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貝熱是俄羅斯杰出的裝飾藝術家、珠寶設計師和頂尖的工藝美術巨匠。他為沙皇皇室設計的一系列復活節(jié)彩蛋及其他珠寶作品獨具匠心、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在糅合了俄羅斯藝術、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和哥特風格的基礎上,法貝熱大膽嘗試了非貴金屬材質和新藝術運動風格,甚至在部分作品上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現(xiàn)代感,預見了后世的簡約風格。
關鍵詞:法貝熱;彩蛋;巧奪天工;裝飾藝術;風格
1 彼得·卡爾·法貝熱
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 1846—1920)是沙皇俄國時期杰出的皇室御用珠寶工匠,近現(xiàn)代蜚聲世界的工藝美術設計家和裝飾藝術家。作為圣彼得堡一位珠寶商之子,1870年他子承父業(yè)繼續(xù)從事裝飾品制造,并在今后的幾十年間,將從父親那里繼承來的那間小小的銀器和珠寶作坊,發(fā)展成為被俄羅斯和其他歐洲皇室爭相追捧的首屈一指的珠寶行。法貝熱在德國等歐洲諸國留學和廣泛游歷,吸取了博大的藝術精髓,培養(yǎng)了敏銳的藝術鑒賞力,擴展了非凡的藝術眼光,積累了深厚的藝術創(chuàng)作功底,提升了精湛的工藝技能。法貝熱不斷追尋獨樹一幟的珠寶設計,從未懈怠。
法貝熱的工作室專門設計加工以金、銀、各色寶石和鉆石等珍貴材料以及各色半寶石、琺瑯等制作的藝術珍品,包括精致的珠寶、復活節(jié)彩蛋、鐘表、琺瑯煙盒、珠寶花卉、珠寶盒及鑲嵌畫框。他在莫斯科、基輔和倫敦等地都開設了由他本人指導的獨立作坊,雇用了許多能工巧匠。法貝熱還大膽革新,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作了不少光怪陸離的美術品。他親自參與到每件作品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對工藝要求極其嚴苛,而且每件奢華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在奢華的風格上做到了極致,逐漸令俄羅斯和海外的競爭對手相形見絀,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壟斷了皇室奢侈工藝品的海內外市場。
2 沙皇的禮物——精巧絕倫的復活節(jié)彩蛋
沙皇俄國時代俄羅斯信仰東正教,而復活節(jié)是東正教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俄羅斯人將自己對于愛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描繪到彩蛋上,在復活節(jié)當天互相贈送代表對彼此美好祝愿的彩蛋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習俗。對于斯拉夫民族來說,彩蛋能帶給人們健康、好運、力量和財富,它凝聚了俄羅斯的靈魂與藝術。作為復活節(jié)的必備重要慶典器具,俄羅斯人將彩蛋像對待圣像一樣妥善保存在家中,甚至以彩蛋來迎接新生命。這一富含藝術氣息的習俗一直保留至今,彩蛋在斯拉夫民族情感中占據(jù)著獨特地位。
彩蛋對于沙皇皇室而言,也是重要的節(jié)日禮物和宗教象征。1885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向法貝熱定做了一枚看似平淡無奇、實則內藏無限機巧的彩蛋,作為復活節(jié)禮物贈送給來自丹麥的皇后瑪麗亞。這枚彩蛋的外表是簡單的白色琺瑯外層蛋殼,毫不起眼,而出人意料的是,蛋殼里面竟然是純金制作的雞蛋,雞蛋里面又藏著一只小巧的金母雞,而金母雞的腹中還有一個用紅寶石做成的微型雞蛋吊墜和一頂以鉆石鑲成的迷你皇冠,可謂是匠心獨運、內有洞天?,旣悂喕屎髮@枚暗藏著無數(shù)驚喜的彩蛋愛不釋手,從此開啟了俄羅斯皇室每年都向法貝熱訂購一枚獨一無二的復活節(jié)彩蛋的模式,一直延續(xù)到1917年羅曼諾夫王朝覆滅。三十多年中,法貝熱工作室共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與尼古拉二世制作了54枚彩蛋,其中52枚為復活節(jié)彩蛋,獻給沙皇的共有50枚。最負盛名的作品有:1890年,為慰藉瑪麗亞皇后思鄉(xiāng)之情制作的“丹麥王宮彩蛋”;1894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生前送給瑪麗亞皇后的最后一只彩蛋——“文藝復興彩蛋”;1897年,為紀念尼古拉二世皇后亞歷山德拉加冕典禮制作的“加冕禮彩蛋”;1898年,內置升降玄機并藏有尼古拉二世和他兩個女兒畫像的“幽谷百合彩蛋”;1903年,象征彼得大帝時期金碧輝煌的盛世時代的“彼得大帝彩蛋”;1908年制作的可以在轉圈中展翅開屏的“帝國孔雀彩蛋”和1912年內置皇太子正面、背面影像的“阿列克謝皇儲彩蛋”。
法貝熱的每一枚彩蛋都是造型構思奇特、巧奪天工的主題珍品。他的這些作品用貴金屬混合各色寶石、鉆石和珍珠裝飾,大量運用琺瑯彩繪工藝,輔以極其精美的雕刻,奢華異常,代表了文藝復興以來珠寶藝術在裝飾藝術領域的最高水平。他設計一枚彩蛋往往要耗費整整一年的時間,每次接到沙皇皇室的彩蛋訂購單,法貝熱都會在其工作室內經(jīng)過苦思冥想,將俄羅斯一年內的政治社會大事或皇室重大慶典與彩蛋的造型和主題結合起來,然后用雕刻刀將奇思妙想變?yōu)榱钊四垦I衩缘默F(xiàn)實。
1900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法貝熱為沙皇設計的彩蛋首次公開展出,震驚評委,引起了極大轟動,其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作品精妙的藝術水準和作者的各種奇思妙想。從此,法貝熱這位俄國天才金匠的盛名遠播整個歐洲,成為王室貴族等社會頂尖階層爭相追捧的對象。他的珠寶作品一時間成為高貴、奢華與時髦的代名詞,擁有他的一件作品甚至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尼古拉二世1896年繼位后出訪或巡游時,贈送的大部分禮物都出自他們隨身攜帶的法貝熱珠寶箱子。雖然皇室貴族對于藝術珍品的愛好并非出于研究目的,而是為了附庸風雅,表明自己高尚的審美趣味,[1]但是這群極有消費能力又對藝術作品極為挑剔的客戶群體,對法貝熱的藝術創(chuàng)造在客觀上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3 美輪美奐的裝飾藝術——創(chuàng)新與風格融合
法貝熱1872年回到俄羅斯后,對當時俄國皇室貴族們在珠寶飾品方面的品位難以認同。那時的上層社會仍然將珠寶的價值主要定位在所用材質的珍貴程度、鉆石及各色寶石的重量上。在他們眼中,材質越珍貴、分量越重、個頭越大的珠寶越珍貴,越值得拿出來攀比炫耀,越能吸引眾人艷羨的目光,珠寶的功能就是證明財富和社會身份地位的。[2]這無疑是一種令人無法恭維的土豪審美風氣,華而不實,缺乏藝術修養(yǎng),同時庸俗化了珠寶的功能定位,沒有將珠寶的靈魂——“藝術創(chuàng)造”的價值納入評價體系,也就是說,帝俄時代的權貴們沒有從藝術品的角度對珠寶進行欣賞和品評,去領會其內在的價值和表達的內涵。
鑒于庸俗化物質化的珠寶審美氛圍,法貝熱以其遠見卓識、無限想象力和精湛技藝發(fā)動了一場珠寶藝術品位的革命。法貝熱將珠寶制作的重點從貴金屬、寶石、珍珠的材質和重量轉移到對藝術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和工藝水平的追求上。他一改以往在珠寶設計和制作過程中一味堆砌名貴材質的做法,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陶瓷、琺瑯、玻璃、木材、鋼鐵、小直徑珍珠等材料進行珠寶創(chuàng)作。在色彩使用方面,當傳統(tǒng)珠寶匠人仍然固守著粉紅、淡藍和白色等傳統(tǒng)珠寶用色時,法貝熱已經(jīng)推陳出新,開創(chuàng)性地啟用了黃、橙紅、紫紅和各種各樣的綠色。后世對法貝熱設計的各類珠寶制品的顏色研究發(fā)現(xiàn),終其一生,他大約使用了140多種全新色彩。除了對材質和色彩使用的推陳出新外,法貝熱以清新的風格和別有洞天的設計為當時陳舊無生機的俄國珠寶業(yè)帶來一場藝術風格和品位的革命。他以非凡的藝術眼光和巧思不斷拓展創(chuàng)作主題的范圍,賦予珠寶作品更多的人文情懷。
盡管大膽將不那么珍貴的材質和各種珍貴寶石相結合,但在精心設計和精湛制作工藝的映襯下,法貝熱的作品仍然閃耀著精致奢華的光芒,尤其是那些擁有自身主題的珠寶作品,進一步加深了作品本身的紀念意義。法貝熱的作品大都是用于日常生活的,他將奢華和濃郁的藝術氣息融入了日常用品。此外,動物微雕也是法貝熱對當時珠寶設計的重要貢獻之一。他將東瀛的石雕工藝運用于珠寶之中,使得他的珠寶作品展現(xiàn)出俏皮可愛的一面。而法貝熱開創(chuàng)的在金銀器上施釉的做法,雖然俄國珠寶界不以為然,但在多達一百多種顏色的釉料和反復七次以上的工序操作下,玻璃在極高溫度下融化于金銀表面,形成裝飾性釉面,為珠寶飾品染上了明麗絢爛的色彩,至今仍被各國珠寶匠人廣泛使用。
在設計風格上,法貝熱的作品體現(xiàn)出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和新藝術運動等多種風格,有些作品甚至是多種風格的融合體。部分作品體現(xiàn)出了強烈的現(xiàn)代感,預見了藝術界日后的簡約風格,因而具有超越時空的魅力。法貝熱設計的藝術珍品在人類裝飾藝術作品的寶庫中永遠閃耀著迷人的光芒。
參考文獻:
[1] 陳平.西方美術史學史[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2] 休·泰特(英). 7000年珠寶史[M].朱怡芳,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9.
作者簡介:張宇波(1981—),女,江蘇南京人,碩士,畢業(yè)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