biāo)志物的長期隨訪結(jié)果尚不清楚。
2019年10月,來自荷蘭的Kim Wiegertjes等在Neurology上公布了他們的研究結(jié)果,該研究目的在于回答以下問題:①探討SVD個體DWI+病灶的流行病學(xué);②在9年隨訪中通過觀察DWI+病灶演變來確定其在SVD的MRI標(biāo)志物譜系起源中所起的作用;③探討在這期間DWI+病灶與SVD MRI標(biāo)志物進(jìn)展的關(guān)系。
來自荷蘭的前瞻性奈梅亨大學(xué)彌散張量成像和磁共振成像隊列(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 Diffusion Tensor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hort,RUN DMC)研究納入了503例年齡50~85歲的SVD患者,2006年進(jìn)行1.5T MRI檢查,2011年和2015年隨訪MRI。
DWI+病灶演變示例:DWI顯示基線DWI+病灶,F(xiàn)LAIR序列顯示病灶的演變(圖1)。
共有39例SVD患者進(jìn)行了1152次DWI掃描,共檢測到50個DWI+病灶(3.4%),其中38個位于白質(zhì),3個位于皮質(zhì),4個位于深部灰質(zhì),2個位于小腦,3個同時重疊于白質(zhì)和灰質(zhì)。與無DWI+病灶的患者相比,有DWI+病灶的患者年齡更大(P=0.025),高血壓比例更高(P=0.021),且基線時WMH體積更大,腔隙或微出血更常見(所有P<0.001)。在有效MRI隨訪的23個DWI+病灶中,14個(61%)發(fā)展為WMH,8個(35%)發(fā)展為腔隙,1個(4%)在5年后的第二次影像隨訪時已不可見。相比無DWI+病灶者,DWI+病灶者每年WMH進(jìn)展更大、每年增加的腔隙和微出血數(shù)量也更多。
最終作者認(rèn)為>3%的SVD患者存在DWI+病灶。雖然DWI+病灶在SVD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是他們可能不能完全解釋SVD MRI標(biāo)志物的進(jìn)展,提示除了急性缺血以外還有其他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圖1 DWI陽性病灶演變?yōu)樾⊙芗膊RI標(biāo)志物的過程
文獻(xiàn)出處:
WIEGERTJES K,TER TELGTE A,OLIVEIRA P B,et al.The role of small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lesions in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J/OL].Neurology,2019,93(17):e1627-e1634.https://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008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