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玉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對197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74.9%的受訪家長為孩子購買過游學項目,小學高年級學生參加游學項目的比例最高。關于游學效果,75.0%的受訪家長感覺孩子假期游學的收獲通常都低于預期。只“游”不“學”、“游”多“學”少被指為游學項目存在的主要問題。
知識無處不在,課堂也不止學校一個。正可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說學校授課重在智識的訓練,游學則強調(diào)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既能放松身心鍛煉體魄,又能學習新知增長見聞,還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研學旅行從選修課升格為必修課。目前,全國已有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近600個,涵蓋農(nóng)業(yè)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業(yè)等,為“在路上的課堂”創(chuàng)造了良好發(fā)展條件。
游學熱起來是好事,但質(zhì)量不可忽視。要使游學變成真游學,首先,要尊重孩子。到哪里、如何去,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見和看法,因為孩子都有一定的愛好興趣、計劃打算和一學期的學習積淀,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期待,孩子才會玩得開心,看得仔細,學得愉快,游有所得。其次,目標明確。孩子的計劃、父母的意見達成一致后,就要明確本次游學的目標任務。如到臺兒莊古城游覽,就要讓孩子了解這座英雄不屈之城的光榮歷史,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感受古建筑的魅力。來到杭州,就要引導孩子感受這里天堂般的美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城市的富庶文明。再者,過程扎實。游學過程中,要用眼拍攝,用大腦儲存,用筆記錄,用心靈感悟,在各種交流中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最后,總結深化。游學歸來整堂課并未結束,還要趁熱打鐵,父母和孩子都要根據(jù)自己的見聞感受寫游學日記,回想經(jīng)歷,反思感悟,交流分享,并把好的文章、報告在博客上或報刊上發(fā)表。
研學旅行,旅行是方式,學習才是目的。走出書齋,回歸大自然和社會,我們要引導孩子閱讀好自然與社會的大書,在游中學、于行中悟,外修形象和習慣,內(nèi)修心靈和思維。
(責任編輯:文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