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華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于2017年底正式頒布,同步而來的就是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建設。教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jù),繼承我國母語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借鑒教育改革的成功經(jīng)驗,歷經(jīng)2年多時間,經(jīng)過多次審查編寫完成。2019年秋季,必修教材上冊已經(jīng)在北京、天津、上海、山東、遼寧、海南6個省市高中起始年級正式投入使用。
那么,這套教材的主要編寫思路是怎樣的呢?
1.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規(guī)劃學分為依據(jù),設計教材總體容量。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將高中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并分別賦予不同的學分。必修是所有升入高中的學生都必須修習的內容,選擇性必修是所有準備參加高考的學生都必須修習的內容,選修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發(fā)展需要而自由修習的內容。其中前兩類課程屬于國家課程,由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統(tǒng)一規(guī)劃;選修課程則屬于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在這三類課程中,語文的學分分別為8學分、6學分、6學分。根據(jù)這樣的課程設置方案,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圍繞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兩類課程打通設計,共編寫必修教材2冊,每冊4學分;選擇性必修教材3冊,每冊2學分。
各省市負責課程設計的同志常常問:語文教材每冊到底安排多長教學時間?大家要注意到,必修和選擇性必修每冊的學分不同,教學時長也一定有別;而高中課程中的學分原則上是與課時數(shù)對應的,一般來說每學分是18課時的配置,負責同志可以據(jù)此安排每冊的教學時間。
2.強化立德樹人教育,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組織單元,整體規(guī)劃,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來抓,教材建設也不例外。特別是政治、語文、歷史這樣意識形態(tài)屬性很強的學科,更把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因為這關乎到培養(yǎng)什么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的問題。那么,立德樹人,重點抓什么?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勞動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等等,這些主題教育都是題中應有之義,要做到整體兼顧。同時,也不能把語文教材變成政治教材,而是要凸顯語文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發(fā)揮其獨特的育人價值。所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設立了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整體規(guī)劃,有機融入”——以單元的整體設計為基礎,以課文為主要載體,輔以精心設計的學習任務,系統(tǒng)有機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增強民族自尊心、愛國感情和文化自信,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終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為。
首先是遵循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要求,以新時代高中學生應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作為隱性的精神主線,細分為若干人文主題,作為單元組合的重要依據(jù),整體規(guī)劃全套教材,發(fā)揮語文教材的鑄魂培元作用。比如必修教材上冊和下冊的主題分別是:
其次,語文教材的選文歷來受到極大重視,課程標準強調:“教材中的選文應具有典范性和時代性,文質兼美,體現(xiàn)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取向?!庇纱顺霭l(fā),教材選擇了一大批反映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以及外國文化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文學史、文化史上有定評的作品,包括那些沉淀下來、得到廣泛認可的作品,同時照顧到體裁、題材、風格、流派等的多樣性,顯示出文化的豐富多彩。同時,教材選文也強調時代性,特別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的背景下,精選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體現(xiàn)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高質量課文,以反映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廣大學生受到鼓舞與啟迪,增強文化自信。
最后,將立德樹人教育自然融入單元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學習資源為基礎,通過適當?shù)恼Z文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浸潤。這一點下邊還會講到,這里不贅述。
3.根據(jù)課標精神,以學習任務群為線索組織單元,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凝練出“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大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在課程內容部分設計了18個語文學習任務群,以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依據(jù)這樣的精神,教材除了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組織單元外,還設計了學習任務群這一線索,力求用雙線建構起每一個單元,使人文品格與語文能力同時得到提升。
根據(jù)不同學習任務群的特質和要求,教材采取兩種不同的思路來設計單元:一類是以讀寫為主的單元,圍繞人文主題與核心任務精選各類文本,以課文或整本書的閱讀為基礎,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融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將學生引向深度閱讀、深度寫作,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另一類是以語文綜合實踐為主的單元,不設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文,以一體化設計的學習活動為核心,帶動相關資源的學習以及貼近生活情境的實踐活動的開展。這一類包括4個單元,涵蓋“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等實踐性、活動性較強的學習任務群。
課程標準中,不同任務群設置有不同的學分,教材以此為參考確定單元數(shù)量。除個別任務群特殊考慮外,大致每0.5學分對應9課時,設計為一個單元。例如必修課程部分,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分別為2.5學分和1.5學分,教材相應設計了5個單元和3個單元。由于多個單元組合成一個任務群,那么每個單元就會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語文素養(yǎng)要求,教材編者力求讓每個單元承擔不同的任務,賦予不同的教學價值。比如第一次出現(xiàn)思辨性閱讀單元時,教材確定的人文主題是“學習之道”,語文素養(yǎng)要求是: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與態(tài)度,理解作者思考問題、表達觀點的方法,體會說理的魅力,感受思辨的力量;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以合適的角度和恰當?shù)姆绞疥U述自己的看法。到第三次出現(xiàn)時,教材確定的人文主題是“責任與擔當”,語文素養(yǎng)要求則是:領會作者觀點及其現(xiàn)實針對性,把握其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鑒賞文章的說理藝術,學會在辯證分析與合理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養(yǎng)成大膽質疑、縝密推斷的批判性思維習慣。我們從這樣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中可以看出螺旋式上升、推進,教師要注意依據(jù)這些要求來實現(xiàn)學習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任務群涉及的基本語篇類型多樣,不再以文體設界。因而,教材的單元組合也打破了文體的限制,以人文主題組元,將多種體裁的文本組合在一個單元中,根據(jù)學習任務群的目標要求設計學習重點。比如“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所涉及的思辨性文本,一方面以議論性文章為主,一方面輔之以散文、隨筆、傳記等具有一定思辨色彩的文章,呈現(xiàn)出文體的多樣性。
4.重視整合與實踐,創(chuàng)新單元內部組織,使語文學習更接近真實的語文實踐生活。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本C合性強調的是課程內容的整合,包括課程目標的整合、學科素養(yǎng)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課程知識的整合、課程實踐的整合;實踐性強調的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自主參與相關實踐活動,積累言語經(jīng)驗,完成符合實際需要的特定學習任務。從這樣的特點出發(fā),高中教材力求創(chuàng)新單元內部組織,設計出由單元導語、課文及注釋、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組成的新型組織架構(主要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主的單元),其中課文的呈現(xiàn)方式、單元學習任務更多地體現(xiàn)出整合與實踐的特征。
“單元導語”一般由3段組成,分別說明單元的人文主題、所屬學習任務群及選文情況、單元核心任務及語文素養(yǎng)目標。為了避免教學中簡單地貼標簽和窄化對文本豐富意蘊的理解,教材中并未給出人文主題的關鍵詞,而是在第1段采用描述的方式點明寬泛的主題范圍,以達成立德樹人的培育目標,體現(xiàn)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單元核心任務是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并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提出的,具有統(tǒng)領整個單元的意義,一般是第3段開頭一句話。語文素養(yǎng)目標是核心任務之后的闡述,更多關注學習任務群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課文”歷來是教材編寫中特別重視的內容。新教材按照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圍繞人文主題及核心任務選擇課文,講求典范性和時代性,要求文質兼美,深淺合宜,適合教學。很多單元基本上打破了文體的限制,力求兼顧到不同文體、風格等因素。值得強調的是,這些課文不再像以前那樣基本是單篇成課,而是以主題、內容或寫法聚合,打破文體限制,以單篇加多篇的方式組合成單元教學資源,帶有明顯的整合性質。比如必修上第一單元就包括了詩、詞、小說等不同的文學體裁,體現(xiàn)出通過不同體裁表達同一主題從而呈現(xiàn)出不同風格的單元特色。
“學習提示”放在單篇課文或成組課文之后,主要用來指導學生閱讀文本,具有激發(fā)學習興趣、提示重點和難點、提供閱讀學習路徑等功能。這部分并不是以往教材中練習的替代品,而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所依憑,教師且不可將其轉化一道道練習讓學生進行機械的訓練。
“單元學習任務”是教材的最大亮點,放在每單元最后,一般安排3—4個綜合性學習任務,任務設計覆蓋整個單元學習內容,兼顧人文主題和單元學習目標的落實,更多地體現(xiàn)出整合性的特點。因為后邊還將重點涉及,這里從略。
5.以任務為核心,突出真實情境下的自主實踐活動,追求結構化的學習任務設計。
我們知道,課程標準的亮點之一就是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提出。課標強調:“‘語文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痹凇敖滩木帉懡ㄗh”中進一步提出:“教材編寫要體現(xiàn)課程整合的理念,根據(jù)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和學習任務群的組合等整體設計學習活動,實現(xiàn)學習任務群對發(fā)展高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效應。靈活地整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學習活動,選用典型材料設計語文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全面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痹谶@樣的精神引導下,完成特定任務,使學生享有學習的獲得感成為本次教材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因此,新教材在單元導語中即明確提出該單元的核心任務,并通過最后的具體的單元學習任務加以落實。單元的核心任務是整個單元的大任務,這個大任務是以真實的、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為基礎設計的,又是通過一個個結構化的具體任務加以落實的。
什么是情境?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蓖鯇幭壬鞔_地指出:“所謂‘情境,指的是課堂教學內容涉及的語境。所謂‘真實,指的是這種語境對學生而言是真實的,是他們在繼續(xù)學習和今后生活中能夠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們聯(lián)想,啟發(fā)他們往下思考,從而在這個思考過程中獲得需要的方法,積累必要的資源,豐富語言文字運用的經(jīng)驗。”教材各單元的核心任務正是建立在這樣的語文情境基礎上的,既適應單元人文主題落實的需要,又生發(fā)于本單元的學習資源,在最后的單元學習任務中通過一個個具體實踐活動加以落實,旨在引導學生用語言文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以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勞動教育”單元為例。這個單元設計的核心任務是:
學習本單元,通過專題研討等活動,深入體會“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思想,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自覺繼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美德。
圍繞這一核心任務,單元學習任務中一共設計了四項具體任務,簡單概括如下:
(1)結合課文內容,就有關勞動的專題進行探討;
(2)從選文結構、寫作特點等出發(fā),探討新聞作品的學習路徑;
(3)根據(jù)閱讀新聞作品獲得的方法、體驗等,自主拓展閱讀,推薦優(yōu)秀新聞作品;
(4)根據(jù)閱讀實踐中獲得的寫人技巧等,撰寫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
第一個任務是基于本單元文章的閱讀,圍繞單元主題和核心任務進行設計,并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建立聯(lián)系或適度向外拓展;第二個任務是整合文本的共同特點,從文章結構、寫法、特色等方面進行設計,幫助學生達成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第三個任務是從本單元學習資源出發(fā)向外的適度延伸拓展,幫助學生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解決實際問題;最后一個任務是以前邊的指向深度閱讀的學習任務為支撐,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實踐,達成深度寫作的目標。這四項任務,由文本的內容到寫法,再到向外的閱讀與表達實踐,是一個整合了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實踐路徑的富有邏輯聯(lián)系的結構化的學習任務鏈,目的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文實踐中獲得語文學習體驗,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需要提醒的是,我們以往較為熟悉的閱讀和寫作分而治之的局面沒有了,代之以讀寫活動的高度融合,這也是本套教材強調整合的一個重要舉措。所以,每個單元學習任務的最后一個任務都指向寫作,寫作的話題或范圍則從單元人文主題或課文的閱讀中生發(fā),但大體形成一個內在的訓練體系;同時,也提供了一些精要的寫作策略,以補充材料的形式附在寫作任務后邊,供學生自主閱讀。關于內在的寫作體系,比如必修教材重點關注文類的寫作,以復雜記敘文、事理說明文、議論性文章的寫作為主,適當穿插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和綜述、演講詞、文學點評等實用性文本的寫作等。除了整篇文章的寫作,教材還在單元學習任務設計中融入了一些小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結合閱讀所得,撰寫賞讀札記、評點文字、作品推薦書、視頻制作腳本、故事梗概、短論、讀后感、隨筆,制作學習卡片,編制人物關系圖表等。這些大大小小的寫作任務融入單元整體學習之中,力求使學生多練筆,多積累,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綜合提升寫作素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