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這種食物的發(fā)明絕對凝集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粉絲本來是用來吃的,但卻被玩出了別的“花樣”,比如燒著玩。一說到能燃燒的東西,我們首先會想到石油、煤、木頭、酒精等不可食用的物質(zhì),所以當看到粉絲被點燃就莫名恐慌。有人就說粉絲中含添加荊,也有說粉絲中含“膠”,還有說粉絲是塑料做的。真相是什么樣的呢?
燃燒,其實是一種可燃物質(zhì)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發(fā)光和快速放熱的氧化反應(yīng)。
這些可燃物本質(zhì)都是由碳元素(C)和氫元素(H)組成的化合物。
而粉絲一般由紅薯、豌豆、綠豆等原料制成,其主要成分就是“淀粉物質(zhì)”,從生物化學方向分析,其本身就是由碳(C)氫(H)等元素組成的有機物,所以是“可燃物”。當粉絲在空氣中點燃,很容易就會達到“著火點”。當反應(yīng)滿足物質(zhì)燃燒的三大條件——可燃性物、氧氣、燃點溫度時,就會燃燒。而且,粉絲燃燒的表面積相對有限,一般很難充分燃燒,所以留下“炭黑”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粉絲被點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和添加劑、塑料、膠等都無關(guān)。
還有哪些食物能點燃?一種物質(zhì)是否容易燃燒,其根本取決于含水量和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有些含水量比較高,例如蔬菜、水果等,含水量高達80%左右,自然很準燃燒,但是對于粉絲、掛面等食物來說,成分基本都是淀粉,其加工成型后含水量很低,再加上形態(tài)蓬松,與空氣接觸面積較大,所以很容易點燃。
所以,除了粉絲,像面條、腐竹、餅干等食品同樣也可以詖點燃。
因此,常有人以為它們被點燃是因為含添加劑,其實都是謠言,并不可信。
很多人說粉絲、粉條這類食物由于特殊的加工生產(chǎn)工藝會導(dǎo)致重金屬鉛超標。從原理來看,粉絲粉條是由淀粉作為原料加工出來的食物。這類食物水分含量本身很低,相對而言保存日期很長,而且在粉絲、粉條的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并不會接觸到鉛,說其超標實屬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