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艷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沒骨山水畫的由來、含義以及歷史上的爭議,作為技法研究,本文并未過多探討此爭議,而是以藍瑛獨特的沒骨青綠山水畫法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筆者的臨摹實踐,重點分析藍瑛《白云紅樹圖》具體的繪制方法,并以此為例對中國傳統(tǒng)沒骨青綠山水畫技法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藍瑛;白云紅樹圖;沒骨畫法;青綠山水
1 沒骨青綠山水
在中國畫繪畫技法中用墨筆勾勒出的輪廓線被稱為“骨線”,而“沒骨法”是指不加墨線勾勒而直接用墨塊或色塊造型來表現(xiàn)對象,或是少用墨線,用淡墨線勾形,再反復敷色,最后隱沒骨線的畫法。
沒骨畫法在青綠山水中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的張僧繇,南宋人樓觀在給楊昇沒骨山水畫的題跋中道:“梁天監(jiān)中,張僧繇每于縑素上不用墨筆,獨以青綠重色圖成峰嵐泉石,謂之沒骨法,馳譽一時。后惟楊昇學之,能得其秘?!彼稳藰怯^認為六朝的張僧繇開創(chuàng)了沒骨青綠山水畫法,后楊昇傳承了這種畫法。而后明代董其昌致力于提倡和發(fā)揚,明末清初的藍瑛受董其昌啟發(fā),發(fā)展并創(chuàng)造了獨具個人風格的沒骨青綠山水。
沒骨山水一說的淵源從六朝相傳張僧繇所創(chuàng)到唐代的楊昇傳承發(fā)展。雖然此圖中藍瑛強調(diào)“仿張僧繇沒骨畫法”,但依據(jù)歷史考究,無論是張僧繇還是楊昇都并無畫跡傳世,所以“張僧繇創(chuàng)沒骨畫法”這一說法是否準確仍有待商榷。但是,藍瑛的沒骨青綠山水畫無疑受到了董其昌的影響。因此,無論是董其昌還是藍瑛所題跋中所寫“仿張僧繇”,其實與張僧繇原作之間的關(guān)系都是非常有限的,其用筆、設(shè)色等已然是屬于他們的個人風貌。他們所追求的無非是在各自的時代里,憑著《畫史》記載與一些流傳的畫跡,各自借古人之殼,對“沒骨山水”進行了自我的描繪。
2 藍瑛生平及師承
藍瑛,出生于浙江錢塘,是活躍于明末清初的杭州職業(yè)畫家。字田叔,號蝶叟、西湖研民、東郭老農(nóng)等。按照藍瑛繪畫風格的轉(zhuǎn)變,可以把藍瑛的藝術(shù)生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五十歲前為早期,以臨摹師法宋元諸家為主,個人特色不明顯;五十歲至六十歲為中期,這個時期的藍瑛除了臨仿諸家技法之外,還在外游歷悉心觀察自然,所以在繪畫中也逐漸顯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六十歲以后為晚期,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了“沒骨青綠山水”,這成為藍瑛繪畫藝術(shù)生涯中的巔峰時期和成熟時期。
在此著重討論他晚期的沒骨青綠山水畫部分,簡述他早中期繪畫軌跡的影響。藍瑛的沒骨青綠山水畫存世較少,且基本都屬晚期所作,風格上雖差距不大,但也能看出畫風形成的軌跡。他早年追隨董其昌為首的“松江畫派”,而董其昌致力于學習元人的繪畫技法,對黃公望等元代畫家的繪畫技法推崇備至,所以他早期的繪畫風格明顯帶有元代畫家清新隱逸的風范。韓昴在《圖繪寶鑒續(xù)纂》中說他:“畫從黃子久(即黃公望),入門而醒悟?!?/p>
而后他也繼承了董其昌“仿張僧繇”的風氣,晚期他更是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了“沒骨法”,董其昌所描繪的“沒骨山水”淡雅直率,藍瑛的沒骨青綠山水卻是絢爛雄奇。他在董其昌沒骨青綠山水畫的基礎(chǔ)上,更突出自我的鮮明特色。他的構(gòu)圖更為飽滿,色彩更為濃重,對比也更為強烈。出身為民間藝匠的藍瑛,雖受文人影響,但其畫面的整體設(shè)色更鮮明,個人面貌突出,其沒骨青綠山水也更勝董其昌一籌。藍瑛絢爛雄奇的沒骨青綠山水畫,是其在畫壇重要的標簽和成就。
3 藍瑛《白云紅樹圖》
《白云紅樹圖》,立軸,絹本設(shè)色,高189.4厘米,寬48厘米,目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七十四歲的藍瑛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所作?!栋自萍t樹圖》也是藍瑛沒骨重彩畫的高峰代表作之一。畫面左上角有作者題款:“白云紅樹,張僧繇沒骨畫法,時順治戊戌清河畫于廳鶴軒。西湖外民藍瑛?!毕骡j有“藍瑛之印”。
宋代郭熙于《林泉高致》中記載道:“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1]此圖是以仰視的觀察方法,從山下仰望山頂,無疑是三遠法里的“高遠法”。其構(gòu)圖是以最基本的S型律動為程式表現(xiàn)方式,該簡潔流暢的S型線,呈現(xiàn)出中國古典哲學思想里此起彼伏的中和狀態(tài)。通過虛實結(jié)合,使構(gòu)圖極具動感和流暢性。
畫面由白云、紅樹、小橋流水、青綠山石、植被小草以及旅人構(gòu)成,畫面整體氛圍靈動、秀逸。藍瑛獨特的沒骨畫技法,以石青石綠為主調(diào),赭石、朱砂、白粉點綴其中,其重彩山水畫設(shè)色鮮艷絢麗,質(zhì)感凝重,畫面層次分明,顏色濃艷卻不媚俗,如同寶石之光般燦爛奪目。其點苔靈動,用筆樸拙勁健,使得畫面更別具一格。
畫面中白云緲緲環(huán)繞青山,與山石掩映自然,古樹枝丫敷色鮮艷,樹葉點、夾工整細致,植被小草生機盎然,小橋流水瀑布安靜悠然,右下角木橋之上有一白衣老者扶著木杖蹣跚而行,形象動態(tài)鮮明逼真。如此多樣的繪畫元素,使得藍瑛筆下的沒骨青綠山水畫不僅可望,而且可居、可游,引人入勝。
此畫中藍瑛先以水墨勾皴山石以及樹木的枝干、云朵的形狀,再敷以赭石、汁綠打底,色墨兩宜而不見混濁,然后根據(jù)傳統(tǒng)中國青綠山水畫“薄施多遍”的技法一層層渲染石青、石綠,以朱砂、白粉點綴樹葉、水草等,以花青和白粉暈染表現(xiàn)白云繚繞之狀,最后以黑色勾勒點苔,使得畫面靈動、富有變化。它飽經(jīng)歷史和歲月的侵蝕,畫面的顏色脫落、褪淺,或因礦物顏色氧化而變暗淡,但如今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仍然驚艷。
4 《白云紅樹圖》臨摹過程
4.1 墨稿
雖然藍瑛以其“沒骨畫法”著稱,但他畫面里山石部分的淡淡墨線仍然依稀可見,因而在起稿的時候,是用極淡的墨線勾勒出山石的外形,輔以山石結(jié)構(gòu)走勢的皴擦、反復皴染。
首先,把山體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青色的山石部分;二是綠色的山石部分;三是坡岸部分。其中,針對第一部分青色山石,先用淡墨勾勒出外形,后用墨色較重的皴筆作皴擦,并且用墨整體渲染整塊石頭;而綠色山石部分的勾勒和皴法都是較淺的,山體也不需要全部都渲染成墨色;第三部分,水岸部分用赭石色或加墨,偏側(cè)鋒用筆畫出。木橋同樹干相似,赭石色加墨中鋒勾出。木橋之上,緩緩而前的點景人物用濃墨勾出,后衣裳敷鉛白色。
而頗具藍瑛個人風格特色的煙云部分,用墨筆慢慢沿著山體染去,同時水筆暈淡,勾皴留水痕,層層積染。因此,最后呈現(xiàn)的是似有似無、豐富而靈動的變化。
針對水口的部分,藍瑛則采用了留白法來表現(xiàn)水口。先用墨勾出水口的外部輪廓,在用赭石調(diào)墨積染山石,水口周圍厚重的山石,突出了水口的“白”和山石的“黑”兩者之間的對比。藍瑛利用黑白、虛實對比,使畫面里的水口愈加活靈活現(xiàn)。
《白云紅樹圖》中以長于土坡山石之上的樹木為主體,樹根裸露較少。而樹干部分,則是用濃墨調(diào)和赭石色來畫,用濃色墨直接勾勒出外形及樹木的枝丫、樹干的皴擦等,表現(xiàn)了樹干里面的轉(zhuǎn)折、結(jié)構(gòu)變化。在此過程里,應該注意樹叢的前后關(guān)系以及樹木本身的姿態(tài)。
可以看到畫面呈現(xiàn)的整體氛圍是潤澤的,因此,在墨筆起稿的時候,占據(jù)主體的山石部分用筆是偏濕潤的,顯而易見的是在這幅作品中設(shè)色占主體,所以在此圖中筆墨的皴法相對較少。雖“少”但不代表“無”,山石、樹干部分都有墨筆皴擦的痕跡。藍瑛墨稿中的皴法干濕相宜、色墨結(jié)合、技法高超,變化相當豐富。
4.2 設(shè)色
藍瑛的畫面雖設(shè)色濃艷,但卻不顯厚重,同時藍瑛的沒骨青綠山水畫雖看起來賦色鮮明,但畫面卻不顯“悶感”,而是給人一種清透的感覺。以“薄施多遍”的傳統(tǒng)工筆畫繪制方法層層暈染,先是主體山石的部分,用淡赭石根據(jù)畫面層次慢慢暈染,另外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在這幅《白云紅樹圖》里,山石底下坡岸部分呈現(xiàn)出的赭石色特別鮮艷醒目,使得畫面對比強烈,且與山頭的石青、石綠又毫無違和感。依據(jù)畫面效果,因年代久遠,顏料的時代差異較大,所以臨摹實踐中在赭石色暈染多次的基礎(chǔ)上加入朱砂色一、二遍分染成型,使得山石底下坡岸的紅既顯清透又與朱砂點綴的樹葉相呼應。而后,用藤黃色加花青色調(diào)制而成的汁綠作為青山與綠山的底色,切記顏料不可調(diào)和均勻,藤黃色多則顯色嫩,花青色多則顯色重,依據(jù)畫面不同的情況暈染山石部分。樹干的部分則用淡赭石暈染。
參考非闇 《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的第五章古代畫家著色及研漂顏色的方法,[2]依據(jù)中國古代畫家使用顏色的方法,絹本重彩設(shè)色通常還會在畫面的背面上一層襯色,青綠重彩所用顏色一般覆蓋力較強,在畫面背后上襯色不會影響到原來畫面的墨稿,同時為畫面鋪出一層底色,這樣正面的顏色不需為了艷麗而設(shè)的過于厚重。正面太厚重的顏色會完全覆蓋原來的墨稿,同時也會顯得畫面粉滯呆板。因此,在臨摹實踐中針對不同的地方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在絹本的背面用白粉調(diào)赭石色繪樹干的部分,白粉調(diào)制石綠色繪山石的部分。此外,為了防止絹本漏礬背后襯色大面積透到正面,在上背面的襯色之前一般會先刷一至兩遍膠礬水。在上完襯色之后,在絹本的正面敷染主體山石的石青、石綠。依據(jù)畫面的輕重層次、薄厚程度層層渲染,最后山石頂部敷染頭青、頭綠。
在描繪煙云的時候,藍瑛畫面里留有花青染過的痕跡,用花青暈染后,再用花青調(diào)白粉敷染。白云仿佛緩緩流動,畫面呈現(xiàn)的效果清透而不呆板。
4.3 點苔調(diào)整
接著點寫樹葉部分,主體為朱砂色、白色的樹葉,輔以汁綠色加墨、青色、綠色的點葉。即使是微小的樹葉,在處理上也不容馬虎,不僅講究顏色的濃淡變化,而且注意葉子間的大小、疏密有致等。
用鮮紅的朱砂撇出水中的水草,用汁綠色加墨或赭石色加墨繪山石頭上的小草小花,可用汁綠色再次強調(diào)綠山的暗部,再用花青強調(diào)青山的暗部,使得山石的層次更分明、變化更豐富。最后的苔點,是用墨點出后再用青綠石色嵌入其中,名為“嵌寶點”。
5 結(jié)語
青綠山水直到唐代都是山水畫的典型表現(xiàn)手法,且宋代以后,畫家在創(chuàng)作水墨山水之余,仍會有意識地嘗試這種復古樣式。而沒骨法作為中國傳統(tǒng)青綠山水畫技法中的一種,“沒骨青綠山水”更成為復古中的創(chuàng)新。藍瑛追隨并發(fā)揚了董其昌的沒骨青綠山水,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其繪畫風格不僅在當時的畫壇獨樹一幟,至今依然影響深遠。藍瑛雖然師法古人,但是卻不限于古人,這種精神仍然值得當代許多藝術(shù)家和學者在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深思和學習。
參考文獻:
[1] 郭熙(宋).林泉高致集[A].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M].臺北商務(wù)印書館,2008.
[2] 于非闇.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M].金城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