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
《大學》里面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懊髅鞯隆笔鞘裁匆馑寄兀俊懊髅鞯隆敝赴盐覀兊谋拘约せ?、喚醒,也就是把我們的心燈點亮。
我在長篇小說《農歷》里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盲女上完晚課,回家的時候,老師說你打個燈籠回去吧。這位盲女說:“我是盲女,打燈籠有什么用?。俊崩蠋熣f:“你不需要燈籠,但別人看見燈籠可以讓開你啊?!边@位盲女就打著燈籠回家。沒想到半路上還是跟別人撞上了。她就抱怨對方:“你難道沒有看到我手中的燈籠嗎?”對方說:“你燈籠里的燈早已滅了?!甭牭竭@句話,盲女當下開悟。原來任何外在的光明都是靠不住的,一個人需要找到他內在的光明。這就是“明明德”。把心中的那盞燈點亮,把那盞永遠不滅的心燈點亮,這才是根本。人生的意義就是點亮這盞心燈。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拼命地買燈籠。為了所謂的安全感,買房、買車、買許多保險,就真安全了嗎?當一個人突然被宣布為癌癥晚期,房子、車子、保險對他有什么用?當一個人突然被通知,他要被強制執(zhí)行,要在牢獄中度過后半生,這一切對他又有什么意義?這些人的問題出在哪里?心燈沒點亮。
所以,《大學》開篇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毕劝涯愕母局腔鄞蜷_,先把本性喚醒、激活,從靠燈籠的狀態(tài)轉變到靠心燈的狀態(tài),這就是“明明德”。自己點亮心燈之后,再去點亮無數的他人的心燈,最后我們就會“止于至善”。
這樣的生命風景,用什么來保障呢?用“定、靜、安、慮、得”五門功課??此拇蔚?,要想“得”,必須“慮”;要想“慮”,必須“安”;要想“安”,必須“靜”;要想“靜”,必須“定”。
“定、靜、安、慮、得”,“定”是基礎,是木,代表著生發(fā)性,代表著春天,代表著向上性?!按簛聿葑郧唷?。大地上,沒有哪一棵大樹是跑著生長的。一棵樹,要想變成參天大樹,必須深深地扎向大地深處,必須定在那里。所以,“定”是木性,是五行中的基礎,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講也是第一要素。所以,《弟子規(guī)》在講了行動力、感受力之后,接著講定力。因為一個人只有定在那里,才能扎根,才能成長。如果頻頻換地方,生命之樹就蔫了,為什么呢?根扎不下去。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同時把許多事情做完備,所以“居有常,業(yè)無變”是一個人的定力訓練,也就是專注力訓練。
古人講究打深井,在一個地方一直打,直到打出水來?,F(xiàn)在的孩子,往往是這兒咚咚咚幾下,那兒咚咚咚幾下,最后遍地都是井,卻沒有一口井能夠供我們飲用。原因出在哪里呢?忽視了對定力、專注力的訓練。更深的原因是什么呢?家長沒有定力。帶孩子是需要定力、需要專注力的。比如,孩子玩泥巴的時候,孩子在玩,爸爸在看手機,孩子能感受到你的心。有一天,我?guī)鹤拥皆鹤永锿谕粒_始挖時,我拿出手機回微信,誰想就在這時,他抬起頭來,目光嚴厲地看著我,說:“爸爸,坐下,陪我玩!”口氣很堅決,同時拉了一下我的衣襟。那一刻,我羞愧萬分。原想,你玩你的泥巴,我看我的手機,陪著你就不錯了。但孩子希望你參與進他的興趣世界,讓你的心和他一起跳動。從此,我就改變了,出去玩的時候,他玩泥巴,我也玩泥巴,他玩沙子,我也玩沙子,他擺積木,我也擺積木,很投入,我把我想象成小孩子,他要騎馬我就趴在床上讓他騎,百分百參與進去,孩子就從你的身上感受到愛力,可見,沒有定力,很難有愛力。
如果心不在場,對方感受到的是冷漠。正如一個玩笑講,夫妻倆本來比肩而眠,但臨睡前還要互發(fā)微信,道聲“晚安”??此瓶蜌?,其實冷漠。在我看來,這不是玩笑,而是現(xiàn)代人的生活狀態(tài),人的心在手機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們活在一種假概念狀態(tài)。有血有肉的丈夫,有血有肉的妻子,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如一部冷冰冰的手機,不如朋友圈里那些非常虛幻的點贊者。人的溫度感就降低了,就冷漠了。每個人都感受到,今天的人更冷漠了,為啥呢?活在概念里面,活在虛幻里面,活在夢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