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
摘 要: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在使用和建設地鐵,地鐵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內涵和時尚潮流文化,并且逐漸成為一座城市最時尚的生活標志,而打造更適宜的特色地鐵文化也成為我們當下城市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現(xiàn)有地鐵公共藝術文化的分析研究,可以使地鐵文化更有延續(xù)性、服務性和標識性,從而建設出更漂亮、更人性化、更便捷的城市交通樞紐——地鐵。
關鍵詞:地鐵公共藝術文化;分析研究;建設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眾多人口向城市大規(guī)模的遷徙,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涌現(xiàn)出來,這種現(xiàn)象直接導致了城市交通越來越擁堵,而地鐵就成了城市緩解交通壓力的重要手段,地鐵的興起也促使其公共空間設計逐漸成熟。地鐵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同于普通的裝飾裝修設計,因為地鐵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實用性公共空間,它所承載著的是一座城市流動性的時尚文化和歷史文脈,包括區(qū)域性的城市特點。
隨著陜西經(jīng)濟的發(fā)展,西安這座古城也展現(xiàn)出越來越大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來這里扎根和發(fā)展,城市的交通也越來越擁擠。現(xiàn)已開通的地鐵一號線、二號線、三號線、四號線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城市交通需要,因此興建更多、更方便的地鐵來滿足城市發(fā)展的需要,已經(jīng)成為西安作為未來國際化大都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當前的西安已經(jīng)在做這項工作了,并且已經(jīng)為西安的未來規(guī)劃了20多條地鐵,力爭把古都西安打造成西部的中心城市。
目前已通的西安四條地鐵,在公共空間設計和建造方面已經(jīng)考慮到了設計文化和歷史文化的結合,但在某些方面又有點牽強和著急(由于趕進度)。因此,在某些設計方面與其他城市的地鐵區(qū)別性不大,沒有充分展示出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的特色,特別是西安幾千年的文化,如秦、漢、隋唐,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巔峰時刻,筆者認為這些都是我們在地鐵公共空間設計中必須要展現(xiàn)出來的。
1 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的限制和突破
限制是我們生活的一種規(guī)范。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這種規(guī)范會對我們的職業(yè)產(chǎn)生一種約束。在設計中,我們的設計師往往會受到這種約束的限制,難以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優(yōu)秀設計,同樣我們還會受到來自約定俗成的思想觀念的限制,這種觀念時刻存在于我們的思想中,但我們在平時的設計中卻對這種觀念的限制視而不見,也導致了我們在設計中無法打破這種觀念的限制。
作為地鐵空間,無不典型地表達著公共空間設計的經(jīng)濟性和空間效率最大化的追求。它的功能性就是為了出行方便,使大眾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迅速,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所受的限制來自一種約定成俗的觀念,地鐵是為人服務的,而且這個空間必須設定為流動空間,不需要我們長時間逗留,所以在設計上更多地偏向于快閃類的設計。這種觀念本身沒有錯,但是卻忽略了部分大眾對空間本身的感知,而這種感知如浮光掠影,久而久之就忽視了地鐵除了交通工具之外所帶來的城市印象。同時,無論是地鐵空間設計的規(guī)范還是約定成俗,我們都應該先從地鐵空間的舒適度和安全性來考慮,從過去積累的設計經(jīng)驗和教訓中總結形成,其本質目的是為了保障地鐵公共空間的基本品質,而并非是為了限制,我們在設計中之所以感覺到限制,是因為我們的規(guī)范在設計實踐過程中逐漸被文字固化,被約定俗成同化。西安的地鐵空間設計也被我們設計中這種限制所束縛,從而在設計中有很多的與全國其他城市地鐵類似的設計。
當然,不是說這種限制不好,而是這種限制在某些方面阻礙了我們去探討和研究更好的人性化空間設計,把約定俗成的設計當成了一種規(guī)范,從而成為固有觀念,這種固有的觀念也會長期存在于我們的設計中。比如西安地鐵空間設計用到的一些浮雕和一些裝置藝術,是流于表象的歷史文脈設計,缺乏真正的歷史內涵,感覺是在設計中被進度趕出來的設計,所以存在很多的相似,沒有體現(xiàn)出古都西安的文化感和歷史感,沒有讓外地乘客在乘地鐵時,獲得更多的西安歷史文化信息,失去了很多傳播西安文脈的機遇,使地鐵只成為交通工具和部分廣告的宣傳之地。
突破是對原有觀念和規(guī)范的創(chuàng)新,是打破規(guī)則,這是當前社會大形勢下的一種趨勢。在設計中同樣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而這種創(chuàng)新同樣也是基于原有規(guī)范,進行的更人性化,更能發(fā)揮地鐵作用的創(chuàng)新,在帶給我們方便之余也帶來了機遇,這種更人性化的設計有可能成為城市發(fā)展的突破口,成為城市的一種名片,比如國外地鐵空間的設計包括空靈的空間設計、禪意的空間設計、趣味性的空間設計等形式,都是我們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的突破口。
隨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索,發(fā)現(xiàn)我們的文化有很多是呆板的,缺少更加靈動的跳躍,比較中西方文化的趣味性,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新東西,使得設計和追尋文化根源融合在一起。譬如西安的唐代文化,吸收了眾多的其他外來文化,兼收并蓄地把這些文化的元素和形式、符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豐富多樣性的唐代文化。我們可以在西安地鐵的空間設計中,通過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產(chǎn)生火花,在表達手法上、在形式語言上進行創(chuàng)作再設計,這樣就會塑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地鐵文化,具體到實際設計中,就可以把每一個地鐵站的空間設計做成一個個流動的博物館,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和西方的藝術表達手法讓游客和乘坐者把坐地鐵當成一個完美的時空旅行和文化的尋根之旅。
2 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的尺與度
尺度是建筑永恒的話題,同時也是空間設計永恒的話題,它包含了物與人兩個方面,同樣的物在不同的空間和材質條件下,會給人不同的體驗,而一個空間的設計應當細化到什么程度,也可以被稱之為對“設計尺度”的把握。
在地鐵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尺度的把握也是尤為重要的,既要考慮建筑空間的大小,又要考慮每天人流量的大小,同時也需要有特殊情況下的應急方案。因此,對這個空間設計尺度的把握不能單純地從設計出發(fā),應當從社會的方方面面去考慮,不做“過度”的設計。對基本建筑形式和尺寸的考量除了是我們要考慮的細部設計以外,更希望這種誘發(fā)性的設計能夠于細微處引導游客和乘坐者去體驗空間的舒適和樂趣。地鐵空間的使用狀態(tài)是設計師設計和使用者參與的共同結果,在細部上和色彩上以及材質上力求精簡和環(huán)保的可持續(xù)設計,把設計做到“簡”的程度,是為了讓游客和使用者有被引導和自由發(fā)揮的余地,比如在所選擇的家具、軟裝,擺放的物品上力求精而簡,在主要通道上更要簡(不是不作為,而是在不造成人流異動情況下的設計),如此才能達到我們設計的“剛好”程度,這也是我們對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的尺度把握。
除了上述對地鐵空間設計尺度的把握,我們也應該注意對歷史文脈設計尺度的把握,一座城市的歷史太厚重,而地鐵的公共空間又是一個流動速度比較快的空間,很少有人會駐足在地鐵站仔細去研究城市的文化,一般來說游客和乘坐者只有1~3分鐘的時間去感受地鐵站的空間環(huán)境,那么這個1~3分鐘就是我們設計師所要把握的尺度設計,設計的太厚重,對游客和乘坐者來說太沉重,影響整個交通的擁堵,設計得太單薄,又不能給游客和乘坐者帶來有用的信息,會被忽略,這兩種設計都會讓地鐵的公共空間失去很多附加的功能,這種設計也是對我們設計者的一種挑戰(zhàn),把握好1~3分鐘設計的尺度,就成了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的重點。而解決這個重點的方法,就需要我們的設計師深入了解每個地鐵站每天通過的人流量和該地鐵站所處的位置,以及該地鐵站所要傳遞給游客和乘坐者的核心信息是什么等,這樣我們設計師才能通過反復調研、反復推敲、精心設計,完美地實現(xiàn)高品質定位、性價比優(yōu)秀的地鐵公共空間設計。
3 結語
縱觀西安已有的地鐵公共空間設計,無論是數(shù)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與國際上其他地區(qū)的地鐵公共空間設計有一定的差距。文化是我們的強項,所以我們需要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去打造西安的城市地鐵公共空間,結合國際上流行的設計表現(xiàn)手法,力爭突出西安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讓西安的地鐵形成新興的交通產(chǎn)業(yè)文化,承載流動的西安古都文脈。我們要秉承以人為本,實現(xiàn)突破和創(chuàng)新,從文化中找出西安的特色,結合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并超越,設計出一條條符合西安特色的地鐵,把西安打造成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參考文獻:
[1] 克里斯蒂安·諾伯格·舒爾茨.西方建筑的意義[M].李路珂,歐陽恬之,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
[2] 勒·柯布西耶(法).今日裝飾藝術[M].張悅,孫凌波,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3] 大舍.大舍:當代建筑師系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