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軍
“醫(yī)生,快救救我兒子,他誤吞了老人的降壓藥?!睆埾壬е鴥鹤記_進急診室,接診醫(yī)生看到孩子又哭又鬧,稍稍松了一口氣,因為這說明孩子的病情還沒有到很嚴重的地步。經(jīng)詢問,醫(yī)生得知小孩誤吃了家中4片降壓藥(替米沙坦片)。
醫(yī)生推算了一下,孩子把藥品吃下去的時間應該只有一個多小時,為避免造成太大影響,醫(yī)生馬上給孩子洗了胃。在2000毫升的液體沖洗完成后,醫(yī)生從孩子的胃里洗出了白色的團狀物,孩子爸爸一看,正是藥片的模樣。
統(tǒng)計資料表明,如今在小孩死亡率排行榜榜首的不是各類疾病,而是意外死亡,其中交通事故最多,其次是溺水、誤食等。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感到好奇,出現(xiàn)吞食異物的情況多,吞食的異物各種各樣,有固體也有液體。常見的固體有硬幣、別針、紐扣、微型電池、體溫計(測量時被咬碎)、筆帽、電池、藥片等;食物如花生仁、瓜子、貝殼類的殼、果核等;液體有洗劑、裝在飲料瓶的藥水等。
各種異物硬度不一、形狀不同,一般進入食管的異物多數(shù)可隨著吞咽蠕動送入胃內(nèi),能跟隨大便一起排出,有些異物可能滯留在胃內(nèi)。存留于食管內(nèi)的多為較大而形狀不規(guī)則的銳性異物,容易嵌頓于消化道的狹窄和彎曲部位,如賁門、幽門等。最怕的是異物進入氣道,尤其是氣道入口及主氣管,這種情況最為危險,有可能當場就出現(xiàn)窒息情況,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
孩子年齡小,辨識能力差,家長一定要多注意,該收好的東西一定要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有些小孩吞藥片,是因此前吃過該藥,而該藥又不難吃,小孩就會誤以為是糖果而拿來吃。為避免小孩誤服藥物,家長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藥,以防孩子模仿成人吃藥的行為;不要為了讓孩子吃藥,騙其說這種藥是“糖果”。
孩子誤吞異物,如果意識清楚、精神狀態(tài)好,為安全起見,要就醫(yī)檢查。就醫(yī)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家屬能提供準確的病史,告訴醫(yī)生孩子吃過什么東西,以便醫(yī)生判斷后及時搶救。
為了孩子的生命健康,家長有必要學習掌握一些緊急急救措施,才能在事故面前不至于手忙腳亂,耽誤寶貴的搶救時間。當孩子進食時,突然出現(xiàn)表情痛苦、無法咳嗽、不能說話,或者臉色發(fā)青幾乎無法呼吸時,即可確認異物卡喉。若是完全梗阻窒息,必須要把握急救的“黃金四分鐘”,一旦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孩子因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將導致不可逆的壞死,即使搶救成功,也容易遺留腦癱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若是不完全性堵塞,患兒意識、心跳存在,可進行海姆立克法(也稱“海氏手技”),若是心跳消失,應進行心肺復蘇。
海姆立克法是處理氣管異物最常用、最簡單的辦法。施救者站在或跪在患者身后,從背后抱住其腹部,雙臂圍環(huán)其腰腹部,一只手握拳,拳心向內(nèi)按壓于受害人的肚臍和肋骨之間的部位;另一只手成掌捂按在拳頭之上,雙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擠壓,反復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編輯 朱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