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書籍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重要的實踐專業(yè)課程,前期需要設計構成、視覺形態(tài)、圖形設計、文字設計、版式設計等設計基礎課程鋪墊。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書籍設計的理論基礎、演變歷程、設計方法、設計流程以及綜合材質研究等,通過融入書籍內容的創(chuàng)意構思設計和工藝制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書籍設計能力,進一步實現書籍的閱讀價值,優(yōu)化書籍的視覺閱讀感受。近些年來兒童書籍在書籍市場的占有率日趨增長,兒童書籍的設計關系到兒童成長的全方位發(fā)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變化,普通的平面書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兒童的需求,市場上逐漸出現了各種形態(tài)的書籍。兒童立體書籍打破了人們對傳統(tǒng)閱讀的認知,閱讀不只是單調地翻著一張張的書頁,兒童立體書籍將設計五感融入書籍設計中,給孩子帶來視覺、觸覺等全新的認知體驗。引導學生以“內容”定位,從主題出發(fā)將書籍的信息內容以圖形圖像立體形態(tài)等視覺元素轉化,增進兒童讀者對著作本身的理解。
設計是為大眾服務,兒童書籍的消費者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設計因素。消費者的滿意度很大程度決定了我們設計作品的價值。兒童書籍和兒童的生長發(fā)育、智力發(fā)展等緊密關聯,兒童教育離不開書籍。隨著我國的兒童人數的增加,兒童書籍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人們開始關注孩子的書籍是否適應兒童的年齡需求,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情商啟蒙,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人為本,一個開發(fā)互動互融的全新信息時代正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科技生產能力加速進步,人類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兒童書籍便是兒童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柱。同時圖書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圖書市場上的兒童讀物也種類繁多。在書店里我們可以看到兒童讀物分類越來越細化,有科普的,有文學的,有關于啟蒙的,等等。大多數的書籍都是采用傳統(tǒng)平面設計編排,知識內容展示方式趨同,兒童讀物從內容到功能的品質趨同化也越來越嚴重,但隨著兒童圖書市場需求的增加,為設計出符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書籍,應從形態(tài)、材質、色彩、工藝等多維度考慮,充分適應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立體書籍的多方位綜合功能受到了兒童和家長們的喜歡和青睞。但是在我國,由于設計發(fā)展相對緩慢,針對兒童設計的立體書籍市場保有量還比較少,多數是引進國外的立體書[1]。因此,我國的兒童立體書籍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和進步的空間。我們的兒童書籍出版商和書籍設計師都應思考,如何讓書籍以一種全新創(chuàng)意的姿態(tài)出現在兒童書籍裝幀設計領域,讓我們的設計思維融入書籍使兒童讀者通過閱讀將具象和抽象思維進行轉變,提高審美認知,真正在閱讀中獲取快樂。
書籍設計是綜合藝術,兒童立體書籍設計同樣也是將具象和抽象的元素結合表現,真實具象的形體給孩子信任感,設計創(chuàng)作還原現實的場景、自然色彩等使讀者能直接理解到形象傳達的信息。但是為了使兒童書籍既有魅力又能準確反映書的內容,我們設計者可以將真實的造型和顏色進行重新編排,組織形成深化的視覺空間。而這種經過再分析再歸納再定位后的抽象視覺語言既能表達書籍內容本身的思想意圖,也能造就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和形式美感來吸引低齡的兒童讀者,給兒童閱讀后帶來更多的思考空間。一本優(yōu)秀的童書設計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兒童書籍,還是一本能夠激發(fā)孩子動手能力和探索欲的玩具書籍。兒童立體書籍的獨特的設計,突破傳統(tǒng)書籍二維空間,以三維的模式展示故事場景,可以讓兒童在閱讀中培養(yǎng)更多的空間思維、感染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了讓兒童能在立體書籍的閱讀中獲得舒適的體驗,應當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關于兒童書籍的開本定位,我們設計者要明確清晰,設計者要了解受眾群體生理特質,制定適合低齡兒童翻閱的開本,選擇有利的紙張材料。一般兒童讀物的開本會選擇更大一些,因為兒童的閱讀大多需要圖畫大于文字量,開本大圖片也會大,多數兒童通過讀圖來理解書本內容,大開本讀圖更方便,大面積鮮艷的色彩也會吸引兒童視覺關注。我們傳統(tǒng)的兒童閱讀書籍一般都是用普通平面印刷,長期閱讀也容易引起審美疲勞。視覺上,在光線與材質的反射交織中,有時候也會對兒童的眼睛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兒童立體書籍在選擇材質上要以安全性為前提。書籍的材料是承載書籍信息的容器,器物之美取決于材料之美。在現在的市場中,材料種類繁多,性質也是多種多樣,任何材料的使用都必須在書籍主題之下為表達內容服務。只有適合書籍內容的材料才可以發(fā)揮材質的最大魅力。一般兒童類書籍會選擇紙張偏厚、克數較高的高質量的材料印刷。另外,根據書本內容題材和書籍形態(tài)的不同,我們可以在紙質的基礎上,采用其他材質,如棉布、毛制材料等,來將故事內容體現得栩栩如生[2]。豐富多彩的畫面不僅能夠拓寬兒童的視覺范圍,給以兒童視覺上的美好感受,還能通過不同材質的觸感使兒童體驗書中的內容,使得兒童愛不釋手。
書籍要想對兒童具有吸引力,那么在設計上就不能局限于文字、圖案的簡單設計,在立體設計上融入兒童感興趣的互動體驗變得異常重要。在設計造型上,我們可以有豐富的手法,可與四方體等多面體來進行結合,以不同顏色的文字和可愛的一些卡通形象來組合[3]。這樣兒童在立體書籍上不僅能看到精美細致的圖案和多彩的文字,還可以通過進行折疊、翻頁等方式來展現出立體的景物。趣味和互動相結合,讓兒童對書中的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能夠讓兒童身臨其境,逐漸融入到故事中,在閱讀中體會到開心與快樂,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愛好。一般兒童書籍都會選用綠色環(huán)保對兒童身體沒有傷害的材質,棉麻等優(yōu)質材質柔軟安全,這些材質柔軟的觸感本身就與兒童日常接觸的塑料質地玩具手感不同,可增進書籍的親切感和趣味性。色彩是兒童世界里最具說服力的語言,書籍的色彩編排同時也是給兒童帶來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同時也體現書籍的審美價值,兒童一般對飽和度較高、對比性強的色彩比較喜愛,因此在設計中我們要盡量選紅、綠、藍、黃等顏色,不同色彩給孩子帶來的視覺和內心感受不同,明亮色彩也會給心靈帶來愉悅。兒童的思維多是形象思維,缺乏對復雜形體的分析和認知,兒童書籍中圖案的應用幫助兒童對文字信息進行理解,“一圖抵千字”,圖形在童書設計中非常重要,要想設計出能促進兒童自發(fā)學習的書籍必須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思想需求,生動的圖案形態(tài)詮釋文字內容,也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形態(tài)上兒童書籍除了常規(guī)開本,也有的經常把書籍設計成動物或者食物形態(tài),或者將故事內容情節(jié)的局部場景立體化,利用設計中立體構成原理,將書中場景還原再現,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文字描繪的內容,既滿足兒童游戲樂趣又激起他們對知識探索心。
兒童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兒童書籍就是針對兒童的閱讀消費,兒童書籍中具有其獨特文化氣息滿足兒童自身的知識學習和智能開發(fā),能夠陶冶兒童的情操,并影響著兒童的審美藝術等。我國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積累沉淀。這些文化為兒童書籍內容的豐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些年,國內兒童書籍將傳統(tǒng)的成語故事、經典的人物形象等融入繪本設計中,不斷創(chuàng)新,與新的時代相結合,會使得其具有更鮮明的文化色彩[4]。從原著內容到材料、色彩、圖形、結構能多方面深入研究設計,讓童心童趣融于設計,真正實現寓教于樂。運用新的設計形態(tài)和互動體驗閱讀方式,能夠讓兒童在潛移默化當中培養(yǎng)出一種創(chuàng)新的思維,讓兒童今后的成長道路更加精彩。
兒童很多方面不同于成年人,在理解上、思考上、感知上并沒有成年人那么復雜和成熟,設計者也要注意避免兒童書籍成人化。畢加索曾說:“我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眱和膬刃闹琳嬷撩乐良?,在立體書籍的設計上我們要迎合兒童的審美心理,運用“創(chuàng)意閱讀”模式,通過外觀形態(tài)、趣味圖形等視覺感觸,增添閱讀趣味性,給孩子的閱讀開辟一個全新的童趣世界。
總的來說,兒童立體書籍無論是材質選擇還是內容設計,都要既能很好地傳遞信息知識,又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需求,盡可能突破傳統(tǒng)書籍的形式,通過色彩、材質、結構等增強閱讀趣味,這樣才能讓兒童在視覺等體驗中更快樂地學習和閱讀,所設計的童書也才能在圖書市場繁多的童書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