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lán)胖子
小游戲“跳一跳”你就算沒玩過也肯定聽過。而在自然界中有一種生物,不用你來操縱,它們都會跳躍不止,是名副其實(shí)的“跳躍王者”。它們常年在海灘跳躍,跳躍已是它們生命的常態(tài)。這就是魚類中的跳躍健將——彈涂魚。
彈涂魚也叫“跳跳魚”,世界上已知的彈涂魚共有20多種,在我國沿海主要有三屬六種,常見的有彈涂魚、大彈涂魚、青彈涂魚、大青彈涂魚。彈涂魚有鰓,是一種進(jìn)化程度較低的古老魚類。它們喜歡生活在溫暖的近海水域。
彈涂魚的身體呈亞圓筒形,頭很大,那圓圓的突出于頭頂?shù)男⊙劬τ兄鴺O其敏銳的視覺,在進(jìn)食過程中可以隨時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
離開大海后,彈涂魚的胸鰭就變成了可以爬行的“腳”,它們可以借助光滑的泥灘在上面自如“行走”。捕食空中的小蟲時,它們甚至能借助尾柄跳起來,這也是跳跳魚得名之因。
你一定會問,魚離開了水即便可以行走,但是要怎樣呼吸呢?彈涂魚的另一個“絕技”便是可以用內(nèi)鰓腔來作為呼吸輔助器。它們用鰓存儲一部分水,在陸地上時通過用嘴吸入空氣,然后經(jīng)由鰓內(nèi)的水呼吸。與此同時,彈涂魚還能用皮膚呼吸,它們常常在濕泥里翻滾身體,以保證全身被水包裹,只要身體濕潤,便能較長時間露出水面生活。
彈涂魚經(jīng)常會攀爬到紅樹林中植物的枝干或者根莖上,這樣它們就可以在漲潮的時候呼吸到更多的空氣。
退潮后,彈涂魚在灘涂覓食的過程中,要面臨被鳥和各種陸生哺乳動物捕食的危險(xiǎn),而地下洞穴則為它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棲息地。一旦遇到危險(xiǎn),它們就會迅速地逃回不遠(yuǎn)處的洞中;漲潮后,彈涂魚也可以躲進(jìn)自己挖的洞穴來躲避到淺海覓食的各種食肉魚類的攻擊。除了用作避難所外,洞穴還是彈涂魚的撫育室。因此,洞穴對于彈涂魚的安全至關(guān)重要,雌魚和雄魚會不斷地輪流吞食空氣,將其注入它們的洞中,建造一個地下空氣包,以緩解洞中空氣不足的狀況。
雖然這種能在陸地上活動的魚類早在300年前就引起了某些自然學(xué)家的注意,但直到現(xiàn)在仍沒有多少人能完全了解它們在地下的生活方式。彈涂魚正好處在魚類進(jìn)化成兩棲動物的節(jié)點(diǎn)上,它們的存在為生物學(xué)家研究、推測早期魚類進(jìn)化成兩棲動物后,是如何在陸地上呼吸、覓食、運(yùn)動以及生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