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道自己的忍受力,往往是被動的,比如饑荒和災難,國家不幸詩家幸。和平富足年代,人只有自討苦吃,主動發(fā)現(xiàn)忍受力,這種主動,增加一層難度。
我很喜歡村上春樹這個人。他每天5點起床,清晨集中精力寫作幾小時,隨后處理日常事務并跑步,晚上10點睡覺,數(shù)十年如此。這是一生的苦行,幾個人受得了?只是這種意志上的苦,一般人看不出來。村上春樹下決心成為職業(yè)小說家時,就決心把健康狀況處理好,竭盡全力寫好小說,將衰老的點盡力往后推,于是選中了跑步,然后戒了煙,越跑越長,跑過100公里的超級馬拉松,還練了鐵人三項。
不要說他有才華有運氣,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年輕時制訂一個終生計劃,然后就能執(zhí)行,一定會像春天的樹,人人看了喜歡,被你感動。
現(xiàn)在中國的很多年輕人,處境類似年輕的村上春樹:生活富足,受過良好教育,除了母語,還精通英語,在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間自然切換。要完成自己一生的成就,也要有村上春樹的“一生決定”時刻,下決心過身體與心靈健康的生活,執(zhí)著、堅忍、竭盡全力。
(摘自微信公眾號“連岳”,ID:ilia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