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真 林婉蓉 張巧卿
[摘要] 目的 探討胰島素傳統多次皮下注射法與胰島素泵注射法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選擇2016年1—12月在該院住院接受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多次的胰島素皮下注射,實驗組采用胰島素泵注射。比較兩組患者的血糖變化情況,低血糖發(fā)生率,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的用量。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30 min、午餐后2 h、晚餐前30 min、晚餐后2 h、睡前的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378,15.478;P=0.000,0.000)。實驗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23,P=0.032)。結論 胰島素泵注射方法對于血糖水平的控制,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的減少,低血糖發(fā)生率的降低均優(yōu)于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胰島素皮下注射;胰島素泵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b)-0073-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人數越來越多,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若能對患者實施胰島素早期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和恢復胰島素分泌功能及胰島素抵抗[1]。目前,比較常見的胰島素給藥方法包括胰島素泵入以及皮下注射兩種方法[2-3]。該文2016年1—12月對胰島素泵入和皮下注射治療70例2型糖尿病的效果和安全性進行對比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參照WHO指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多次注射胰島素的治療,而實驗組采用胰島素泵的治療。對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57~79歲,平均(64.42±5.81)歲;病程1~11年,平均(5.69±1.77)年。實驗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56~78歲,平均(64.38±5.76)歲;病程1~10年,平均(5.64±1.7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①肝硬化、低血糖、胰腺炎、急性肝炎、腎炎、溶血性黃疸和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等胰島素禁忌證;②血糖不能持續(xù)監(jiān)控者,治療與隨訪缺乏耐心者,隱瞞病情者,精神異常影響治療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空腹、午晚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及睡前傳統皮下注射胰島素,針頭吸取胰島素,而后對注射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和注射。注意注射后15~30 min必須進食,注射部位在腹部,避開瘢痕、腹線、妊娠紋、胰島素注射硬結、臍周2 cm以內、腰帶位置等,多在臍周2~10 cm處,注意要經常輪換注射位置。實驗組患者空腹、午晚餐前30 min、三餐后2 h及睡前給予胰島素泵注射,對注射部位的皮膚進行消毒,注射注射部位也是腹部,避開瘢痕、腹線、妊娠紋、胰島素注射硬結、臍周2 cm以內、腰帶位置等,多在臍周2~10 cm處,注意要3~5 d輪換1次注射位置,新的注射部位和原來的位置至少應距離2~3 cm。兩組患者均需全天7次對血糖的監(jiān)測,并根據血糖的變化適當的調整劑量,在治療期間,患者應該對一些影響因素進行控制,如適當運動、飲食控制等等。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者的血糖值變化。②觀察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情況以及胰島素的用量:具體血糖達標標準為空腹血糖要小于7.0 mmol/L,餐后2 h的血糖要小于10 mmol/L,餐前30 min血糖要小于6.0 mmol/L。③觀察患者的低血糖發(fā)生情況:低血糖為患者的血糖≤3.5 mmol/L。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在胰島素治療前,兩組患者7個時間點監(jiān)測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驗組下降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血糖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與胰島素用量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血糖達標時間和胰島素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的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低血糖發(fā)生率為14.3%,而實驗組為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23,P<0.05),見表3。
3? 討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①采用胰島素泵注射和傳統皮下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但胰島素泵注射明顯優(yōu)于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3-4]。如果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不僅很難真正與人體胰島素分泌節(jié)律相接近,達不到理想效果,還會給患者帶來更多的身心痛苦與不便。胰島素泵是一種能夠很好地模擬人體胰島素正常生理分泌的智能系統,其通過微型電子計算機對正常人體胰腺分泌胰島素的模式進行模擬,并對胰島素輸注進行控制不僅不需要每天多次注射,避免了注射部位肌肉萎縮的發(fā)生[5],減少患者的痛苦,而且能有效、準確的遵醫(yī)囑調節(jié)泵入胰島素劑量,血糖可在穩(wěn)定、緩和的狀態(tài)下下降,而不是短時間內地下降,可維持血漿胰島素水平在穩(wěn)定范圍。
②采用胰島素泵注射的胰島素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均少于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由于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與人體正常胰島素分泌不相似,不具有持續(xù)性、穩(wěn)定性的效果。而大多患者有自己的工作,進而會經常忘記胰島素皮下注射或是盲目的一次性注射較多劑量,使療效大打折扣,長期多次皮下注射會使皮下脂肪萎縮,皮膚硬結,吸收效果較差,都會影響對血糖的控制。而胰島素泵可以持續(xù)性,穩(wěn)定性的小劑量24 h持續(xù)泵入,避免了反復多次注射引起疼痛、皮膚硬結、吸收障礙等問題,還能隨時遵醫(yī)囑調節(jié)胰島素的劑量,從而能較快的使血糖控制在目標值之間。另一方面,因其皮下穩(wěn)定的持續(xù)釋放,緩慢吸收,可節(jié)省胰島素用量。并且胰島素泵體積小,攜帶方便,操作簡易,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增加其治療依從性。
③胰島素泵注射發(fā)生低血糖的概率低于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使用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時,如果患者忘記按時皮下注射胰島素,那么血糖水平波動大,可增加發(fā)生低血糖的危險。胰島素泵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靈活地調節(jié)不同時間的基礎輸注量,有效平穩(wěn)地控制全天血糖、降低血糖變異系數,減少夜間、餐前和運動過程中低血糖事件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注射控制血糖水平療效更明顯,血糖達標時間和用量更少,較少發(fā)生低血糖,療效和安全性都優(yōu)于胰島素傳統皮下注射,更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俞冬梅.胰島素泵和傳統胰島素注射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12):1496-1498.
[2]? 文迎.胰島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療型糖尿病臨床療效對比[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81):71-72.
[3]? 楊東輝.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和傳統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對比分析[J].藥品評價,2017,14(6):40-43.
[4]? 余方華,武云.胰島素泵與胰島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對比[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19(2):202-204.
[5]? 胡先紅.不同胰島素注射方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33(17):3662-3663.
(收稿日期: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