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習
中圖分類號:S834.4? ? ?文獻標識碼:C?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9)11-0049-02
冀南地區(qū)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氣候炎熱、降雨較多而且昆蟲及野生動物種類和數(shù)量均較多;秋季氣溫溫差較大,且已出現(xiàn)連綿陰雨天氣;冬季較為寒冷,降雪較多;春季較為干旱,多風少雨,溫差較大。那么冀南地區(qū)怎樣管理才能養(yǎng)好肉鴨呢?
1? 管理原則要明確
走“全進全出,自繁自養(yǎng)”的發(fā)展道路,每次育雛前和出欄后應“徹底消毒”,引進雛鴨時應從規(guī)模大、信譽好、種鴨健康且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和《種畜禽經(jīng)營許可證》的孵化場引進健康雛鴨。
2? 育雛準備要充分
2.1? 科學選址建鴨場? 鴨場與學校、醫(yī)院、科研單位等公共場所及鐵路、公路等交通干線的距離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定,建筑設計、設施設備和工藝流程符合動物防疫要求,并依法取得相應《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2.2? 設施設備合要求? 育雛前根據(jù)飼養(yǎng)數(shù)量和飼養(yǎng)密度備好網(wǎng)眼為10mm×10mm和15mm×15mm的塑料網(wǎng)(前者供育雛用,后者供育成用),并通過相應方式對設施、設備和用具進行清掃、清洗、消毒。
2.3? 搭好網(wǎng)架嚴消毒? 育雛前5d櫈好鴨架,鋪好塑料網(wǎng)(離地面1.2m以上,外側網(wǎng)壁高度大于1.5m),擺好器具;然后用高錳酸鉀(15g/mL)、40%福爾馬林溶液(30mL/m2)熏蒸消毒12h后通風。
2.4? 環(huán)境適宜營養(yǎng)好? 育雛前2d開始增溫并升到33~35℃,濕度控制在65%~70%,增溫的同時應購入相應數(shù)量的開口飼料,開口飼料要求營養(yǎng)豐富、氨基酸平衡、適口性好、消化吸收率高且新鮮、衛(wèi)生。
2.5? 制定制度備執(zhí)行? 育雛前由技術人員或執(zhí)業(yè)獸醫(yī)師根據(jù)附近區(qū)域或本場近幾年鴨病流行規(guī)律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和清掃、消毒、無害化處理及管理制度,并依照相關規(guī)定和技術規(guī)范按時認真執(zhí)行。
3? 雛鴨引進要注意
3.1? 引進雛鴨保健康? “自繁自養(yǎng)”基礎上引進雛鴨時從規(guī)模大、管理嚴、信譽高、種鴨好的種鴨場預定和引進雛鴨,雛鴨的運輸方式、工具和路徑應符合動物防疫要求,并在起運前依法取得相應《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3.2? 運輸條件嚴把關? 運輸雛鴨時應在天氣晴朗、溫度適宜的時間,夏季應選在早晨10:00以前或下午4:00以后,冬季在上午11:00到下午4:00之間進行,運輸方式應符合動物防疫要求,公路運輸?shù)耐緩綉喗?、方便?/p>
4? 雛鴨管理要科學
雛鴨(1~28日齡)有調節(jié)機能差、代謝旺盛、生長發(fā)育快、消化力弱、消化道容積小和膽小易驚、易扎堆、易應激等特點,所以育雛階段應注意增溫保暖、少喂勤添、搞好防疫并飼喂相應優(yōu)質飼料。
4.1? 飲食時間要按時? 雛鴨出殼24h內開飲,飲水應為25~30℃的溫開水,開飲時可在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或0.01%高錳酸鉀,開飲后就不要斷水,70%以上雛鴨飲足水或有啄食動作后即可開食。
開食后1日齡飼喂8次/d,2日齡6次/d,3~7日齡5次/d,8日齡后飼喂4次/d,雛鴨飼料應為含蛋白質19%~21%的新鮮飼料。
4.2? 環(huán)境條件按時調? 育雛舍內溫度從33~35℃開始每天降低約0.5℃,3周齡后維持在19~23℃即可,濕度分別為1周齡65%~70%、2周齡60%~65%、3周齡55%~60%、4周齡50%~55%。
育雛階段飼養(yǎng)密度隨日齡變化規(guī)律為1周齡25~30只/m2、2周齡15~25只/m2、3周齡10~15只/m2;光照為0~2日齡每天光照23h,以后每天縮短約1h,8日齡后維持在17h,光照強度為10~12Lx。
4.3? 育肥管理要搞好? 育肥階段鴨舍溫度為17℃,濕度為55%~60%,飼養(yǎng)密度為4周齡7~8只/m2、5周齡6~7只/m2、7~8周齡4~5只/m2;冬季飼養(yǎng)密度可增大2~4只/m2,飼喂4次/d,飼料蛋白為18%~19%。
5? 四季管理有不同
5.1? 夏季降溫措施多? 鴨舍建在交通便利、地勢高燥、通風良好位置基礎上,建筑設計、工藝流程、設施設備等符合動物防疫要求。
單位面積鴨體散出熱量多,可使鴨舍內溫度較高,因此其飼養(yǎng)密度要適當降低。
夏季在不影響通風的基礎上可在鴨舍陽面種適量藤蔓類植物,并讓其藤蔓架設在鴨舍墻壁和房頂外,同時在鴨舍陽面架設遮陽網(wǎng),通過阻斷陽光照射降溫防暑。
鴨舍內溫度高時可用噴霧器在鴨舍內部環(huán)境及陽面墻壁、房頂噴灑適量飲水或消毒液,并通過加大通風來加快蒸發(fā)制冷和排出鴨舍內的熱空氣和多余水蒸氣,進而達到降溫防暑的目的。
炎熱時在飲水中添加適量維生素C或小蘇打或在飼料中均勻拌入適量防暑散,以通過增加堿儲、調節(jié)神經(jīng)或器官功能等來降低熱應激帶來的危害。
5.2? 秋季防潮又防寒? 為防止冀南地區(qū)秋季連綿多雨和晝夜大溫差引起的鴨群免疫力下降、料肉比提高等不良影響,秋季應在搞好保暖的基礎上加強通風和防雨水漏入、滲入、流入鴨舍,為此要按時檢修設施、設備的完整性,防止鴨舍房頂及其墻壁漏水或滲水和防止鴨舍內飲水系統(tǒng)漏水。同時,應注意在溫度較低的時間保暖,寒冷天氣要在溫度較高的時間通風換氣,同時要防止球蟲病和細菌性疾病的發(fā)生。
5.3? 冬季保暖又防雪? 在低溫環(huán)境中肉鴨不僅需要消耗能量抵御寒冷,而且免疫力也低,甚至容易造成強烈應激和擠壓致死,所以肉鴨場冬季要注意保暖;為防止積雪直接或間接給肉鴨造成的危害,冬季降雪季節(jié)應及時除掉鴨舍頂部及其周圍的積雪,同時要注意科學通風。
5.4? 春季防寒又防干? 春季是溫差較大的季節(jié),極易引起鴨群免疫力降低、料肉比升高等不良反應,為此春季要根據(jù)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適當調整好肉鴨舍內的溫度;為防止空氣干燥引發(fā)呼吸道疾病等不良反應,應在搞好通風換氣的基礎上保證鴨舍內的濕度適宜,必要時可適當增濕。
6? 出欄和運輸
6.1? 適時出欄? 一般在7~8周齡擇時出欄,此時料肉比一般為2.7:1~3:1,出欄過早不能充分發(fā)揮其生長特性,出欄過晚因肉料比降低而降低效益。
6.2? 運輸防暑? 為避免或減少運輸中肉鴨中暑的幾率,應在環(huán)境溫度不太高時間運輸,并選擇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要求的運載工具,以減少太陽輻射或高溫下長時間運輸引起的中暑。
炎熱天氣運輸肉鴨前應喂料適量,即可防止肉鴨因空腹虛脫中暑,又可防止因代謝活動較強而散發(fā)更多生物熱,一般裝運前飼喂正常食料量的7~8成,抓鴨時動作應輕緩,運輸車裝載量應少裝1/3~1/2。
為進一步防暑,起運前應從裝載頂部自上而下適量澆水并在途中注意遮陽,必要時要到陰涼通風處停車休息,到達目的地后要先休息0.5~1h再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