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美國當代最受歡迎的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生都致力于展示、修復、保存和弘揚黑人民族文化,她的作品向讀者展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秀的黑人文化傳統(tǒng),并且探討了美國黑人的生存現(xiàn)狀和民族文化的未來發(fā)展。本文選取其作品《所羅門之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采用主題分析法,聯(lián)系作家本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文學創(chuàng)作,探討了美國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之路。
【關鍵詞】托尼·莫里森? 黑人民族文化? 生存之路
【中圖分類號】I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25-02
引言
托尼·莫里森(1931.2-2019.8),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美國文學女作家,是當代美國文壇公認的一顆巨星。莫里森不僅通過文學作品展現(xiàn)了大量優(yōu)秀的黑人文化傳統(tǒng)也身體力行致力于美國黑人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積極探求一條黑人民族文化生存之路:在主流白人文化的強勢影響下,美國黑人民族文化如何避免被邊緣化,維護好本民族文化的地位,并重新構建黑人民族意識?
一、黑人民族文化的回歸
《所羅門之歌》(1977)講述了主人公奶人由尋寶到尋根,并完成精神蛻變的故事,該作品的民族文化回歸主題非常明顯。莫里森設置奶人這一角色,用意很明顯。奶人對自我身份和家族歷史的追尋,直至最后“飛翔”是莫里森關于美國黑人文化回歸的形象化體現(xiàn)。莫里森借奶人的尋根之旅,呼吁美國黑人回歸黑人傳統(tǒng)文化。通過探討幾位主人公麥肯·戴德、吉他和彼拉特不同的生活追求和價值取向,最終莫里森將自己的文化訴求寄托在主人公奶人身上:美國黑人只有立足民族之本,才能找到自我,黑人民族文化回歸才有希望。
首先,奶人的父親麥肯深受白人文化影響和同化。盡管童年時親眼目睹了父親被白人殺害,農(nóng)場被掠奪,幼小的心靈逐漸扭曲,他在憎恨白人的同時,也在接受白人的文化價值并努力通過資本積累來向白人世界積極靠攏并努力融入。但他在積累財富的路上一步步迷失了自我,遠離了家庭和黑人社區(qū),但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并希望奶人也和他走一樣的路。通過摒棄黑人文化身份,切斷和黑人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系來試圖迎合白人主流文化并被同化,在作者眼中是不可取的。麥肯在精神和情感上都如同他的名字戴德Dead“已死”了。[1]
與麥肯的主動迎合完全不同,吉他則是另一種極端:完全抗拒白人文化。奶人的好朋友吉他,是個激進的種族主義者,他參加了一個極端秘密復仇組織“七日”,因為他們不相信在種族問題上有任何和平解決的方法。他們施行的“以暴抗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種族問題,只能造成社會混亂,導致他們脫離自己的社區(qū)并激化種族矛盾與沖突。莫里森借助他和奶人的一次爭辯,強烈批判了吉他狹隘偏激的種族主義。吉他堅持認為“沒有無辜的白人,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針對黑人的殺手”,“白人的病存在于他們的血液里,在他們的染色體結構里”,“他們是不正常的人種”。[2]對于吉他的過激行為,奶人反駁說,他的精神有些錯亂了。盡管當時奶人還不夠成熟,沒有種族意識,但莫里森借助奶人之口,表達了對吉他“以暴抗暴”行為的強烈不滿,因此在故事結尾,莫里森設置了吉他被彼拉特誤殺的結局。
與吉他的暴力抗拒不同,在種族問題上,姑媽彼拉特則是回避和漠不關心,切斷與白人文化相關的一切聯(lián)系,是黑人文化的忠實守衛(wèi)者與傳承者,也是黑人文化和力量的代言人。她的一切都與眾不同,生來沒有肚臍,咀嚼松針,佩戴裝有她名字的鼻煙壺耳環(huán),一直吟唱“心愛的人飛走了”,堅持傳統(tǒng)的非洲生活習慣,拒絕使用任何現(xiàn)代產(chǎn)品,與周圍世界保持距離。她隨身攜帶裝有在找尋父母故鄉(xiāng)的旅途中收集的小石子口袋并視為珍寶,將裝有被她哥哥殺死的白人殘骸的布袋懸掛在家中屋頂。雖然貧窮,彼拉特的屋里卻始終充滿溫暖和歡聲笑語。即便麥肯也忍不住停下腳步,悄悄地在窗戶外偷聽她們唱歌。奶人第一次到彼拉特家也被她們獨特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深深吸引著,他認為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幸?!?。莫里森設置這樣的角色別具匠心,彼拉特,是pilot(領航員)的諧音,她是奶人的精神向?qū)?,指引著奶人尋找家族之根,民族之根。當奶人第一次到她家時,她向奶人介紹戴德家族的歷史和遭遇,在奶人的精神旅途上,幫助他一步步揭開家族歷史和祖先命運的神秘面紗,指引著奶人超越狹隘的個人主義,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擔當,能包容,心中有愛的人。在她的幫助之下,奶人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領悟了愛的真諦,實現(xiàn)了自我發(fā)現(xiàn)和最終的精神飛躍。盡管彼拉特堅守非洲黑人傳統(tǒng),指引奶人尋找家族之根,民族之根,完成精神飛躍,但她脫離現(xiàn)實,對種族問題漠不關心,對白人先進文化完全漠視,這對于黑人文化的進步發(fā)展甚至生存非常不利。所以當彼拉特完成文化傳承使命后,她的生命也走向了終結。
奶人是一個尋根者,既不愿像父親那樣對白人文化盲目追隨與迎合,也不認同吉他的偏激種族主義和彼拉特對種族問題的置若罔聞。莫里森將自己的文化理想寄托在了奶人的自我成長和精神蛻變上。“奶人”這一綽號意味著他還沒長大;兩條腿不一樣長的生理缺陷暗示了他人格和心理的缺陷,有待成長;在去Danville前,奶人滿腦子都是去偷姑媽的那袋黃金,像父親那樣躋身白人世界,對政治和種族問題毫不關心。但尋寶路上意外聽說了失傳的家族歷史,得知麥肯·戴德是他的爺爺,并且是當?shù)睾谌松鐓^(qū)成功的典范而被大家敬仰時,一種家族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進一步了解到麥肯·戴德并非爺爺真名而是白人不負責的誤登錄,在非洲文化傳統(tǒng)里,失去名字意味著失去了跟家族祖先的聯(lián)系,成為白人文化中的孤兒,奶人心中便燃起了去查詢更多關于家族信息和歷史的強烈欲望。后來得知爺爺?shù)乃劳稣嫦嗖⑶覂词秩匀诲羞b法外,奶人開始考慮種族間的不平等。在美國黑人文化建立的小鎮(zhèn)Shalimar奶人的思想和靈魂又一次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奶人受邀參加當?shù)厝说纳轴鳙C,換下西服,和當?shù)厝艘黄疳鳙C并分享獵物,象征著他拋棄了從白人學校學到的白人文化價值觀,試圖融入本族文化并被本族群體接納認可,同時他也從一個沒長大的男孩成長為一個男人開始學會關心和幫助別人。此時,他第一次感覺他的腿再也不跛了。奶人最終的尋寶之旅變成了尋根之旅,并恢復了家族的所羅門姓氏,掌握了黑人飛翔的秘訣并完成了最后的飛躍。這些都回應了莫里森文化和精神訴求:美國黑人立足本族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尊重和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吸收白人的先進文化,才能將黑人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并在主流文化中占一席地位。
二、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
在主流白人文化的強勢統(tǒng)治下,美國黑人民族文化不斷受到排擠,逐步被邊緣化,如何重建美國黑人民族文化并為黑人民族文化尋找出路?身為作家,莫里森感覺任重而道遠,她將自己的文化理想寄托在一部部文學作品中并身體力行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為尋求民族發(fā)展之路付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莫里森不懈努力堅持創(chuàng)作,用大量優(yōu)秀文學作品記錄美國黑人民族的生活,展示黑人傳統(tǒng)文化,同時也用文學作品探討了美國黑人民族文化的重建與出路。莫里森的作品都以美國的黑人生活為基本內(nèi)容,她的作品保留了黑人口頭文學傳統(tǒng),融入黑人傳統(tǒng)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以及藝術元素等。莫里森用文學的語言和力量向讀者展現(xiàn)了那些被遺忘的非洲黑人傳統(tǒng)文化,同時修復了黑人文化,還原了部分被歪曲的歷史真相。在莫里森的影響和帶動下,黑人文學受到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非裔作家立足本族文化,從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取材和創(chuàng)作,大量的讀者和學者也開始關注非洲民族文化。身為非裔美國作家,莫里森為黑人文化和傳統(tǒng)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必能觸動和感染黑人群體樹立民族意識,重新建構黑人民族文化。
其次,莫里森一生都致力于美國黑人民族文化的保存、修復和傳承。她從事過多種工作,但都與黑人生活有關。在寫作方面,她熱愛寫作,意識到黑人傳統(tǒng)文化的危機和身為作家將黑人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的使命與責任并“始終以表現(xiàn)和探索黑人的歷史、命運和精神世界為主題,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完美結合”,促進美國黑人文學由邊緣向主流文學位移。尤其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黑人文學作品獲得廣泛關注。她的文壇成就是她對于重建黑人民族文化身體力行的表現(xiàn)并足以給同族人一種榜樣的力量。另外,在創(chuàng)作中,莫里森探索運用了一種有別于主流文學的敘事方式和敘述話語。運用黑人文化里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保留黑人口頭文學傳統(tǒng),這也是莫里森對于探索民族出路重建黑人民族文化所作的一大努力。擔任蘭登書屋高級編輯期間,莫里森曾為拳王阿里的自傳和一些青年黑人作家的作品出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她主編的《黑人之書》,記述了美國黑人300年的歷史,被稱為是美國黑人史的百科全書。身為大學教授,莫里森講授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是美國黑人文學,并為《紐約時報書評周報》撰寫過多篇高質(zhì)量的書評文章。同時積極參與非洲美國文學研究和婦女項目研究。曾有媒體評論莫里森為研究型作家??v觀莫里森的一生,她始終在為黑人群體的利益而努力,對美國黑人群體樹立民族意識,堅定文化自信,重構美國黑人民族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結語
縱觀當今世界,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文化日趨多元化,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都應該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堅守民族之根,尊重和繼承本族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同時,不斷與時俱進,適當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才能促進本族文化的良性發(fā)展和繁榮,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1]湯黎:傳統(tǒng)的回歸——從《所羅門之歌》看黑人文化傳統(tǒng)《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6(7)第26卷第二期 總第40期
[2]托尼·莫里森:《所羅門之歌》(P156-157)[Z].舒遜譯 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李偉(1981-),女,江蘇泰興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