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輝輝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療保險部,山東濟寧 272000)
當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飲食結構逐漸多元化,由于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導致人們患上糖尿病的風險逐年升高。糖尿病屬于一種臨床上常見疾病,同時也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由于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數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形勢十分嚴峻。糖尿病在發(fā)病期間,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下降。對于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護理中,實施健康教育,可以彌補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不足,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緩解身體不適感,生活質量隨之提升。該文就該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探究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護理效果,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可靠依據。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2例臨床資料,隨機劃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41例。甲組男23例,女 18 例,年齡 52~69 歲,平均年齡(61.25±5.72)歲;病程 1~19 年,平均病程(10.00±2.15)年;空腹血糖水平10~22 mmol/L。乙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54~71 歲,平均年齡(64.20±5.16)歲;病程 1~20 年,平均病程(11.00±1.05)年;空腹血糖水平 11~22 mmol/L。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具有可行性。
甲組糖尿病足患者臨床實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為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指導患者服藥,控制飲食。
乙組在甲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同時,由專業(yè)護理人員聯(lián)合實施健康教育,具體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糖尿病患者患病后,身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可避免的滋生焦慮、抑郁和恐慌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帶給患者人文關懷,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進展,并列舉成功案例來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積極配合治療,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自信心。(2)飲食干預。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飲食干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平衡飲食結構,編制個性化飲食干預方案。糖尿病患者要戒煙戒酒,減少油膩、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控制血糖水平[1]。(3)運動干預。糖尿病患者應該適當運動,有助于改善機體血脂和血糖水平,刺激機體胰島素敏感性。在護理人員指導下,患者堅持長期鍛煉,避免過度運動血糖水平升高。(4)血糖監(jiān)測。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變化,血糖指標是患者臨床治療的主要指標,從中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具體情況,并動態(tài)調整治療方式,提升治療效果。(5)藥物治療。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幫助患者了解藥物藥效和劑量,指導患者定時定量服藥。了解用藥注意事項,并制定應急處理方案,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調整藥量[2]。
對比兩組糖尿病足患者護理前后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對比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健康知識認知水平,甲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對疾病認知、治療方法和自我保健等,均遠遠小于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乙組患者實行健康教育效果可觀,可以提升患者對糖尿病足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提升治療依從性。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足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糖尿病足健康知識認知水平對比(±s)
組別 疾病認知 治療方法 自我保健 飲食與運動甲組(n=41)乙組(n=41)χ2值P值16.02±2.61 19.20±2.01 6.180 2 0.000 0 15.02±2.16 19.12±2.30 7.546 5 0.000 0 15.05±2.25 18.16±2.52 5.951 5 0.000 0 13.12±2.41 19.20±2.04 12.329 8 0.000 0
在實驗中,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對比,甲組總滿意度65.85%,乙組護理總滿意度95.12%,甲組低于甲組,說明乙組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顯著,具有常規(guī)護理干預不具備的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糖尿病患者數量持續(xù)升高,加重家庭負擔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3-6]。部分患者很少會接受專門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足認知不足,過分相信民間偏方或是他人的看法,造成內心的恐慌、焦慮和抑郁情緒滋生,極大地影響到患者治療效果。健康教育是糖尿病足臨床治療的基礎,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對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影響較大,如果護理不當可能出現足部潰瘍甚至截肢,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7]。
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護理中,護理質量高低,直接關乎截肢概率,有效護理干預可以起到預防足部潰瘍和截肢的作用[8]。常規(guī)護理干預局限性較大,覆蓋范圍狹窄,護理效果偏低。很多護理人員僅僅是指導患者正常服藥,適當鍛煉,叮囑少吃油膩、辛辣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日常注意事項,卻很少會與患者耐心溝通交流,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不高,后期治療依從性不足[9]。
為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健康教育,進行心理護理,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帶給患者人文關懷,幫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進展,提升患者的治療自信心;飲食干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編制個性化飲食干預方案,平衡飲食結構;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運動鍛煉,改善機體血脂和血糖水平,提升機體胰島素敏感性,避免過度運動血糖水平升高;血糖監(jiān)測,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變化,血糖指標是患者臨床治療的主要指標,從中可以了解到患者的具體情況,并動態(tài)調整治療方式,提升治療效果[10]。同時,指導患者正確服藥,明確注意事項,結合病情進展適當的調整藥量,提升治療效果[11]。
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糖尿病足健康知識認知水平,甲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對疾病認知、治療方法和自我保健等,均遠遠小于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乙組患者實行健康教育效果可觀,可以提升患者對糖尿病足健康知識認知水平,提升治療依從性。在實驗中,兩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對比,甲組總滿意度65.85%,乙組護理總滿意度95.12%,甲組低于甲組,說明乙組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效果顯著,具有常規(guī)護理干預不具備的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中,實行健康教育可以彌補常規(guī)護理干預不足,更容易與患者之間建立密切護患關系,獲得患者的認可和新來。通過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了解注意事項,提樹立療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中,為了提升患者護理質量,樹立治療自信心,實施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效果大幅度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有助于建立和諧護患關系,促進患者身體機體康復。