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醫(yī)院,廉價藥越來越少了。廉價藥的退出,一方面固然是物價上漲的結果,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利益驅使呢?
古人常說,“人有人同,藥不不同”。一般而言,廉價藥所服務的對象多是窮人。歷代的名醫(yī),用藥多有效,就在于“知人善藥”。宋代詩人葉夢得在其《石林避暑錄話》里曾說:“古方施之富貴人多驗,貧下人多不驗;俗方施之貧下人多驗,富貴人多不驗。吾始疑之,乃卒然而悟?!边@里所謂“古方”,其實就是貴藥、好藥和奇藥;而“俗方”,則指的是偏方、廉價藥。
富貴人得病,多是慢性病,可以泡在藥里,慢慢養(yǎng);窮人得病,因沒錢也沒有時間養(yǎng),要快治。古典中醫(yī)醫(yī)法的一個要點,就是治病在人而不在病。明白了人,就明白了病。
窮人條件差,用一些貴藥,結果還是治不好,無疑給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名醫(yī)都懂得從“仁人”角度去體貼“窮人的病”,治得好就治,治不好認命。魯迅先生一輩子都痛恨中醫(y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少年時代買藥而蒙上的陰影:“開方的醫(y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然而我的父親終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p>
(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