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麗娜 鳳春燕 江萍 江泉 趙李克
課達型品管圈是以課題研究為基礎(chǔ)的品質(zhì)管理,圈員運用新的思維方式與品管手法,達成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最終實現(xiàn)“新規(guī)業(yè)務的應對”“現(xiàn)狀突破”和“魅力品質(zhì)的創(chuàng)造”這三個目標之一[1]。超聲醫(yī)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是集檢查、診斷和治療為一體的臨床學科[2],傳統(tǒng)的超聲教學授課導致可適應臨床需要的超聲人才緊缺[3]?!半p鏈互動雙效互評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超聲科教學,可促進師生互動、挖掘師生集體智能、激發(fā)集體能量、刺激超聲科多方面發(fā)展。因此本研究將課達型品管圈手法應用于超聲科“雙鏈互動.雙效互評”教學新模式的構(gòu)建。
將本院2017 年超聲科的22 名實習學生(男9 名,女13 名),18 名超聲科帶教老師(男9 名,女9 名)作為對照組,本院2018年超聲科的20 名實習學生(男9 名,女11 名),20 名超聲科帶教老師(男9 名,女11 名)作為試驗組,對照組及試驗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團隊的建立 團隊的組建包含三個部分:教學辦、超聲科和學生。包括教學辦2 位老師,超聲科9 位醫(yī)生(1 位主任醫(yī)師、1 位副主任醫(yī)師、7 位主治醫(yī)師)和學生代表2 位。課題方法嚴格按照PDCA 循環(huán)和課達型品管圈的十大基本步驟進行(圖1)。
圖1 PDCA 循環(huán)和課達型品管圈的基本步驟
1.2.2 主題選定(步驟1)QCC 小組13 名成員以“5-3-1”原則和“80/20”原則根據(jù)上級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及圈員能力四個方面,以投票打分法選定主題為:構(gòu)建超聲科“雙鏈互動.雙效互評”教學新模式。雙鏈即教學活動鏈和學習活動鏈,雙鏈互動即教師和學生同時參與到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中,相互探討、相互參照、相互刺激、相互啟發(fā)、達到共同提高。雙效互評即教師和學生對彼此的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進行平等互評,從而達到師生共贏,共同進步[4]。主題根據(jù)QC-STORY 法判定為課題達成型。
1.2.3 活動計劃擬定(步驟2)QCC 小組成員通過繪制甘特圖,根據(jù)“P-D-C-A:2-6-1-1”原則進行活動計劃時間擬定,計劃10 周,實施23 周,確認5 周,處置5 周。
1.2.4 課題明確化(步驟3)從教學過程、學習過程、材料以及方法四個方面,將對照組的對現(xiàn)況水平進行了問題點的挖掘。根據(jù)三級醫(yī)院的標桿標準,分析現(xiàn)狀,得到了期望水平與望差,并根據(jù)80/20 原則,最終確定以下8 項攻堅點:教師教學能力,教師教案評分,學生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案例分析成績,同學的教學參與度,教學模式滿意度,考核模式滿意度。
1.2.5 目標設定(步驟4)針對8 項攻堅點,共設定了8 個目標值:教師教學能力平均75 分上升至85 分,教師教案評分平均85 分上升至95 分,同學的教學參與率為58%上升至95%,學生理論成績平均分80 分上升至85 分,操作成績平均分65 分上升至80 分,案例分析成績平均分58 分上升至80 分,教學模式滿意度60%上升至90%,考核模式滿意度65%上升至90%。
1.2.6 方法擬定,最適策研究(步驟5~6)通過頭腦風暴,通過圈員打分,根據(jù)“八二原則”,選定方策。為了從中找到最適方策,進行了障礙判定,消除障礙后,將這些對策進行整合,確定了三個方策群組:超聲科雙鏈互動教學模式的建立,基于實時傳輸會診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建立,超聲科雙效互評及新考核模式的建立。通過對三個方策群組的獲益與風險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得大于失,因此三個方策群組均為可實施方策。應用過程決策方案圖(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PDPC)充分預測了在三個方策群組進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再想出一系列的對策,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制定了各個最佳方策具體實施時間表,并確定了各個對策的負責人。
1.2.7 對策實施(步驟7)方策群組Ⅰ:超聲科雙鏈互動教學模式的建立。具體對策如下:組建超聲科帶教團隊,制定教學方案,教師參加高校教師資格證考試,提升教學能力。鼓勵教師申請課題,加強學術(shù)內(nèi)涵建設,增加進修參會學習。超聲儀器旁的現(xiàn)場示教,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更好的結(jié)合。定期開展學生座談會,定期輪流邀請學生參與教學的備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以問題為導向的PBL 教學的應用,學生參與科室內(nèi)疑難病例討論及隨訪反饋討論。
方策群組Ⅱ:基于實時傳輸會診系統(tǒng)的案例教學模式的建立。具體對策如下:應用遠程會診系統(tǒng),進行現(xiàn)場案例教學,提高學生案例分析影像診斷能力。真人模特教學法的應用[5]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典型病案圖庫的建設提高學生影像診斷能力[6]。
方策群組Ⅲ:超聲科雙效互評及新考核模式的建立。具體對策如下:聯(lián)動教學辦,加強對帶教老師教案考核及指導;制定超聲科考評制度,完善考評標準;設計應用教學模式滿意度問卷表及考核模式滿意度問卷表。引用OSCE 模式,創(chuàng)建超聲科考核新模式;根據(jù)考核結(jié)果,對優(yōu)秀教師及學生進行獎勵。
針對預先設定的8 個目標:教師教學能力評分、教師教案評分、同學的教學參與率、學生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案例分析成績、教學模式滿意度、考核模式滿意度,評價2017 年對照組與2018年試驗組之間的差異,同時匯總評價課題進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無形成果、附加成果及相關(guān)標準作業(yè)書等。
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1 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動后,學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案例分析成績均較活動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1)。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分及教案評分均較活動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2)。學生的教學參與率均較活動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教學模式滿意度及考核模式滿意度均較活動前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2.1.2 無形成果 圈員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明顯提升(如圖2)。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學生成績比較(分,±s)
表1 品管圈活動前后學生成績比較(分,±s)
表2 品管圈活動前后教師情況比較(分,±s)
表2 品管圈活動前后教師情況比較(分,±s)
表3 品管圈活動前后學生教學參與率比較
2.1.3 附加成果 獲實用新型專利一項(專利號:ZL201720264 337.2):一種超聲動態(tài)影像實時傳輸會診系統(tǒng)。
圈長入選上海健康醫(yī)學院師資人才百人庫培養(yǎng)計劃(B1-0200-19-311006)。
課題進行過程中,共制定及完善了13 份標準化作業(yè)書,并將其納入科室教學常規(guī)流程,并檢討與持續(xù)改進(表5)。
近年來,超聲科從一個單純的輔助科室逐漸轉(zhuǎn)型為診治一體化科室,其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日益受到重視[7]。從本文的成果中可以看出,建立“雙鏈互動·雙效互評”的超聲科教學新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升教學參與率,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案例分析能力,培養(yǎng)適應臨床需要的新型超聲人才,為學生進入臨床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同時,對于參與教學的醫(yī)師而言,與學生同時參與到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使自身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學習成果收益頗豐,而開放式教學也給醫(yī)師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尋找適應新教學模式的新教學方法[8-9],教學能力大幅提升。最終,教師和學生對于新的教學模式和考核模式滿意率均呈大幅提升,師生共贏,共同進步。
課達型品管圈是一個很好的手法與方法[10-13],本文此次應用課達型品管圈手法,建立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在這一課題進行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建立,師生同時參與其中,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到最大,專業(yè)知識掌握扎實的同時,團隊凝聚力、工作自信心、工作責任心、工作積極性、交流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多方面素質(zhì)明顯提升,成就了新教學模式下全新的師生關(guān)系。
通過此次課達型品管圈活動的進行,本科建立了超聲科帶教團隊組織架構(gòu),設置了超聲科規(guī)范化教學課程,匯編了超聲科系統(tǒng)化教學課件,制定了超聲科PBL 教學案例流程[14],建立了超聲科學生參與教學機制,建立了超聲科遠程影像實施傳輸系統(tǒng),制定了遠程實際案例教學制度和流程,制定了超聲科真人模特教學相關(guān)制度,建立了典型病案圖庫,創(chuàng)建了超聲科OSCE 考核模式,建立了超聲科帶教老師獎勵機制,設計和使用了教學模式滿意度問卷表及考核模式滿意度問卷表。一系列標準化作業(yè)書的建立,為全新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提供了標準化的流程與保障,并不斷完善與持續(xù)改進。
此次作為新教學模式的初步建立,雖獲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因為部分教師個體的時間、知識、視野、能力和精力等諸多“有限”因素的限制,使教學的成效受限,在后期的教學進行過程中,我們將針對性進行調(diào)整學習,將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不斷改善與持續(xù)改進。
表4 品管圈活動前后教學模式及考核模式滿意度比較(例)
圖2 品管圈活動前后圈員能力對比
表5 制定及完善的標準化作業(y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