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的故事
主人公愛莎是個7歲、馬上就要8歲的小姑娘,她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老成,不太合群,沒有朋友,經(jīng)常被霸凌,唯一的朋友就是外婆。
外婆馬上就78歲了,卻有著與她年齡不相稱的“活潑”,而且有點“活潑”過分了。一個為老不尊的老小孩帶著一個老成持重的小老孩,半夜去翻動物園的圍墻。種種瘋狂行為可謂“罄竹難書”。但外婆卻給了愛莎人生中最好的禮物:想象力。當(dāng)愛莎被學(xué)校其他孩子當(dāng)作異類欺負(fù)時,外婆帶領(lǐng)她進(jìn)入童話世界中的“不眠大陸”經(jīng)歷冒險故事。當(dāng)愛莎在學(xué)校受了委屈,外婆就用自己做的傻事,幫愛莎改寫記憶,用外婆的話說,“如果你擺脫不了壞事,就必須用更多‘好料去蓋過它?!?/p>
沒多久,外婆患癌病逝,留給愛莎一個任務(wù):將她寫的道歉信一一送給她的鄰居們。對于愛莎來說,這些鄰居不過是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當(dāng)中還有令她害怕的怪物、討厭的煩人精。而愛莎在送信的過程中,卻漸漸探知這些鄰居隱秘的往事,這些故事愛莎非常熟悉,它們在“不眠大陸”無數(shù)次被提起,原來,外婆天馬行空的故事不是憑空想象。而在鄰居口中,愛莎拼湊出了更完整的外婆:原來,外婆在成為外婆之前,是個不稱職的媽媽。在那個女人還備受歧視的年代,她特立獨行地成了一名醫(yī)生,奔赴戰(zhàn)場,在硝煙中救回了很多孩子。直到愛莎出生,近70歲的外婆才回歸家庭,此后再也沒有離開,她把全部的愛給了愛莎,成了愛莎的超級外婆。
外婆用一封封信牽引著愛莎擦干眼淚,一次次在真實的世界里探尋著下一個目的地。在這個旅途中,愛莎脆弱的自我一點點變得堅韌,也不再孤獨,因為她的班級轉(zhuǎn)來了一個和她有一樣靈魂的女生,她們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她們幫助弱小,成了別人眼中的超級英雄。
不管你是7歲還是70歲,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超級英雄,但我們終究會成長為自己的超級英雄。
●作者簡介
巴克曼在1981年出生于瑞典赫爾辛堡,有一天,他把自己和老爸在宜家吵架的過程寫在博客上,妙趣橫生的對話讓他瞬間爆紅,這吸引他拿起筆,變成了一個“寫故事的人”。他在一次采訪中說:“最吸引我的就是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和10歲以下的小孩,因為他們是最不會在意那些社會既定法則的人。我對這些人很感興趣,他們不會跟隨別人人云亦云,而是只挑自己的路走,但也不至于是別人眼中的奇葩。他們只是夾在人群中,步調(diào)和別人不太一樣。”
這段采訪道出了《外婆的道歉信》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勇敢地去做與眾不同的自己,這是我們生來的權(quán)利。
●精彩書評
她是書中的外婆,我們愛她,原因或許不僅僅因為她是愛莎的超級英雄,也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出現(xiàn)幾乎彌補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曾有過的那點對于“超級外婆”之類的長輩從未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小遺憾。我們愛她,或許是因為愛她本身,愛她的純粹、單純、瘋狂。
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忽然間陷入了曖昧不清的境地,進(jìn)退無措。就像憋了太久的淚水或者吃了太多的食物之后,我們拖著沉重酸軟的身軀走在一條漆黑漫長的隧道里,我們不知道它將通向哪里,甚至不知道還要走多久。我們以為人生大抵也就是這樣,直到我們遇見了外婆。她的生命一樣沉重,但她的生活永遠(yuǎn)像她的人一樣活潑。外婆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愛莎,也告訴了我們,生命可以不僅僅是這樣,我們可以變得逐漸強大、堅韌、無所不能,也可以永遠(yuǎn)純潔、永遠(yuǎn)充滿幻想、永遠(yuǎn)激情萬丈。
——林小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