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風
編者按:
2019年6月,住建部等部門發(fā)布了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將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在內(nèi)的46個城市推入了垃圾強制分類的“快車道”。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宣告上海進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條例》就生活垃圾的分類標準、投放方式與投放時間、違反條例的處罰方式等做了詳細規(guī)定,凡違反規(guī)定者都將面臨處罰。一時間,市民掀起了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熱潮,投放垃圾時格外注意。但也有一些人對嚴苛的分類要求不適應,感覺不習慣、太麻煩,心生抵觸。那么,普通市民如何才能盡快適應垃圾強制分類呢?
垃圾分類漸成趨勢:
有人積極響應,
有人心生抵觸
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在上海被納入法治框架,無論個人還是單位,違反《條例》都將面臨處罰。一時間,上海市民紛紛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的學習當成一件大事。7歲的張煜冉是徐匯區(qū)建襄小學的一名一年級學生,他不但主動學習了垃圾分類知識,還跟3歲的弟弟一起動手做了分類垃圾桶,分別用黑色、棕色、藍色和紅色涂滿四張標簽紙,然后貼在相對應的垃圾桶上。張煜冉一邊制作標簽一邊給弟弟講解,這四種顏色代表了四種垃圾,并順帶著把自己掌握的垃圾分類知識教給弟弟。
張煜冉的父親說,盡管孩子們還不能做到完全準確分類,但自從家里有了這四只自制的分類垃圾桶,每次產(chǎn)生了垃圾,孩子都會主動進行分類,分不清時還會問問大人?,F(xiàn)在一般的垃圾他們基本能分得清楚。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張煜冉一家的垃圾分類實踐,是上海市普通家庭積極響應政府進行垃圾分類號召的一個縮影。緊跟上海之后,全國包括北京、廣州、深圳等在內(nèi)的四十多個大中城市也陸續(xù)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
8月,在《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9月1日正式實施倒計時期間,西安市民王女士家已經(jīng)掀起垃圾分類“熱潮”。她家的廚房灶臺后墻上貼著一張五顏六色的表格,上面有各種垃圾的圖案,每個圖案都被標注屬于哪一種垃圾。她家還有幾組小型分類垃圾桶,家里人每次扔垃圾都要去看一看表格,然后按標識精準投放。一家人都熱衷于垃圾分類,還相互監(jiān)督。除了分類自家產(chǎn)生的垃圾,王女士一家還將有些垃圾回收利用,制成簡易生活用品,并將從網(wǎng)上買表格、垃圾桶以及廢物回收利用的小竅門分享給周圍的人,帶動大家進行垃圾分類。
眼下,垃圾分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認可。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西安調(diào)查隊總隊對西安市民生活垃圾分類意愿及行為的調(diào)查,市民總體來說對于生活垃圾分類有比較強的意愿,對垃圾分類政策的態(tài)度較好,有75%的人表示會積極執(zhí)行和配合垃圾分類政策,不愿意配合垃圾分類的只占少數(shù)。
除了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強制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還能從源頭倒逼環(huán)保意識和綠色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
黃小祺是上海一家外企的白領,跟男友租房居住,雖然家里廚房設施齊全,但他們基本沒用過,一日三餐靠點外賣解決。自從上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后,黃小祺和她的男朋友有些傻眼了。有一天,他們照例出門扔外賣垃圾,發(fā)現(xiàn)門外的垃圾桶不見了,這才想起垃圾要分類,而且還要在規(guī)定時間和地點投放。兩人只好打開垃圾袋,把外賣垃圾隨便分了一下,然后拎到小區(qū)指定的垃圾投放點。收垃圾的阿姨翻了翻他們的垃圾袋,當場讓他們返工。兩人只好捂著鼻子皺著眉頭按阿姨的指導意見再分了一次,這才勉強交差。臨走時他們還是被阿姨上了一課:“以后處理外賣垃圾,要先把剩余的湯倒掉,剩飯剩菜放入濕垃圾,如果有貝殼、骨頭等要放入干垃圾;飯盒也是干垃圾,如果有紙盒飲料,還要拆開沖洗,再放入可回收垃圾箱;塑料袋也是可回收垃圾,紙巾是干垃圾……”兩人聽得云里霧里,阿姨又指著他們剛剛扔掉的奶茶杯特別強調(diào):“扔珍珠奶茶杯共分為四步:第一步先將剩余奶茶倒入下水道;第二步將珍珠、水果肉等殘渣丟入廚余垃圾桶;第三步把杯子、吸管丟入其他垃圾桶;第四步則因茶而異,如果是帶蓋或是帶有紙杯托的杯子,塑料蓋和紙杯托可以歸到可回收垃圾?!眱扇寺牭竭@里已經(jīng)徹底崩潰了,當即發(fā)誓:再也不吃外賣了!
一個同事給黃小祺支招兒:自己做飯試試!原來,作為應對垃圾分類的策略,上海市推出了智慧微菜場,顧客只要下單買好菜,到指定的地方取出菜簡單處理一下就可以下鍋了。關鍵是,微菜場推出的食材都做過垃圾減量處理,基本不會再產(chǎn)生垃圾。黃小祺想,反正點外賣也逃不過垃圾分類這一關,不如自己做飯方便。
一個月后,黃小祺算了一筆賬,自己做飯比點外賣吃得好還省錢,關鍵是垃圾分類的負擔大大減輕。
垃圾分類的現(xiàn)實煩惱:習慣不好改,分類難題多
垃圾分類是大勢所趨,但也不可否認,讓人們習慣垃圾分類并非易事,強制執(zhí)行也絕不會一帆風順。
最難改變的是人們的習慣?!袄话印钡纳盍晳T是多年養(yǎng)成的,現(xiàn)在突然要求按規(guī)定分類,當然需要一個適應期。在強制分類過程中,各種不適、不方便,甚至抵觸情緒都會出現(xiàn)。
無錫市于2019年9月1日起開始執(zhí)行強制分類實施辦法,全市1000多個小區(qū)被納入管理范圍。實施強制垃圾分類不久,某小區(qū)便發(fā)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上午8點多鐘,一名老漢提著一兜垃圾趕往垃圾收集點,氣呼呼地說:“扔個垃圾都跑這么遠,真是折騰人!”說罷就要把垃圾往垃圾桶里扔。志愿者小張趕忙阻止道:“請您將垃圾分類后再扔!”并耐心地給老漢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老漢本來就一肚子氣,聽小張一說更來氣了:“分什么分!我現(xiàn)在分了,最終還不是要混在一起?我還不知道你們這是做樣子?!”小張耐心跟他解釋,《無錫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已明確禁止將已經(jīng)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處置……老漢根本不聽,嘟囔了一句還是把垃圾扔進了垃圾桶。小張是外來妹,聽不懂老漢說了什么,一旁的女孩子給她翻譯,老漢說的是:“我分好了,你干什么?你要做樣子你去做!”小張氣得眼淚都快下來了。
無獨有偶。據(jù)報道,上海市實施強制垃圾分類不久,一位女士扔垃圾時沒有分類被小區(qū)志愿者阿姨勸阻。但這位女士不僅不聽勸,還掐住了志愿者的脖子,致使對方呼吸困難,喪失反抗能力后昏厥。事后,雖然該女士被警方行政拘留3天,卻讓志愿者的家屬心有余悸。那位志愿者阿姨休息兩天繼續(xù)上崗后,兒子不離左右給她當起了保鏢。
除了生活習慣上不適應,分類知識的缺乏,也是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的另一個痛點。
75歲的盧老太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一輩子爭強好勝,最近卻輸在了垃圾分類上。她所在的小區(qū)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她也積極參加垃圾分類的學習和培訓。可一到實際操作,她腦子就亂了,特別搞不清楚廚余和其他垃圾有何區(qū)別。有一次她將花甲殼跟龍蝦殼一起放到廚余垃圾里,結果花甲殼被管理員撿到了其他垃圾里。她據(jù)理力爭,說兩種垃圾都是廚余,但結果證明是她錯了,被人一通笑話。從此,她走在小區(qū)里一看到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就心慌,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成了垃圾分類宣傳的反面教材,甚至做夢都在分垃圾,完全變成了“垃圾控”。
家住北京市大興區(qū)的肖女士也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她說,她所在小區(qū)居住的多是老年居民,雖然居委會多次對垃圾分類進行宣傳,還辦過講座,但很多老年人還是很難判斷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更難分清廚余和其他垃圾。她感嘆:“垃圾分類實在太難了!”
而對于上班族來說,強制垃圾分類對他們最大的考驗是時間和精力。
上海小夫妻小陳和小李最近沒少因為垃圾分類鬧矛盾。自上海實施強制垃圾分類后,小夫妻倆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他們所在小區(qū)的垃圾站每天只開放4個小時——上午7:00-9:00、晚上7:00-9:00。而他倆都在服務行業(yè)上班,這兩個時間段不是在睡覺,就是在上班。沒辦法,小陳和小李只好實行輪班制,即一個人負責每周一、三、五、日早晨起來扔垃圾,另一個負責二、四、六。而在排班的過程中,小兩口就鬧了一次,小陳說扔垃圾這種婆婆媽媽的事應該由女人做,小李每周應該多排一天;而小李覺得老公應該體貼老婆,多排一天理所當然。除了排班,兩人在由誰分垃圾的問題上也常常鬧矛盾。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從小沒干過什么家務,這突然增加的分揀垃圾的“重擔”,的確讓兩人都很不爽。有一次小陳分錯了垃圾被罰款,小李一通嘮叨,兩人大吵了一架,并冷戰(zhàn)了半個月。
像小陳和小李這樣,因垃圾分類而起爭執(zhí)、鬧矛盾的年輕人還真不少見。
強制垃圾分類無疑讓我們的環(huán)境更加清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切實的好處,但推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著實不少。上海交通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董會娟進行了總結,具體有如下幾個問題:定時定點回收模式,極大限制了垃圾分類的順利實施;濕垃圾存在衛(wèi)生隱患,很多濕垃圾桶為敞蓋式,清理不及時很容易發(fā)酵和產(chǎn)生味道;干濕垃圾分類極易搞混,增加了居民垃圾分類的執(zhí)行難度;目前垃圾分類投入很大,尤其是人力成本,引起人們對垃圾分類經(jīng)濟成本可持續(xù)性問題的質(zhì)疑。有了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再加上目前垃圾分類主要靠強制監(jiān)管或激勵措施來實施,人們在主觀認識上還不到位,很容易引發(fā)各種抱怨,讓人們對強制分類能走多遠心存疑慮。
循序漸進適應新形勢:
了解分類常識、
掌握分類方法是關鍵
垃圾分類是一場生活方式的革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項全民行動,垃圾分類涉及面廣,技術細節(jié)多,光有“強制”是不夠的,市民提高認識、掌握方法,政府科學宣傳、精準施策都是讓這場革命順利進行并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對廣大市民來說,需認識到位,人人動手。有人說,垃圾分類是公認的最難推廣的簡單工作。簡單,是因為舉手之間即可完成;最難,是因為引導每個人都養(yǎng)成習慣并精準分類并非易事。
而要養(yǎng)成習慣,必須全方位地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對垃圾分類的認識。我國人口規(guī)模龐大,所產(chǎn)生的生活垃圾堪稱巨量。據(jù)調(diào)查,我國每人每天大約會產(chǎn)生1.2公斤垃圾。以杭州市為例,從2007年到2019年,杭州市總共填埋了1700多萬噸垃圾。這意味著原本預計使用24年的填埋面積,只用了不到12年就將填滿??涩F(xiàn)在,杭州只有一個垃圾填埋場,如果這里被填滿,杭州市的垃圾一周之內(nèi)就會覆蓋整個街道。另據(jù)美國CNN的一個調(diào)查顯示,人的糞便中,平均每10克含有約20顆塑料微粒,種類多達9種,幾乎覆蓋了全部塑料類型。這一可怕的結果表明,如果我們再這樣肆無忌憚地扔下去,不久的將來這些垃圾產(chǎn)生的塑料微??赡軙嬖谟诳諝庵?、水中、食品中,并最終回到我們的身體內(nèi)。只有實施垃圾分類,才能更好地從源頭上控制并處理有害垃圾,才有更多的資源可以回收利用,并形成循環(huán)利用的產(chǎn)業(yè)鏈。
有了對垃圾分類必要性的深刻認識,人們才會改變心態(tài),接受垃圾分類理念,主動進行垃圾分類。
目前,不少城市的垃圾分類,尤其是廚余垃圾分類,主要靠社區(qū)分揀員或志愿者徒手操作,市民沒有被動員起來,家庭源頭分類的比例較低。另外,隨著各地陸續(xù)進入強制垃圾分類時代,“代扔服務”應運而生,線上線下同時發(fā)力。但垃圾分類是一場全民性的硬仗,專業(yè)分揀和“代扔服務”雖暫時方便了市民,但從長遠看,要想打贏這場持久戰(zhàn),還需人人自己動手。
動手之前,了解一些垃圾分類小常識非常必要。有人曾編了一個段子,淺顯易懂,說:“豬能吃的是廚余垃圾,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吃的是其他垃圾,賣了錢可以買豬的是可回收垃圾。”除了從這種智慧段子中掌握分揀要領,還要學習系統(tǒng)全面的分類常識。有人對四類垃圾用口訣進行細化:有害垃圾為“藥油電燈”(“藥”指過期藥品,“油”指油漆桶,“電”指各種電池,“燈”指節(jié)能燈、熒光燈);廚余垃圾為“剩魚皮花”(“?!敝甘O碌氖澄?,“魚”指魚鱗、魚骨頭等小型骨頭,“皮”指瓜子皮、瓜皮、果核,“花”指花卉綠植);可回收垃圾為“衣紙塑玻金”(“衣”指廢織物,包括衣服、皮鞋、床單、毛絨玩具等,“紙”指廢紙張、快遞紙箱、紙袋子、書本、報紙等,“塑”指廢塑料,包括飲料瓶、洗發(fā)水瓶、塑料制品等,“玻”指廢玻璃,如啤酒瓶、玻璃杯、窗戶玻璃等,“金”指廢金屬,如易拉罐、刀具、鍋具等);其他垃圾為“盒濕土廢骨(“盒”指外賣盒、食物袋等,“濕”指濕巾、面膜以及過期化妝品等,“土”指陶瓷、渣土及花盆類物品,“廢”指煙頭、廢棄衛(wèi)生巾、紙尿褲等物品,“骨”指不易腐爛的大骨頭、海鮮殼之類)。
每個人都應主動投身這場戰(zhàn)斗,掌握分類常識,學會分類方法。除此,還要耐心教會家中老人,培養(yǎng)孩子從小進行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對管理部門來說,需科學宣傳,精準施策。在關于影響西安市垃圾分類政策有效度的調(diào)查中,有81%的人認為是缺乏垃圾分類知識,73%的人認為是垃圾分類政策落實不到位。因此,增強對市民關于垃圾分類知識、常識的宣傳教育,加大垃圾分類政策執(zhí)行力度是當務之急。
要讓市民真正掌握垃圾分類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最大限度化繁為簡,以更具體、更直白的方式,把分類方法宣傳出去。有專家建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以街道、社區(qū)為主,充分利用小區(qū)物業(yè)的宣傳陣地和設施,同時運用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大眾媒體,加強垃圾分類意識上、分類方法上的宣傳,以群眾易于接受的形式普及垃圾分類常識,尤其是針對性地對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做特別宣傳,具體責任人還要及時解答群眾的疑問。通過多種宣傳方式,讓宣傳教育和行為引導雙管齊下,在全社會形成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除了宣傳到位,政府精準施策也很重要。在政策推行過程中,除了動用行政力量嚴格執(zhí)行管理辦法,相關部門還要多一些為民服務的意識。比如針對居民反映的垃圾分類投放相關規(guī)定過程繁瑣、投放時間死板等問題,多結合實際,照顧到都市人的生活習慣,簡化投放程序、延長投放時間、增加投放地點等,讓垃圾分類投放制度更完善、設施更便民利民。此外,政府部門還應重視垃圾分類鏈條上各環(huán)節(jié)的銜接,要讓垃圾處理的硬設施跟得上,不能出現(xiàn)居民將垃圾分好類、環(huán)衛(wèi)車一車拉走的形式主義,且要讓老百姓看到分類收運過程,增強分類信心。
強制垃圾分類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有關部門措施得當,全民積極行動,就一定能取得理想成效。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